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89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56篇
地球物理   48篇
地质学   181篇
海洋学   19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对两个异性点电源电场情况下转换电位函数φ(x,λ,z)的性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选择离散波数的基本原则。文中所举算例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2.
西藏南部志留纪地层的新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西藏志留纪地层是中国科学院科学考察队于1966年在西藏南部珠穆朗玛峰地区首先发现的(穆恩之、尹集祥、文世宣、王义刚、章炳高,1973)。王义刚(1974),穆恩之、倪寓南(1975),陈均远(1975)均曾作过论述。后在西藏北部的班戈湖地区(梁寿生、夏金宝,1978),申扎地区也陆续发现了志留系(西藏地质局综合普查大队,1980)。西藏东部虽有  相似文献   
23.
一种插值相似方法作温度预测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将插值方法运用到短期气象预测中,其基本原理是按照相似原理将产生相似结果来作预报。对云南昆明等四站温度进行了九年定性和定量预报检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具有良好的预报能力,可以作要素预报应用。  相似文献   
24.
中国热带地区降水与印度夏季风的关系SongYangWilliamJ.Gutowski,Jr.(美国马萨诸塞州大气与环境研究公司)(美国衣阿华州立大学地质与大气科学系)1引官亚洲季风是东亚和南亚广大地区年降水循环的显著特征。由于其经济和科学上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5.
26.
在赤道附近及某些沿海地带,冷水随斜温层上升。本文论述该现象在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现将观测事实简述如下:a)赤道附近的海面温度与大气中 CO_2和H_2O 的含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b)信风强度与赤道(包括沿海地区)的海面温度之间呈负相关关系,c)信风强度与两半球付热带高压纬度之间呈负相关关系,d)赤道和两极对流层的温差与付热带高压纬度之间呈负相关关系,e)全球温度的变化与赤道和两极对流层的温差之间呈负相关关系。而这种对流层的温差则是由雪、冰、反射率温度反馈所造成。假设半球气候的反馈机制是:在一群火山爆发后的冷却过程中,经向温度梯度变大,付热带高压纬度转低,信风强度增加,赤道附近的海面温度降低,大气中 CO_2和 H_2O 的含量减少。其结果,气候进一步变冷。在火山活动的间歇期,由于气候变暖,上述趋势则相反。这个反馈机制剧烈地改变着赤道附近和海岸地区海水翻腾的频率与强度。由于海洋好像封闭的盆地,而深海海水翻腾一次约需要500年的时间,所以这个过程只能在若干世纪之内才出现一次。  相似文献   
27.
龙门山前陆褶皱冲断带构造解析与川西前陆盆地的发育   总被引:57,自引:2,他引:55  
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精细的地震剖面构造解析。揭示了龙门山前陆褶皱冲断带的基本构造特征。对比分析了龙门山北段与南段构造变形几何学和运动学的差异。提出龙门山北段主要表现为一系列复杂的逆冲推覆构造,晚三叠纪变形强于新生代;龙门山南段则以基底卷入的叠瓦状冲断为特点,晚白垩纪-早第三纪变形尤为突出。与前陆褶皱冲断带相对应的是,川西晚三叠纪时期的周缘前陆盆地主要表现在整个龙门山褶皱冲断带的前渊地区;而晚白垩纪-早第三纪再生前陆盆地却局限在川西盆地的南部,并且印-藏碰撞的持续挤压作用使得晚新生代构造变形不断向东扩展进入川西盆地南部。  相似文献   
28.
大庆油田嫩江组二段底部与嫩江组一段顶部成片套损严重,从前一直认为泥岩吸水膨胀、蠕变是导致成片套损的主要因素。成片套损位置研究发现,嫩江组二段底部与嫩江组一段顶部成片套损实际集中于嫩江组二段底部标志层内,而嫩江组二段底部标志层岩石矿物学特征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其不含遇水膨胀的蒙脱石,且粘土矿物含量也低于其上下相邻岩石,表明其遇水膨胀与蠕变较弱,岩石遇水膨胀与蠕变不会构成成片套损的主要原因。嫩江组二段底部标志层岩石岩心观察描述、镜下鉴定、矿物成分综合测试和岩石强度性质研究发现,嫩江组二段底部标志层泥岩为富含长英质的质地坚硬岩石,含粘土矿物较少,不含蒙脱石,岩石吸水能力差、膨胀与蠕变能力弱;标志层中存在多个化石富集带,化石沿岩石层理分布形成沿层理方向的区域性力学薄弱面;沿化石层层理的抗张强度与抗剪强度远低于其他层位和垂直于层理方向的强度性质。因此,一旦注入水进入嫩江组二段底部标志层,富含化石的岩石沿岩石层理优先发生破坏,并迅速扩展,形成成片套损现象。  相似文献   
29.
通过对广东省气象局为政府领导2006年10月下旬出访欧洲提供的气象彩信服务进行具体分析,指出彩信是气象服务的新手段,但气象彩信服务也有不少难点。最后,讨论了气象彩信服务制作成本和商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30.
利用泥芯中稀土元素示踪青铜器的产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青铜器上所残留的陶范或泥芯出发,探讨利用泥芯示踪青铜器产地的可行性。采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试了湖北、陕西、内蒙古和辽宁等地古代遗址出土陶范、泥芯等冶铸遗物的稀土元素,并分析比较了各自特征。在此基础上,对湖北枣阳九连墩和荆门左冢楚墓群出土青铜器上的泥芯进行稀土元素分析,为这些青铜器的铸造地提供信息。研究结果显示,各地陶范和泥芯的稀土元素特征有一定差异,通过分析青铜器上所残留的泥芯或陶范中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可以示踪古代青铜器的产地,即铸造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