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41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三峡小江回水区透明度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呈  郭劲松  李哲  蒲清平  方芳  龙曼  高旭 《湖泊科学》2010,22(2):189-194
三峡成库后其季节调蓄过程使该水域湖沼学特征具有独特性.根据三峡小江流域回水区段为期2年的定位跟踪观测,对透明度(SD)和主要环境指标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研究期间,小江回水区透明度均值为170±7cm,各采样点透明度差异不明显且季节变化过程一致,自春末夏初开始降至最低水平,夏季汛期相对稳定,夏末入秋持续升高,冬季维持在较高状态,入春后下降.对透明度和主要环境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发现,无机悬浮颗粒(PIM)是影响透明度的主要指标.透明度同PIM、Chl.a多元回归模型为:SD=(-89.389±8.101)·lg(PIM)+(-84.008±8.624)·lg(Chl.a)+(264.132±8.232).汛期低水位状态下(145-150m)小江回水区水动力条件趋于天然河道,河道输沙量增加使无机悬浮颗粒含量远高于藻类生物量而成为影响透明度的主要环境指标.在中水位(150-156m)和高水位(156m以上),虽然藻类进入非生长季节,但水位抬升和水体滞留时间的延长促使悬浮颗粒物大量沉淀,悬浮生长于表层水体的藻类成为影响透明度的主要环境指标,生物作用对透明度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2.
武汉地区广泛分布二元结构地层,其渗透系数对于该地区基坑降水工程而言具有重要研究意义。依托该地区某基坑勘察期静力触探试验和抽水试验,采用最优分割法对二元结构地层进行了定量划分。基于此,建立了抽水试验的三维数值模型,结合该地区经验数据设计了正交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回归分析,根据回归模型反演得出其中的含水层渗透系数,并对反演值正确性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研究区静力触探范围内可划分为5层,地下水位以下各层渗透系数反演值分别为:0.46,1.19,5.45,10.73,21.82 m/d,且反演值可信度较高,与实际抽水试验计算值接近。   相似文献   
13.
应变速率对含砾滑带土抗剪强度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三轴实验中所得滑坡滑带土强度结果既受实验方法影响,也与不同的实验条件和应变速率密切相关。以某滑坡为例,结合室内试验,基于蒙特卡洛原理建立含砾滑带土数值试验模型,揭示不同应变速率下滑带土强度特性的响应规律,并建立反映不同应变速率下滑带土强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不同应变速率下抗剪强度值差异明显,呈现明显的分区性(相对高应变速率区和相对低应变速率区),各区中应变速率对抗剪强度值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4.
关于大陆地震的特征及其预报的许多问题、在前几天的报告中已作了广泛的讨论,在此我们仅就我国大陆地震预报研究的现状和今后发展趋势谈谈我们的一些认识.我国地震预报研究,自1966年大力开展以来,通过十六年的观测、研究,已经有了可喜的进展.取得了数十次有价值的、重现性较好的震前异常资料;积累了不少地震预报方面的知识、经验和教训;对我国大陆地震活动的特点及其前兆异常现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遇到了一些复杂的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关于大陆地震的特征及其预报许多问题在前几天的报告中已作了广泛的讨论,在此我们仅就我国大陆地震预报研究的现状和今后发展趋势谈谈我们的一些认识。我国地震预报研究,自1966年大力开展以来,通过十六年的观测、研究,已经  相似文献   
16.
关于本世纪我国地震活动阶段性的讨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许多研究表明,地震活动强弱交替起伏的现象具有普遍性和某些规律性。本文通过对本世纪以来我国大陆六级以上地震活动性参数(频率、能量、应变释放及b值等)较为系统的分析,寻求我国大陆地震活动的阶段划分和每一活动阶段强震活动主体地区变迁的特征,并对今后我国地震大形势提出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17.
全球地震活动与宇宙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实践表明,不同区域的地震活动在时空分布上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如何正确认识这些规律性及其形成的原因是地震预报所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曾对巴特和杜达发表的1897—1977年全球7级以上大震资料作了统计分析,认为全球地震活动在频度上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准周期性(±30年),而在本世纪  相似文献   
18.
中国西部及邻区强震迁移规律与喜马拉雅弧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永林  高旭 《地震》2000,20(3):37-42
在数值模拟的基础上,系统分析研究了中国西部及邻区强震活动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作用控制着中国西部强震活动。 喜马拉雅东部弧顶(缅甸弧顶) 、西部弧顶(兴都库什弧顶) 及喜马拉雅弧中段的强震活动与内陆的强震活动存在密切的联系,与内陆强震活跃期、平静期的存在及强震迁移规律都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9.
崔学杰  晏鄂川  高旭 《中国岩溶》2018,37(3):330-335
鄂西南地区广泛出露碳酸盐岩,形成了丰富的岩溶现象,特别是在鹤峰县及周边地区发育了目前已知规模最大的坡立谷群以及典型的地下暗河系统,研究其发育特征和结构关系对阐明该地区岩溶发育过程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在总结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对鹤峰县燕子乡92.53 km2范围内的岩溶现象进行调查。调查共发现坡立谷9处,坡立谷的规模差别较大,形态不一,且处于不同的演化阶段;但坡立谷的展布方向大致相同,并与区内的构造线方向接近一致。强烈的岩溶化不仅形成了坡立谷,也形成了区内复杂的地下暗河系统,其入口和出口的发育受构造控制。   相似文献   
20.
人工湿地中微生物数量与污染物去除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探讨处理微污染河水的人工湿地中微生物数量及其对污染物净化效果的影响,在野外构建芦竹(Arundo donax)、菖蒲(Acorus calamus)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并设置空白湿地为参照.研究结果表明,栽种植物对人工湿地中氨氮(NH4+—N)和总氮(TN)的去除具有一定作用,但对总磷(TP)和高锰酸盐指数(CODMn)去除影响较小.实验人工湿地中,下层基质中的微生物数量低于上层基质.芦竹湿地中,上层基质和下层基质微生物数量的典型变量具有线性关系(R2>0.9).人工湿地中微生物数量与水温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栽种植物能够增加人工湿地的微生物数量.人工湿地微生物数量与NH4+—N、TP和CODMn的去除率不相关,但与TN去除率显著正相关.栽种植物能够改善人工湿地微生物数量与TN去除率之间的关系,但植物种类对微生物脱氮作用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