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4篇
  免费   497篇
  国内免费   455篇
测绘学   358篇
大气科学   356篇
地球物理   416篇
地质学   1169篇
海洋学   184篇
天文学   56篇
综合类   129篇
自然地理   418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102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100篇
  1995年   100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7篇
  1979年   5篇
  1962年   6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4篇
  1956年   4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体系是基于全国129个典型矿床的深入研究,以及在勘查项目实践验证基础上总结而形成的一种特别适合生产找矿第一线使用的有效方法。该方法以成矿作用内因(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外因(地质作用类型)相结合的思路,构建以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与成矿结构面和成矿作用特征标志为主要内容的找矿预测地质模型。四川会理地区位于扬子板块西缘,区域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经历多期构造事件叠加,形成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铁铜矿床。近年来,在拉拉铜矿的深部及外围已取得了重大找矿突破和进展。本文以会理拉拉铜矿为典型实例及深部找矿预测成果示范,阐述该方法在深部找矿预测中的具体应用过程,得出了如下认识:早期成矿地质体为赋矿火山岩(河口群钠长岩类),成矿构造与成矿结构面主要为基(中)性火山岩与沉积岩的界面及可能的喷溢口;热液叠加期成矿地质体推测为深部隐伏岩体,成矿构造与成矿结构面主要为褶皱、断裂和裂隙。在总结成矿作用特征标志基础上,建立了拉拉铜矿勘查区找矿预测地质模型。通过与地质和物探方法相结合,圈定红泥坡南部为找矿靶区,经钻探验证,发现厚大矿体,打开了区域找矿空间。  相似文献   
122.
非量测相机在南极大比例尺成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量测相机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应用于航空摄影测量中还是一个新的尝试。本文通过在南极航摄中的应用试验,阐明了非量测相机应用于大比例尺测图成图是可行的,精度能够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3.
基于MultiGen Creator/Vega的虚拟图书馆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虚拟图书馆为研究对象,利用MuhiGen Creator和Vega进行建模和系统设计。本文论述了在图书馆模型建立过程中层次结构模型、细节层次结构、实例技术和纹理贴图等技术的实现,以及使用Vega及其提供的API函数的系统开发方法。研究证明,采用MuhiGen Creator和Vega将虚拟现实技术与数字图书馆结合的方案可行.并具有较大的开发空间。  相似文献   
124.
利用陕西省咸阳国家一级农业气象试验站1992—2021年的土壤湿度资料,采用线性评估、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咸阳30 a来土壤湿度在自然状态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三个层次土壤湿度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0~10 cm年平均土壤湿度的变化趋势率为-0.99%/10 a, 20~30 cm为-1.03%/10 a, 40~50 cm为-0.87%/10 a;各季节三个层次土壤湿度也呈下降趋势,其中春季降幅最大,其次为冬季、夏季,秋季降幅最小。0 cm土壤解冻有推迟趋势,平均变化趋势率-2.92 d/10 a; 0 cm土壤冻结有提早趋势,平均变化趋势率为-1.81 d/10 a。土壤湿度影响因子中,气压、降水量与土壤湿度成正相关,地温、气温与土壤湿度成负相关;某些年份在降水量增加的前提下,由于地面温度和地温增加的影响,也会造成土壤湿度下降。  相似文献   
125.
东天山石英滩金矿田控矿构造与原生晕深部预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新疆石英滩(西滩)金矿,前人多认为是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近期在该区构造与成矿关系、矿田内东北夼、黄泥坡矿点原生晕指示元素分带序列和叠加晕研究中,发现了石英滩矿区、东北夼、黄泥坡等矿点地下不同深度均存在隐伏矿体,而三个矿区(点)的空间位置恰又与矿田内一近似椭圆的古火山机构同位,且三矿区(点)具有极其相似的地质构造、成岩(脉)成矿和原生晕特征,石英滩金矿区发现有古火山热液通道.这些控矿构造和原生晕特征反映了该金矿田成矿的特殊性,对进一步寻找和预测该区相类似的隐伏矿床(体)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6.
