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205篇
测绘学   45篇
大气科学   141篇
地球物理   42篇
地质学   275篇
海洋学   33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45篇
自然地理   6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21.
以“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章节为例,将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精神融入测量学课程教学设计中,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增强维护国家安全与保护国家机密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相似文献   
622.
目的:探析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应用规律。方法:依托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录入所收集的医案,建立数据库,利用频次统计、关键词分析、黄金分割法、关联规则法及聚类分析法分析本方证的发病规律、症状规律、用药规律及药-症关系、症状间关联度。结果: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的核心症状为失眠、烦躁、胸满、心悸、大便干、口苦、口干、纳差等,常见舌质为红舌、淡舌,常见苔质为薄苔、腻苔,常见脉象为弦、细、沉、滑。本方证涉及的中医疾病以心系疾病为主,西医疾病以神经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系统疾病为主。临床上使用此方,加味药物多属寒、温性,五味以甘、苦、辛为主,主入脾、肝、心经。结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病位主在肝胆,主症为胸胁胀满、烦惊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该方有枢转少阳、镇静安神之功,作用于半表半里及三焦,主治疾病以抑郁、癫狂等情志疾病为主。运用数据分析挖掘本方的临床应用规律,可为正确应用经方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23.
冉钊  高尚  杨捷  高建华  张佰发 《地理研究》2022,41(2):494-508
认知资源要素在地表人文活动中的空间交互性对地理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人文-经济地理学相关理论,从“单资源-复合资源-资源网络”多尺度视角出发,初步构建了医疗健康资源空间交互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利用2012年和2020年百度地图POI数据,综合运用Ripley's K函数、格网熵指数、协同区位商以及社会网络分析等定量方法,从集聚交互、功能交互和网络交互3个方面研究郑州市医疗健康资源空间交互及其网络演化特征。结果表明:① 从集聚交互上看,各类医疗健康资源在数量和增速上扩张明显,同时呈现出显著集聚特征且集聚程度逐步增强,相对而言,更具综合性的医院健康资源的集聚程度最高;多距离下各类医疗健康资源集聚规模差异在不断缩小,集聚交互向良性方向发展。② 从功能交互上看,医疗健康资源的功能主导类型逐渐复杂,交互复合性逐步增强。医疗健康资源功能交互空间格局经历了主导类型由“单功能为主、多功能兼容”向“多功能为主、单功能为辅”转变,由点状格局到连片发展的蔓延模式与空间跳跃的飞地模式并存的转变特征。③ 从网络交互上看,医疗健康资源网络密度基本保持稳定,网络联系性质演化特征明显。诊疗与医药健康资源始终处于强联系的地位,存在集聚促进机制;理疗健康资源在关联网络中联系强度逐步提高,网络地位有所上升;而医院健康资源以其独有的规模大、高品质和综合性等特征在网络体系中具有较强独立性。  相似文献   
624.
基于多因子评判(MCE)法的灵丘地区铜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灵丘地区铜矿地质背景以及相关地质要素,采用证据权、主成分分析、分形、标准差等数学方法,通过MCE法、GIS平台进行铜矿预测,对比已知矿点,得出了良好的预测效果,对快速扩大地质找矿成果,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25.
大连新港"7.16"输油管道爆炸溢油事故发生后,为探究石油污染与细菌群落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及在石油生物降解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菌菌群,本研究对大连湾表层沉积物中石油烃含量和细菌宏基因组16SrDNA V3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溢油初期2010年8月DLW01站位表层沉积物石油烃含量高达1 492mg/kg,符合第三类沉积物质量标准,随着时间推移,2011年4月、2011年7月、2011年12月航次各站位沉积物中石油烃含量基本呈下降趋势,且均符合第一类沉积物质量标准;16S rDNA PCR-DGGE方法分析表明,石油烃含量高的区域优势细菌种类少,反之则较丰富;海洋环境中同一地点的细菌群落能保持一定稳定性;大连湾石油污染沉积物中变形菌门γ-变形菌纲和拟杆菌门一直保持较高的优势度,是在石油生物降解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菌菌群,而厚壁菌门只在石油烃含量低的区域出现;此外,出现的对污染物敏感的嗜冷杆菌可作为石油污染指示生物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26.
阐明了红树林生物量分配和生产力的特性,介绍了红树林异速生长方程和生物量研究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红树林通用异速生长方程和不同地域不同树种的异速生长方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红树林通用异速方程不同树种之间差别较大,但不同地域差别不大,红树林生物量的差异取决于林木密度;在全球范围内,热带地区的红树林具有比温带地区更高的地上生物量;红树林根部积累了大量的生物量,红树林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的比例明显低于陆地森林。  相似文献   
627.
