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12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66篇
地球物理   34篇
地质学   126篇
海洋学   8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城市中水体的微气候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书严  轩春怡  李伟 《大气科学》2008,32(3):552-560
应用观测资料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来研究城市中水体的微气候效应, 结果表明, 城市中的水体对其周边的小气候有着明显的调节作用。城市中商业区温度最高、湿度最小; 交通区次之; 水体附近温度最低、湿度最大, 平均湿度比商业区高出约10%。水体区的月平均温度日较差比其他功能区明显大。水体区的月平均温度比其他功能区低0.37~1.15℃。水体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发生在上风岸2 km以内和下风岸9 km以内, 以2.5 km以内最为明显。水体的面积和布局是影响小气候效应的重要因素。水体面积越大对环境影响越大, 单块的小于0.25 km2的水体对环境的影响不明显, 但是多块、密集分布的小面积水体会对环境的降温增湿效果更显著。在本文个例中, 与其他湖泊邻近的面积为1.25 km2的水体, 可以使2.5 km之内温差达到0.2~1.0℃, 水汽比湿增加0.1~0.7 g/kg。相对孤立的面积为2 km2的水体, 可以使1.0 km范围内降温幅度0.6℃, 水汽比湿增加0.1~0.4 g/kg。水体可以使地面风速增加, 一般能使风速增加0.1~0.2 m/s。  相似文献   
82.
采用微波萃取-Florisil固相萃取柱净化分离、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相结合的方法测定土壤中的痕量半挥发性有机氯农药。优化了微波萃取和固相萃取柱净化条件,在最优条件下18种有机氯农药(α-HCH、β-HCH、γ-HCH、δ-HCH、七氯、艾氏剂、环氧七氯、硫丹Ⅰ、p,p′-DDE、狄氏剂、异狄氏剂、硫丹Ⅱ、p,p′-DDD、o,p′-DDT、异狄氏剂醛、硫丹硫酸酯、p,p′-DDT、甲氧滴滴涕)的回收率在89.56%~114.22%。对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法的仪器检出限、回收率、精密度和方法检出限进行对比,确定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定性和气相色谱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测定实际土壤样品中的有机氯农药,使得定性和定量的准确度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83.
An MOM2 based 3-dimentional prognostic baroclinic Z-ordinate model was established to study the circulation in eastern China seas, considering the topography, inflow and outflow on the open boundary, wind stress,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exchange on the sea surface. The results were consistent with observation and showed that the Kuroshio intrudes in large scale into the East China Sea continental shelf East China, during which its water is exchanged ceaselessly with outer sea water along Ryukyu Island. The Tsushima Warm Current is derived from several sources, a branch of the Kuroshio, part of the Taiwan Warm Current, and Yellow Sea mixed water coming from the west of Cheju Island. The water from the west of Cheju Island contributes approximately 13% of the Isushima Warm Current total transport through the Korea Strait. The circulation in the Bohai Sea and Yellow Sea is basically cyclonic circulation, and is comprised of coastal currents and the Yellow Sea Warm Current. Besides simulation of the real circulation, numerical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study the dynamic mechanism. The numerical experiments indicated that wind directly drives the East China Sea and Yellow Sea Coastal Currents, and strengthens the Korea Coastal Current and Yellow Sea Warm Current. In the no wind case, the kinetic energy of the coastal current area and main YSWC area is only 1% of that of the wind case.Numerical experiments also showed that the Tsushima Warm Curren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Korea Coastal Current and Yellow Sea Warm Current.  相似文献   
84.
阐述了花儿岩变形体的基本特征,分析了影响变形体的地质环境因素(包括地形地貌、地层结构和地下水)和外界影响因素(包括降水、人为活动和新构造运动),以及变形体近期特征,并通过推力传递系数法和破坏概率分析法对变形体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85.
鲁北地区"2003·10"特大暴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10月9-12日,山东省北部地区发生了历史同期罕见的特大暴雨,暴雨历时长、总量大,雨后因排水不畅出现农田大面积积水,内涝严重。依据历史水文资料对暴雨特性进行了分析,以提高人们对暴雨发生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86.
小秦岭-熊耳山地区金矿时代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卢欣祥  尉向东  董有  轩慎民 《矿床地质》1998,17(Z4):765-768
该文全面系统地讨论了小秦岭-熊耳山地区金矿成矿时代的研究历史和现状,根据地质特征,检讨了各类测试方法的可信度,并列出了最新的测试数据,进而提出了印支期是小秦岭-熊耳山地区乃至整个秦岭的一个重要的金、多金属的成矿期的新认识。认为这是华北与扬子两大板块在印支期完成碰撞对接这一重大地质事件中在后缘拉张机制下,驱动早期地幔柱复活成矿的结果。印支期成矿作用的提出,对秦岭成矿带成矿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7.
