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44篇
测绘学   42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129篇
海洋学   56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3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251.
唐渊  刘俊来  Tran My Dung  宋志杰 《地质学报》2009,83(10):1401-1414
位于越南西北部的奠边府(Dien Bien Phu)断裂,向北延伸入中国云南境内,向南进入老挝境内,走向由近N—S向向南逐渐过渡为NE—SW向,倾角陡立。沿断裂带发育3个具有不同运动学机制的第四纪盆地——婵讷(Chan Nua)盆地、莱州(Lai Chau)盆地和奠边府盆地。根据对奠边府断裂带地区ETM遥感数据进行详细解译以及野外实地考察,得到奠边府断裂具有早期的右行走滑和后期的左行走滑特征的证据;并且根据断裂两侧水系受断裂影响发生左错的程度不同,认为奠边府断裂的西盘相对于东盘较为活动,即为主动盘。奠边府断裂北延进入越南境内,与金平地区的三家河断裂相连,并继续向北并入哀牢山剪切带中。奠边府断裂现今的左行走滑与红河断裂现今的右行走滑共同组成了一组共轭断裂系。  相似文献   
252.
基于硬石膏矿层底板灰岩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计算的矿层开采后导水裂隙带的高度为16m,原位张裂隙带高度为5m。为防止采矿时底板突水,设计预留隔水石膏矿柱80m,其有效隔水层厚度为59m。运用突水系法和阻水强度法计算的有效隔水层厚度分别为61、50和36m。根据技术、经济和安全的原则,分析认为有效隔水层厚度取50m就能达到安全开采的目的。  相似文献   
253.
本文阐述了航测相机传感器技术、位置姿态传感器技术和惯性稳定平台技术的发展概况,对具有代表性的两类数字航测相机———框幅式数字航测相机和推扫线阵航测相机的发展进行了叙述,并对国产数字航测相机——SWDC4a和SWDC5系列的研制与发展进行了介绍。数字航测相机的应用增强了对地观测能力、缩短了地理信息处理的周期、提高了对地观测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254.
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相似文献   
255.
目前在空间关系查询中常用的Plane Sweep算法是一种串行算法,在处理海量空间数据时效率较低,而已有的并行计算方法对于普通的计算机并不适用。本文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多边形间空间关系查询的异构多核架构并行算法,该算法先利用STR树索引过滤掉不相交的多边形,然后将过滤后的多边形数据集合分解为点集合和边集合,并对其构建四叉树索引;在保证数据浮点运算精度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利用GPU强大的批量运算能力快速处理边与边的相交情况并据此逐步计算得到环间的拓扑关系,再根据环间拓扑关系计算得到多边形间的维度扩展九交模型(DE-9IM)参数值;根据DE-9IM参数值与空间关系查询条件相比对,输出查询结果。最后通过试验验证了算法的准确性与高效性。  相似文献   
256.
强西南季风背景下1311号台风“尤特”的暴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比多年5—9月逐日平均和1311号台风"尤特"登陆期间逐日平均的西南风分量,分析了"尤特"登陆期间的西南季风强度变化特征,同时还分析了"尤特"登陆期间的环流特征和强西南季风背景下暴雨区的水汽条件、热力条件和动力条件。结果表明:(1)此次持续性暴雨过程的逐日西南风分量明显大于多年平均值且维持时间长;(2)"尤特"东南部有低空急流长时间存在,使得水汽源源不断地输入到"尤特"环流中,同时该次过程强降水区域的850 h Pa假相当位温长时间维持在350K以上;(3)此次过程中同一个降水中心在台风外围环流影响和西南季风辐合影响下,其强上升速度区高度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257.