新疆觉罗塔格地区自然铜矿化玄武岩沿着阿齐库都克深大断裂北侧分布,前人对其成岩年代一直存在争议.本文测得玄武岩条带中部的黑尖山玄武岩同岩浆期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306.2±4.0Ma;测得东部东尖峰玄武岩的同岩浆期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308.9±5.8Ma,确定了玄武岩是晚石炭世的岩浆作用,且归属于晚石炭世马头滩组.与觉罗塔格地区著名的晚石炭世-早二叠世铜镍矿化基性-超基性岩成因对比表明,该晚石炭世玄武岩与之具有共同岩浆源区特征,它们都是觉罗塔格地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岩石圈地幔深部受热熔融而形成岩浆作用.马头滩组玄武岩层是自然铜矿化的重要矿源层.  相似文献   
628.
任志  周涛发  袁峰  张达玉  范裕  范羽 《岩石学报》2014,30(4):1097-1116
近年来,随着大别造山带内沙坪沟、汤家坪、千鹅冲等多个大型-超大型钼矿床的陆续发现,大别造山带钼金属成矿潜力引起了地学界的广泛关注。沙坪沟钼矿床位于大别造山带内,地处安徽省金寨县银山地区,是近年来发现的世界第二大斑岩型钼矿床。沙坪沟钼矿区广泛发育不同类型中酸性侵入岩,包括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岩、正长岩、钾长花岗斑岩等,前人对沙坪沟钼矿区内侵入岩的成岩时代、形成及演化过程的研究仍有待深入。本次工作在详细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开展了沙坪沟钼矿区主要中酸性侵入岩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工作。通过锆石LA-ICP MS U-Pb定年方法,确定了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正长岩和钾长花岗斑岩成岩时代分别为136.3±1.6Ma、127.5±2.9Ma、117.2±1.2Ma和112.2±1.2Ma;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和侵入岩野外地质特征,提出矿区内中酸性侵入岩的成岩时代可划分为136~125Ma和124~112Ma两个阶段。中酸性侵入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由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岩浆系列由高钾钙碱性系列向钾玄岩系列、钙碱性系列向碱性系列转变,岩浆性质由氧化性向还原性变化,岩浆源区由壳幔型源区向壳型源区演化,成岩背景由构造格局转变的伸展背景向稳定的板内背景过渡。高钾、高碱、高分异、偏还原、壳型源区,形成于稳定板内背景的侵入岩可能更有利于形成大型斑岩型钼矿床。  相似文献   
629.
安徽铜陵姚家岭大型锌金矿床中新发现白钨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姚家岭大型锌金多金属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陵断隆区的东部。本次研究中,在姚家岭矿床蚀变花岗闪长斑岩与大理岩化灰岩捕掳体的接触带的矽卡岩等位置发现了白钨矿。白钨矿电子探针定量分析表明,与理论值相比,WO3值总体偏低,CaO值总体略高于理论值,白钨矿的杂质组分主要为SrO、MoO3、CuO、FeO、MnO、MgO、V2O5和PbO2,计算显示白钨矿的化学式为Ca1.00W0.99O4。铜陵矿集区Zn-Au-Cu-Pb为主的矿床中白钨矿的发现表明,该区成矿系统的演化及热液成矿作用过程中可能发生了轻微的壳幔相互作用,在铜陵矿集区及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其他矿集区要重视和加强钨矿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630.
东亚地区云和地表反照率对硫酸盐直接辐射强迫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王喜红  石广玉 《气象学报》2002,60(6):758-765
文中利用区域气候模式深入探讨了东亚地区云及地表反照率对硫酸盐直接辐射强迫的影响 ,同时定量估算了东亚地区云区气溶胶的直接辐射强迫 ,讨论了硫酸盐对地表和大气短波辐射平衡产生的不同影响。研究表明 :云对气溶胶的直接辐射强迫具有很强的减弱作用 ,这种减弱作用不仅取决于云覆盖份数 ,而且取决于云的光学厚度。就区域平均而言 ,文中模拟的东亚地区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为 - 0 .0 97W /m2 ,占总直接辐射强迫的 10 .4%左右。表明云对硫酸盐直接辐射具有很强的减弱作用 ,在估算其总的直接辐射强迫时 ,云区的贡献不可忽视。较高的地表反照率会减弱硫酸盐的直接辐射强迫 ,而较低地表反照率则会增加硫酸盐的辐射强迫。硫酸盐气溶胶对大气辐射平衡影响非常小 ,但对地表辐射平衡产生重要影响 ,影响程度与大气几乎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