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2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30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54篇
海洋学   1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53年   1篇
  1951年   2篇
  1948年   1篇
  1947年   1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21.
广州冬季大气消光系数的贡献因子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2008年1月1~31日和2月6~24日在广州城区每天采集一个PM2.5样品,对样品进行有机碳、元素碳及水溶性离子分析,利用美国IMPROVE能见度方程计算得到广州冬季大气消光系数.结果发现:冬季PM2.5 日均值质量浓度为89.0±53.4/μg·m~(-3),OC(Organics Carban)质量浓度为16.9±11.9μg·m~(-3),EC(Element Carbon)质量浓度为5.9±3.4 μg·m~(-3),水溶性离子总浓度为43.9±23.5μg·m~(-3).冬季大气消光系数均值为342±185 Mm~(-1).广州冬季大气消光系数主要贡献者为(NH_4)_2SO_4、NH_4NO_3、POM(Par-ticular organic matter)、EC和NO_2,对消光系数的贡献率分别为36.3%、14.5%、26.6%、17.4%和5.2%.  相似文献   
122.
强对流风暴数值模拟及其未来预报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三维弹性套网格中尺度(b-g)大气模式,对3个强雹暴过程作不同模拟试验,初步探讨了强对流风暴数值模拟及其未来预报的几个基本问题。结果表明:采用单点探空的二维暖云计算能定性预报出某些风暴过程,为强天气警报提供一定的参考信息;对风速风向垂直切变较小的风暴,二维模拟结果与三维模拟较接近;而对具有典型三维结构的超级单体,则用二维模拟或只用单向风分量的三维模拟不能模拟出其基本特征;为对不同风暴的生命、演变和降水发展等进行模式预报,不仅要求采用细致的雹云微物理参数化的三维模式,还要求用能较准确代表风暴发生处的背景  相似文献   
123.
PM2.5 aerosols were sampled in urban Chengdu from April 2009 to January 2010, and their chemical compositions were characterized in detail for elements, water soluble inorganic ions, and carbonaceous matter. The annual average of PM2.5 was 165g m-3, which is generally higher than measurements in other Chinese cities, suggesting serious particulate pollution issues in the city. Water soluble ions contributed 43.5% to the annual total PM2.5 mass, carbonaceous aerosols including elemental carbon and organic carbon contributed 32.0%, and trace elements contributed 13.8%. Distinct daily and seasonal variations were observed in the mass concentrations of PM2.5 and its components, reflecting the seasonal variations of different anthropogenic and natural sources. Weakly acidic to neutral particles were found for PM2.5. Major sources of PM2.5 identified from source apportionment analysis included coal combustion, traffic exhaust, biomass burning, soil dust, and construction dust emissions. The low nitrate: sulfate ratio suggested that stationary emissions were more important than vehicle emissions. The reconstructed masses of ammonium sulfate, ammonium nitrate, particulate carbonaceous matter, and fine soil accounted for 79% of the total measured PM2.5 mass; they also accounted for 92% of the total measured particle scattering.  相似文献   
124.
中新世以来我国季风-干旱环境演化与青藏高原的生长*   总被引:20,自引:38,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中国北方地质、生物和构造记录与南海及全球记录的对比研究, 讨论了中国中新世以来季风-干旱环境与青藏高原阶段性生长耦合演化的关系。研究认为, 在研究季风环境的同时, 应加强我国季风-干旱环境整体系统变迁及其动力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5.
研究华北块体1970年以来的13次典型6级以上地震,通过组合地震显著增强异常指标的预测时间、预测范围等参数,使用Molchan、 R值等方法进行全时空扫描检测效能评估,最终验证了地震显著增强异常地震预测指标在华北块体的适用性和最佳预报参数,为使用该方法的震情跟踪工作提供切实依据。  相似文献   
126.
2003年秋季西安大气中黑碳气溶胶的演化特征及其来源解析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0  
2003年9~11月在西安站点通过黑碳测量仪(Aethlometer)获得了大气细粒子中每5 min的黑碳气溶胶(BC)浓度,这些实时的BC浓度经过元素碳校对后,日平均浓度为10.2±5.8μg·m-3,其变化范围为1.8~27.5μg·m-3.BC浓度与污染指数(API)的变化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相关系数为0.64),表明BC是大气颗粒物污染的一个重要贡献.正常天气下,BC小时平均浓度呈三峰分布,这与机动车污染、居民活动和农村秸秆燃烧等来源相关联.通过降水天气下BC的浓度分布和BC浓度频次分布法,获得了西安大气中BC的本底浓度为4.5μg·m-3,以此估算了西安大气BC中不同来源的相对贡献,其中周边源对BC的贡献超过了1/3.这表明了该季节内城市周边农村秸秆燃烧对城市空气质量的显著贡献,需要进一步严格控制.  相似文献   
127.
