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66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探讨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微地形对天然更新苗的影响,选择祁连山排露沟流域分布的青海云杉为研究对象,采用C-均值模糊聚类分析将该流域15个固定样地的地形参数(海拔、凹凸度、坡度)划分为4种不同的微地形生境,研究微地形生境对更新苗的更新特征(更新苗密度、平均冠幅、平均基径和平均株高)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1)该流域的15个固定样地通过聚类分析将微地形生境划分为4类:高海拔陡坡、高海拔斜坡、低海拔凸地和低海拔凹地。(2)不同微地形条件下更新苗密度和平均株高从高到低依次为低海拔凹地、低海拔凸地、高海拔斜坡、高海拔陡坡;更新苗的平均冠幅和平均基径从大到小依次为低海拔凸地>高海拔斜坡>低海拔凹地>高海拔陡坡;在平均株高方面,高海拔陡坡显著低于其他3种微地形。不同的海拔、坡度、坡向、坡位对更新苗的存活率和生长发育过程具有显著性影响。(3)更新苗在不同微地形下大部分表现为聚集分布,聚集强度从高到低表现为高海拔陡坡>低海拔凸地>低海拔凹地>高海拔斜坡。(4)从相关性分析的结果中显示,海拔、坡度、坡位与更新苗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综上所述,青海云杉林的...  相似文献   
52.
空气中致敏花粉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空气中的某些致敏花粉能引发一些人的呼吸道疾病或皮肤疾病,本文根据库尔风标花粉仪采集到的空气孢粉, 对北京、禹城、桃源3 个台站的全年空气孢粉进行定量分析,提出这些地区空气中主要的致敏花粉类型及其在一年中最高花粉浓度出现的时间。根据致敏花粉的浓度、比重、半径和成年人每周平均吸入的空气量, 进而计算出成年人在致敏花粉最大传粉期的一周内吸入的致敏花粉重量, 从而可为致敏花粉症的防治提供定量资料。研究结果显示, 位于华北平原的北京和禹城最主要的致敏花粉是蒿属和禾本科花粉,属于夏秋型致敏花粉。北京地区蒿属花粉分布在4~10 月, 高峰在8~9 月, 禾本科花粉的高峰期在9 月份。禹城地区粮食作物较多, 禾本科植物花粉的高峰在6 月份。桃源位于亚热带气候区, 主要的致敏花粉是春季型的杉属、夏秋型的大麻属和蒿属, 其中杉属花粉量很大, 主要在3 月份, 大麻属及蒿属浓度最高的一周出现在9 月份。  相似文献   
53.
射线衍射分析测试方法对鸡西盆地张新地区浅成岩侵入后上下盘砂岩储层中的粘土矿物进行分析,粘土矿物具有3种组合形式:①伊蒙混层+伊利石+绿泥石±高岭石±绿蒙混层组合;②伊利石+绿泥石±伊蒙混层组合;③伊蒙混层+高岭石+伊利石+绿泥石组合。上盘围岩伊利石平均相对含量随远离辉绿玢岩体的距离增大而减少,伊蒙混层、高岭石、绿泥石平均相对含量增大;下盘围岩伊利石、高岭石、绿泥石平均相对含量随远离辉绿玢岩体的距离增大而增加,伊蒙混层平均相对含量减少。伊利石和高岭石相对含量的增加与其对孔隙度的影响效果相反;伊利石和绿泥石相对含量的增加对渗透率的影响效果相反。  相似文献   
54.
潘钊  孙自永  马瑞  常启昕  胡雅璐  刘源  王旭 《地球科学》2018,43(11):4226-4236
为揭示中、低纬度高寒山区降雨-径流的形成过程,指导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选择黑河上游红泥沟小流域为研究区,基于河道径流量及雨水和河水稳定同位素的观测数据,构建二元混合模型,计算了2013年7月23日及8月21日两次典型降雨-径流事件中事件水(降雨)和事件前水(流域前期储水)对河道径流的贡献及其动态变化.结果显示:两次降雨事件中事件前水的贡献比例分别为68.69%和54.46%;事件前水的贡献比例在涨水阶段减小,在退水阶段增大.结合河水电导率的观测结果,进一步分析了降雨-径流的形成过程:河道径流的形成主要受饱和区蓄满产流、河岸带地下径流和山坡地下径流3种产流机制控制;事件水主要源于蓄满产流,事件前水主要源于河岸带和山坡地下径流;事件初期和末期以河岸带地下水补给为主,涨水阶段后期和退水阶段前期转为以蓄满产流和山坡地下水补给为主,洪峰期间蓄满产流的贡献达到最大.两次事件的对比表明,事件前的湿度条件和降雨强度对降雨-径流的形成过程有着重要影响:前期越湿润,流域储水能力越弱,导水能力越强,事件水的贡献越大,河道径流对降雨的响应越迅速;降雨强度越大,蓄满产流及其中的事件水比例越高,河道径流中事件水的比例也越高.   相似文献   
55.