中国近海域际水、热、盐输运: 全球变网格 模式结果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建立了一个全球大洋变网格环流数值模式, 中国近海的分辨率为1/6°.由模式得出了通过南海和东海开边界的体积、热、盐输运的各月和全年平均值. 所得结果与已有的基于观测所得的体积输运估计值有良好一致性. 结果显示, 通过南海加入印尼贯穿流的体积、热、盐输运值为5.3 Sv, 0.57 PW和184 Gg·s-1, 约占印尼贯穿流的1/4, 表明南海是太平洋到印度洋贯穿流的重要通道之一. 东海的黑潮输运值各为25.6 Sv, 2.32 PW和894 Gg·s-1, 其中不到1/4通过西表岛与冲绳岛之间的水道. 热平衡计算表明, 南海从太阳和大气获得净热通量, 其值为0.08 PW; 而大气则从渤黄东海获得净热通量, 其值为0.05 PW.  相似文献   
88.
千家岩体为海南岛典型的晚白垩世早期花岗质杂岩体,岩石类型主要有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及正长花岗岩,常见造岩矿物有黑云母、角闪石、斜长石、碱性长石、石英等。为进一步揭示岩石形成过程及源区性质,反演壳幔相互作用,本文选取千家岩体,利用电子探针技术对不同岩石类型中的主要矿物进行了矿物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角闪石、黑云母均属于壳幔混源成因,斜长石发育正反环带及振荡环带,记录了岩浆混合作用的影响。镜下观察发现,千家岩体各类岩石中存在大量的岩浆不平衡结构,如斜长石和角闪石的环带结构,针状产出的磷灰石,以及斜长石、钾长石和石英的嵌晶结构等,结合暗色微粒包体的分布组合及形态特征,认为千家岩体形成中经历了岩浆混合作用。综合来说,岩石及矿物化学证据均表明,岩浆混合作用是研究区岩石形成的主因,矿物学证据表明,千家岩体岩石类型为I型花岗岩,其源区属钙碱性岩浆,黑云母矿物化学数据表明岩石形成环境为相对较低的氧逸度。  相似文献   
89.
近年来随着北极冰区航道的开辟与成功通航,船舶航行安全广受重视,因冰区通航条件对船舶交通安全影响因素特殊且变化大,有必要分析极地冰区船舶航行时航路过程中的风险。探讨低温、浮冰、高纬度等特殊属性对船舶极地冰区航行安全的影响,结合船舶交通风险的特点,提出北极冰区东北航道船舶航行风险状态概率转移的过程风险,构建北极冰区东北航道船舶航行过程风险模型。基于马尔科夫过程假设,建立基于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方法的云仿真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北极冰区东北航道船舶航行进行时间连续的过程风险动态仿真。研究表明:夏季时期船舶在北极冰区东北航道航行过程风险整体上处于可通航状态,离散风险程度随时间而连续变化,总体呈现"M"型趋势,风险波动明显。  相似文献   
90.
绕岛理论来自于Sverdrup理论,被广泛用于估计和分析通过岛屿之间海峡的输运情况。以往的研究得到了带有侧摩擦或底摩擦的单岛理论或多岛理论。本文在线性情况下考虑了风驱动环流下的解析模型。在同时考虑侧摩擦和底摩擦的情况下,推导出了岛屿周围输运流函数的解析解,并给出了通过岛屿之间通道的流量输运。其结果与Wajsowicz相似,但摩擦常数表示不同的值。从解析解上看,摩擦常数与侧摩擦和底摩擦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为了推导出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原理,本文在正压β平面上随机选取了一些侧摩擦和底摩擦的值。结果表明,在构成摩擦常数方面,侧摩擦和底摩擦近似呈线性关系。我们研究了宽度对通道输运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摩擦在一定宽度内提高了流量,这种现象和只考虑侧摩擦时比较相似。本文也比较了在不同深度下的流量,发现当水平涡粘性系数和底部拖曳系数固定时,水深越大,输运减少率越小。为了进一步揭示侧摩擦和底摩擦耗散的联合作用,在两个岛屿的情况下,本文在不同宽度的通道中与Wajsowicz的只考虑底摩擦或侧摩擦的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当通道比较窄,尤其是在小于Munk边界层厚度时,侧摩擦的作用大于底摩擦。当通道宽度远大于Munk边界层厚度时,底摩擦的作用大于侧摩擦。将模型应用到印尼贯穿流,得到大约20%的输运减少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