南京下蜀黄土沉积时代的研究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南京附近下蜀黄土中古生物化石鉴定、孢粉分析、古地磁极性事件测定及热释光年龄样品的测试等综合分析,认为下蜀黄土形成于中更新世晚期。并提出南京附近的下蜀黄土可与西北洛川黄土对比,大致与洛川黄土剖面中的S_1-S_4段相当。与深海V_(28)-239孔氧同位素对比,下蜀黄土剖面中的上古土壤层与氧同位素5相当;中、下古土壤与氧同位素7相当;底部古土壤与氧同位素9相当。  相似文献   
128.
程巴岩体位于藏南冈底斯岩基东段南缘,由花岗闪长岩、细粒闪长质包体等组成。测得的锆石U-Pb年龄可以代表岩石的形成年龄,即花岗闪长岩形成年龄为29.40±0.18Ma与29.42±0.25Ma,细粒闪长质捕虏体形成年龄为30.02±0.15Ma。花岗闪长岩具有较高的Si O2(65.2%~66.2%)、K2O(3.2%~4.0%),较低的铁(TFe O=3.2%~4.0%)和Mg O(约2%),同时具有高Sr(774×10-6~813×10-6)、低Y(9.9×10-6~11.2×10-6)、高Sr/Y值(63.4~82.2)等特征;闪长质包体表现出较低的Si O2(53%~56.1%)和K2O(1.5%~3.2%),较高的铁(TFe O=6.1%~8.1%)、Mg O(4.0%~6.2%)和Na2O/K2O≥2,同时具有负Eu异常(Eu/Eu*=0.432~0.804)。2种岩性都富集LREE及LILE,亏损HREE及HFSE,具有较高且一致的εHf(t)值(+1.1~+6.2)和全岩εNd(t)值(-2.9~-5.9)。以上数据表明,花岗闪长岩与细粒闪长质包体由同一岩浆分离结晶形成,花岗闪长岩经历磷灰石和角闪石的分离结晶,其高Sr/Y值为岩浆分离结晶的结果,并不代表原始岩浆组分。  相似文献   
129.
收集2008—2018年3 036个地震的20 395个P波初动资料,应用综合震源机制解法对晋陕豫交界应力场进行反演计算,得到研究区浅部0.15°×0.15°的精细应力场分布状态。结果显示:(1)晋陕豫交界大部分地区主要受走滑和拉张应力体系的作用,整体压应力轴方位表现为NE-NEE向,张应力轴方位表现为近NS向,表明山西断陷盆地为典型走滑拉张的产物;(2)华山山前断裂周边及洛阳盆地出现挤压型应力场作用的特征,反映出逆冲作用机制在这两个地区占主要成分;(3)夹于封门口—五指岭断裂带和新安—郏县断裂带的地区出现了P波矛盾比最大值,表明应力场在该区域的复杂性,该地区受拉张和走滑双重作用控制;(4)晋陕豫交界应力场存在明显的非均匀性特征,隆起和坳陷的过渡区往往是应力场非均匀性特征的主要体现。  相似文献   
130.
为探究卫辉西代村跨断层短水准出现的趋势性变化与断裂活动间的相关性,在跨断层水准观测场地布设1条土壤气Rn和H2浓度测线,复测周期与跨断层水准测量周期基本一致,分别于2018年4月、7月、10月开展3期土壤气Rn和H2浓度测量。同时,为增加观测数据的可靠性,于2018年8月布设了1条与上述3期测线平行的测线并开展土壤气Rn和H2浓度测量。4期土壤气H2浓度测量结果显示,该区土壤气H2浓度背景值处于较低水平,H2浓度异常值所处位置主要集中在距起点150—210 m处,该处为断裂通过处。4期中Rn浓度最大值、背景值和均值的变化幅度均在正常范围内,Rn浓度异常值所处位置也主要集中在距起点150—210 m处,该处可能为断裂通过处。土壤气显示的断裂通过处与该区探槽显示的断裂位置一致。4期土壤气测量结果表明,近期汤西断裂带可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跨断层水准观测数据的趋势性变化与断裂活动之间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