为了实现"三规合一"基础数据、规划编制成果等在发改委、规划、国土等部门间的互联互通、共享交换,以Arc GIS Server10平台,使用Service GIS技术,开发了将"三规合一"数据成果以服务的形式进行共享发布、注册申请、审批管理的系统,为"三规"统一规划的编制审批、调整修编、实施评估等工作提供了共享交换平台。  相似文献   
258.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出露的大面积中生代岩浆岩与矿化作用与区域构造域转换密切相关,在100~90 Ma左右浙闽地区壳幔作用强烈,前人大多数的研究工作是针对单个岩体或几个复式岩体展开的相应研究工作,缺少对浙闽沿海中生代花岗岩类的跨区域研究,特别是具体时间节点的对比和剖析。本研究选取浙闽地区100~90 Ma形成的典型花岗岩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进行地球化学数据分析和整理,并与前人在华南地区的研究数据相结合,认为100~90 Ma的浙闽花岗岩不同于日本和安第斯型的典型岛弧酸性岩。浙闽花岗岩可能起源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引起基性岩浆上涌,少量基性岩浆与花岗质岩浆以不同比例混合形成了这一时期东南沿海中生代花岗岩类的母岩浆。地壳组成的差异造成浙闽一带形成的母岩浆的不同,而花岗质岩体则是在这种不同母岩浆基础上高度演化的结果。利用Rhyolite—MELTS方法计算浙闽地区在100~90 Ma的岩浆过程,以福建长泰岩体为例,在含水量为6%,压力为300 MPa 的条件下进行模拟,计算结果显示98 Ma岩体的分离结晶程度约37%,而从95 Ma开始,岩浆演化开始趋向于无明显规律。浙闽中生代花岗岩体显示以斜长石、钾长石、黑云母的分离结晶为主导的结晶过程,不同岩体的分离结晶程度有所不同。特别是在95 Ma时,浙闽一带的岩体同时出现了斜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随后又进入由钾长石和黑云母的分离结晶控制的阶段,结合Sr、Ba的变化特征和Nd同位素等变化,认为95 Ma左右存在地幔物质的介入,从而导致浙闽地区在晚中生代岩浆演化上出现了转变,而且95 Ma很可能是浙闽晚中生代花岗岩形成的转折期,岩浆温度的计算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259.
回采巷道的稳定对煤矿的安全、高效生产至关重要,在生产前应对其评价,以利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为提高回采巷道稳定性预测的准确率,将主成分分析(PCA)与随机森林(RF)算法相结合,对回采巷道稳定性进行预测。根据回采巷道稳定性的影响因素,选取围岩强度、埋深、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巷道跨度、直接顶与煤层厚度之比和松动圈厚度6个指标作为巷道稳定性的影响因素。采用PCA提取影响因素的主成分,选取贡献率大于80%的3个主成分,代替原有的6个影响因素,将其作为随机森林(RF)的输入变量。将回采巷道稳定划分为4个等级,建立PCA-RF回采巷道稳定性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PCA-RF模型误判率低,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能够相对有效地对回采巷道的稳定性进行判定。  相似文献   
260.
李建波  王志勇  宋志杰  曾涛  雷恒聪 《地质学报》2023,97(10):3237-3251
苏尼特左旗变质核杂岩位于中亚造山带东南部,其发育一走向近EW、倾向S的低角度伸展型拆离带,主要由下盘的二叠纪—三叠纪侵入体、韧性剪切带(糜棱岩带)、脆性拆离断层面及上盘的古生代和元古宙岩石组成。韧性拆离带内主要岩石类型为花岗质糜棱岩,宏观尺度普遍发育面理与线理,产状为145°~194°∠34°~55°与185°~228°∠15°~39°。显微尺度下石英强烈定向成拔丝状、并具亚颗粒旋转重结晶现象;长石形成不对称的旋转碎斑系及核幔构造。剪切带内不对称长石碎斑、云母鱼、S-C组构等指示上盘向SW方向剪切。以拆离带内强变形糜棱岩及下盘哈拉图岩体为测年对象,两个花岗质糜棱岩与下盘不变形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为244.4±1.8 Ma、244.0±2.4 Ma与229.4±2.1 Ma;锆石(U-Th)/He的年龄为212.5±13.1 Ma、214.1±13.2 Ma。结合区域构造背景与前人研究资料,认为苏尼特拆离带变形起始时限为244 Ma以后,变形峰期时限为224 Ma并持续至214 Ma。苏尼特左旗变质核杂岩韧性拆离带在244~224 Ma与224~213 Ma两个时期的冷却速率分别为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