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09篇 |
免费 | 605篇 |
国内免费 | 47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94篇 |
大气科学 | 390篇 |
地球物理 | 424篇 |
地质学 | 1336篇 |
海洋学 | 307篇 |
天文学 | 29篇 |
综合类 | 131篇 |
自然地理 | 27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5篇 |
2023年 | 46篇 |
2022年 | 67篇 |
2021年 | 72篇 |
2020年 | 75篇 |
2019年 | 72篇 |
2018年 | 76篇 |
2017年 | 66篇 |
2016年 | 79篇 |
2015年 | 83篇 |
2014年 | 113篇 |
2013年 | 92篇 |
2012年 | 103篇 |
2011年 | 82篇 |
2010年 | 89篇 |
2009年 | 88篇 |
2008年 | 90篇 |
2007年 | 99篇 |
2006年 | 107篇 |
2005年 | 102篇 |
2004年 | 104篇 |
2003年 | 111篇 |
2002年 | 79篇 |
2001年 | 71篇 |
2000年 | 75篇 |
1999年 | 88篇 |
1998年 | 67篇 |
1997年 | 84篇 |
1996年 | 89篇 |
1995年 | 76篇 |
1994年 | 78篇 |
1993年 | 75篇 |
1992年 | 80篇 |
1991年 | 79篇 |
1990年 | 49篇 |
1989年 | 39篇 |
1988年 | 17篇 |
1987年 | 31篇 |
1986年 | 26篇 |
1985年 | 27篇 |
1984年 | 19篇 |
1983年 | 13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14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4篇 |
1965年 | 3篇 |
1964年 | 3篇 |
1959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13.
塔里木河流域适应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应对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自2001年开始实施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工程,提出了以强化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为核心,以源流区节水改造和干流河道治理为重点进行综合治理,积极稳妥地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实施退耕封育保护,有效保护好现有天然林草植被.通过向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干涸近30a的台特玛湖于2001年11月16日开始有水,使塔里木河下游绿色走廊得到初步复苏等,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极大的恢复.然而,自2007年以来,塔里木河向下游输水已大为减少,仅能输水到中游,特别是2009年水文干旱,塔里木河干流断流达1 100km多,使下游绿色走廊再度陷入生态危机.为此,需要重新审视塔里木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从加强源流治理开始,来巩固干流治理成果.认真总结10a来治理经验与教训,针对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源流与干流造成的影响程度,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西峰油田庄40区块长6储层特低渗透成因与主控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合应用测井资料和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粒度、压汞等分析化验资料,对西峰油田庄40井区块长6储层的特低渗透成因和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块长6储层特低渗透成因主要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的共同影响,主要表现为沉积微相对储层物性的影响较大,扇中和扇根明显好于扇端,而且粒度偏细也是造成特低渗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是成分成熟度对该区长6储层特低渗透成因影响不明显;成岩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使得储层孔隙、渗透性减小、变差,而溶蚀作用和成岩缝的产生又为储层中油气的赋存和渗流运移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资源评价与地下水可开采量计算,需要对地下含水层组参数进行分析确定。本文结合鲁北地区两个地下水水源地采用抽水试验确定承压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的实践,探讨定流量(单孔或多孔)抽水试验确定含水层参数的可行性,并对定降深抽水试验确定水文地质参数方法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6.
文章针对高分辨率卫星图像变化检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应用掩膜的图像变换组合(PCA+MNF、ICA+MNF)的高分辨率卫星图像变化检测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减少了伪变化信息对检测结果的干扰,而且还可以使变化信息和噪声得到更有效的分离。同时,该方法降低了卫星图像预处理难度,并减少了数据计算量,为该方法的拓展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浙江浦江晚中生代埃达克质火山岩的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浙江浦江地区白垩纪劳村组存在一套独特的中酸性火山岩,其主量元素表现出富 Al_2O_3(>16%)和 Na_2O(4.01%~4.52%),高 Na_2O/K_2O(1.94~5.51,平均2.89),高 Sr(583~643μg/g),贫 Y(11.4~13.2μg/g)和 HREE(如 Yb=1.16~1.26μg/g),以及低(~(87)Sr/~(86)Sr)_i(0.7041~0.7043)和高ε_(Nd)(t)(0.3~2.3)。这些火山岩在元素-同位素组成上明显不同于浦江地区或区域上的晚中生代中酸性火山岩,而与现代俯冲带产出的埃达克岩类似。由于这些岩石相对于晚中生代的基性岩浆具有更低的(~(87)Sr/~(86)Sr)_i 比值,因此难以通过玄武岩浆的分离结晶或同化混染作用来解释,最有可能是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在构造背景方面,目前还没有确切的证据说明区域存在晚中生代洋壳的俯冲作用,我们倾向于认为劳村组埃达克质火山岩可能为新增生玄武质地壳部分熔融的结果,其形成与区域上中生代地壳增生作用有直接的动力学联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