富钾贫钙岩浆的成因探讨——来自岩石失水熔融实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钾质-超钾质岩浆按CaO与MgO的含量和CaO与Mg#值的关系可划分出贫钙和富钙两种不同类型的原生岩浆.针对贫钙钾质-超钾质岩浆的成因问题,作者系统分析了岩石脱水熔融和失水熔融两种体系中岩石的熔融过程和熔体性质,通过对熔体组成与贫钙钾质岩浆成分的对比分析,提出富钾贫钙岩浆的断裂减压脱水熔融机制.  相似文献   
56.
CO2流体对含片钠铝石砂岩改造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4  
不同温度(100℃,200℃和300℃)下CO2流体对含片钠铝石砂岩的改造作用研究显示:随着温度的升高,砂岩的溶蚀、溶解程度逐渐增强,样品中片钠铝石的稳定性逐渐减弱。同时,各温度下样品表面均有一水软铝石放射状集合体沉淀。200℃时,随着片钠铝石的溶解有自生菱铁矿生成,300℃时样品局部有绿泥石沉淀。100℃下片钠铝石的微弱溶解及200℃下菱铁矿的形成表明,在地层条件下以碳酸盐矿物形式捕获的CO2,不会由于CO2的二次注入而重新释放。  相似文献   
57.
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的温度示踪与模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刻画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相互作用过程及精确计算二者的交换量始终是个挑战,而新兴的温度示踪方法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具有独特优势。重点介绍了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的温度示踪方法原理、应用及相关模拟的研究进展。温度示踪方法的数据获取成本低且温度适宜密集与连续监测,可对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过程进行精细刻画;在进行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的水-热耦合模拟时,温度数据可用于进一步校正模型,降低模型的不确定性,以提高交换量的计算精度。监测河水温度和河床沉积物内的水温,运用温度示踪方法研究河水与地下水的相互作用过程,并将水流及热运移数值模型相耦合,利用多源数据进行模型校正,可精细刻画地表水与地下水的交换量、相互作用带内的水流途径、流速及其变化趋势和控制因素,为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研究提供新的模型与方法。  相似文献   
58.
应用Rock-eval、饱和烃气相色谱、色谱-质谱、有机显微组分分析等分析测试手段,对鸡西盆地鱼亮子沟城子河组海相泥岩进行了有机地球化学分析。从有机碳含量、热解参数、可溶有机质含量、饱和烃生物标志化合物等方面综合分析了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并探讨了有机质的沉积环境和生源特征。结果表明:鸡西盆地鱼亮子沟海相泥岩有机碳含量高,属于中等—好的生油岩范畴;有机质类型为ⅡA型,处于成熟阶段;沉积环境为含盐度较高、咸化的开阔水体环境;有机质生源以低等水生生物为主,也有部分陆生生源。  相似文献   
59.
河北平山西北部小觉地区新太古代阜平岩群中表壳岩类的浅粒岩、黑云变粒岩、斜长角闪岩、角闪片麻岩等,在构造有利部位及高温高压条件下经受了有流体活动伴生的深熔作用(Anatexis)改造,形成了一系列区域混合岩类,包括不同程度的混合岩化岩石、混合岩、甚至混合花岗质岩石(程裕淇等,1996,1998,1999,2001).  相似文献   
60.
选取江苏省东海青龙山含钠云母的石英榴辉岩块状样品,在0.1 GPa、920 ℃恒温加热4 h的条件下,进行了开放体系的脱水部分熔融实验.样品中含有钠云母、蓝闪石和绿辉石退变形成的后成合晶中的角闪石等含水矿物.该榴辉岩的熔融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含水矿物的脱水暗化、部分熔融和几乎全部熔融阶段.熔融从含水矿物的脱水暗化开始,玻璃质熔体首先出现在含水矿物边界.在不同的局部熔融体系内,熔体成分从基性到酸性,受到局部熔融体系内部物质组成的控制,与全岩化学成分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