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27篇
海洋学   4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土地变化模型方法综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土地系统变化长期以来不仅是地理学研究热点,也是资源环境经济学、生态学、城市规划等多学科领域关注的主题。构建模型模拟土地变化能够促进理解人地相互作用机制,模拟结果可为土地资源优化与资源环境政策制定提供依据。不同研究者基于不同学科理论、应用多种方法构建土地变化模型,模型从早期关注自然覆被类型变化发展到对人类决策行为的刻画,从统计方法发展到更突出空间分布的元胞自动机方法,以及更聚焦土地变化过程的经济学方法和多主体方法。未来土地变化模型发展方向为:在多尺度进行多方法耦合,对土地变化过程进行更为明晰地刻画,将土地变化模型与其他地球系统模型耦合等方面,进一步能够促进解释复杂人地系统,并推进模型在决策支持层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42.
基于多主体模型的典型区域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空间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利用变化是全球变化的重要驱动力,模拟是研究土地变化重要的方法。退耕还林是中国山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原因。当前退耕还林模拟在综合社会与空间途径方面的不足限制了退耕还林模拟的空间精度及后续社会效益研究。结合社会和空间途径精确模拟退耕还林的空间过程可为该工程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云南省东川区铜都镇为研究区,基于人口普查数据、地理环境数据、实地调研数据,综合考虑农民、农户和政府3类主体,基于多主体模型构建了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空间模型,模拟了2010—2015年铜都镇具有空间特征的农户年收入、农户/政府退耕意愿和退耕还林工程空间实施过程。研究发现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主要与坡度、交通和农户收入有关,与土壤肥力相关性较小,坡度25°~30°的耕地占了81.47%,离道路0~2 km交通条件较好的地段占56.37%,农户年收入较低的区域退耕还林比例较高,且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显著提高了铜都镇收入,2010—2015年户均收入提高了1475元。本文模拟结果空间精度为91.12%。本文构建的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空间模拟方法可为其它区域提供方法借鉴,以期为中国生态保护和精准扶贫等工程实施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43.
杨照  吕阳  马良 《海洋科学》2023,47(8):33-48
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收录的主题为波浪能文献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文献计量与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方法,梳理波浪能领域研究趋势、科研力量布局,分析主要涉及学科方向和学科交叉情况,构建领域监测指标和前沿热点剖面,挖掘领域演进脉络与高被引关键文献,分析全球波浪能研究领域研究动态、前瞻热点及未来趋势,为波浪能发展提供参考。研究发现:波浪能领域科研论文体量及被引量整体呈逐步上升趋势,经历初步发展、繁荣发展和深化发展的阶段,涌现一批核心文献与著者,团体化纵深协作趋势尚待强化,亟需多学科深度融合。英国、葡萄牙等欧洲国家发展领先,研究机构方面普利茅斯大学、里斯本大学优势明显。该领域热点主要集中在波浪能转换装置、波浪能资源评估、振荡水柱波能转换、波浪能多能互补及环境相互作用。与风能等新能源多能互补和组合式联合发电、与其他海上结构耦合开发成为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