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11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56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印度季风和东亚季风是亚洲季风的两个子系统.现代器测数据和地质历史重建记录均证明两个季风在季节和轨道尺度上具有相同的特征.然而,在年一年代际尺度上,两者的相互关系尚不清楚.笔者通过比较两个分别来自印度季风区(阿曼Defore洞)和东亚季风区(中国和尚洞)的超高分辨石笋氧同位素序列,研究780 a以来印度和东亚季风变化及其相互作用.阿曼石笋氧同位素记录印度季风的变化,而和尚洞石笋δ18 O则是东亚季风变化的指示器.笔者发现,在年代际尺度上阿曼石笋和中国石笋具有相同的氧同位素组成变化特征,同时反映了亚洲季风的强弱变化,表明了印度季风和东亚季风变化是同步的.  相似文献   
62.
基于工作流和GIS的集成信息管理系统框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的发展,传统的信息管理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土地等管理部门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建立现代化的智能管理信息系统。本文通过对工作流和GIS技术自身特点的分析,阐述了基于工作流和GIS技术的信息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实现了图文一体化的管理信息系统,为智能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建立提供了参考,对“数字城市”的建设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3.
黄俊华 《中国岩溶》1992,11(3):245-249
本文通过对湖北崇阳狮泉洞石笋的碳氧同位素分析,获得湖北地区古气候的若干变化规律:(1)16520a.(B.P.)气候相对温暖;(2)10950a.(B.P.)左右气候寒冷,之后逐渐转暖;(3)7960a.(B.P.)~5270a.(B.P.)气候温和,是人类生存最宜环境期;(4)2980a.(B.P.)左右有过一次寒冷期,之后气温又逐渐转暖。   相似文献   
64.
65.
The molecular organic compounds have been identified by gas chromatography (GC) and GC-mass spectrometry (GC-MS) from Mesoproterozoic rocks in the Xuanlong depression in North China. The main saturated compounds are n-alkanes, monomethylalkanes, n-alkylcyclohexanes, acyclic isoprenoids, and hopanes. The dominant lower-molecular-weight n-alkanes are indicative of the main contribution of microorganisms, in particular, the chemosynthetic bacteria. The presence of abundant monomethylalkanes (mid- and end-branched) and the long chained (>C20) acyclic isoprenoids indicates the existence of abundant bacteria and/or archaea in ancient oceans. The low abundance of pristane and phytane is suggestive of the relatively low abundance of photosynthetic autotrophs in comparison with chemosynthetic bacteria in the Mesoproterozoic oceans in North China. Th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al condition is suboxic/anoxic, as indicated by the low value of the Pr/Ph ratio as well as the presence of abundant sulfur-bear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sistent with the other geochemical data in North China and elsewhere in the world. Both the composition of the primary producers and th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re favorable for the formation of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相似文献   
66.
面向服务的数字城市共享平台框架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以空间信息向全社会服务为目标,提出了新一代数字城市空间信息共享的理论框架,并且分析了其技术特点.基于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架构,设计了地理空间信息共享平台的体系结构和基于SOA的空间数据共享模型.基于ArcGIS Server开发框架,实现了城市多源空间信息共享平台的原型系统.  相似文献   
67.
Combustion-derived and land-plant-derived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GC-MS analysis in an ancient soil profile from Jinluojia (金罗家) archaeological site at Macheng (麻城),Hubei (湖北) Province,Central China.Retene,cadalene and simonellite were proposed to be derived from contemporary land plants.The pyrolytic PAHs identified include fluoranthene,pyrene,benzofluoranthenes,benzo[e]pyrene and benzo[a]pyrene.The distribution of these pyrolytic PAHs varies with depth,d...  相似文献   
68.
从生态系统的底层——蓝细菌和绿硫细菌出发, 从分子化石角度分析浙江长兴煤山剖面的环境变化和生物危机的特点. 系列2-甲基藿烷(C28-C32)指数揭示了二叠纪-三叠纪之交蓝细菌的剧烈变化, 蓝细菌在动物灭绝期间和期后出现多次(至少两次)繁盛, 反映了生态系统和水体营养条件的不稳定性. 2-烷基-1,3,4-三甲基苯系列化合物(C12-C23)指标与姥鲛烷/植烷比值(Pr/Ph)共同揭示了沉积环境快速多变的氧化-还原条件. 这些分子化石参数记录了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处于一种极度不稳定的环境. 这种环境条件长期的极度不稳定状态与生物危机的多阶段性、生物复苏的长期性相吻合. 因此, 生物危机的多阶段性与生物复苏的长期性是统一的, 它们都是对环境条件不稳定性的响应.  相似文献   
69.
黄河上游末次冰盛期古洪水事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洪水的发生规律是洪灾预报的前提,已有的人类洪水记录时间尺度,不足以认识和把握洪水的出现规律。因此,利用地质记录延长洪水序列,探讨地球特征气候期的洪水特点,就显得非常重要的必要。黄河上游兰州-银川段的洪水地质记录表明,在末次冰盛期的20-18ka,该区共发生了106次大洪水漫滩事件,其中有18次为多次洪峰叠加的复合型大洪水,洪水的发生频率达53次/ka。发生于末次冰盛期的大洪水可能属冰凌洪水,与末次冰盛期强烈的气候波动和不稳定有关。这些大洪水的频发与中国西部的末次冰盛期出现的高湖面相对应,既不符合一般的季风气候理论,也不同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末次冰盛期以冷干为主的气候特点,表明中国西部气候的独特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70.
中国猪毛菜属(Salsola L.)植物的地理分布特点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黄俊华 《干旱区地理》2005,28(3):325-329
对中国猪毛菜属7组37种的地理分布的分析结果表明:亚洲荒漠植物亚区以种类的绝对优势及具有不同演化阶段的组成为中国猪毛菜属的分布中心,该区中以新疆为中心由西向东种类多样性递减:中闽猪毛菜属生境主要为旱生、盐生环境(占总种数的92%),分布海拔可从平原地区的260m上升到高山地带3500m,一些种成为群落中的建群种及优势种:中国猪毛菜属的地埋成分有6种类型,以伊朗.亚洲中部分布型及亚洲中部分布型为主(占总种数的78.38%),中国猪毛菜属与中亚地区的渊源关系十分密切,与东部地区的关系微弱,中国猪毛菜属种类是中亚地区的植物向东迁移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