华北地区夏季平均水汽输送通量和轨迹的分析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17  
马京津  高晓清 《高原气象》2006,25(5):893-899
利用NOAA HYSPLIT_4水汽轨迹模型及1948—2003年NCAR/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华北地区夏季的平均水汽输送通量和轨迹。结果表明,华北夏季水汽轨迹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1950—1970年代,华北地区850 hPa上的水汽主要是从南方输送来的,从1970年代开始水汽输送方向变以偏西为主,1980年代至今则以西北为主。另外,华北地区在1960—1964年垂直积分的水汽输送通量存在最大值,1965年以后水汽输送通量值开始变小,1977年后水汽输送通量值较小且保持稳定。水汽输送通量和水汽输送轨迹的变化主要和东亚夏季风的逐渐减弱有关。华北地区1950—2000年代夏季(6~8月)逐月水汽输送轨迹变化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12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室内污染越来越关注,应"中国室内环境监测委员会"提出的需求,通风气象指数于2006年6月首次向北京公众发布,文章就首先研发并投入业务使用的夏季通风指数给出了详细论述.通过对2005年夏季(6~8月)的各气象要素(气压、温、湿、风、能见度、天空状况等)资料共1790个数据做检验分析,最终选取体感温度为主要预报因子并综合考虑夏季特殊天气条件和风力以及污染的影响,得出夏季通风指数在一天中7个时段的预报公式,并划分出相应的指数等级.  相似文献   
128.
增强贫困山区脱贫农户的生计可持续性不仅是新时期农村扶贫的现实需求,更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客观要求。论文从生计资本、生计策略及生计环境出发,建立了脱贫农户的生计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陇南山区脱贫农户的入户调查资料,评估贫困山区脱贫农户的生计可持续性、识别脱贫农户的生计障碍。研究发现:① 从川坝河谷区、半山区到高山区,从早期脱贫到后期脱贫,脱贫农户的生计可持续性依次降低,且务工型与农工互补型脱贫农户的生计可持续性强于其他生计方式农户;② 陇南山区生计不可持续脱贫农户比重达28.83%,高山区、传统务农型及后期脱贫户中生计不可持续农户比重较高,而川坝河谷区、农工互补型与务工型及早期脱贫户中该比重较低;③ 生计不可持续脱贫户均面临着多元生计障碍,其中近2/3的农户面临多维资本—环境阻滞型与多重要素阻滞型障碍;④ 针对生计不可持续脱贫农户面临的多元生计障碍,需分类实施多维生计干预。  相似文献   
129.
高分六号宽幅相机在轨几何定标及精度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分六号宽幅相机能够实现单相机成像幅宽优于800 km,对大尺度地表观测和环境监测具有独特优势。在轨几何定标是光学遥感卫星几何处理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影像的几何质量。本文充分考虑高分六号宽幅相机超大视场的畸变特性以及多谱段的成像特点,提出宽幅相机在轨几何定标方法,采用基于探元指向角的几何定标模型补偿宽幅相机系统误差,通过绝对定标和相对定标方法联合估计各波段的内外定标参数。利用Landsat 8影像、资源三号DSM为参考数据,对宽幅相机进行绝对定标处理,再利用ASTER GDEM为参考数据进行相对定标处理,其几何定标结果表明,高分六号宽幅影像绝对定位精度在3像素左右,内部几何精度能稳定在1像素,且波段间配准精度在0.3像素以内,表明在轨几何定标后高分六号宽幅影像几何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0.
车载移动测量系统可以快速、高精度地对测区进行三维激光扫描,但是因地物遮挡、视角限制,使得点云数据存在缺失;无人机航测具有高效率、高灵活性和低成本等优势,但是稳定性差,受天气影像严重,易导致影像不清晰或精度低。无人机航测技术可以弥补车载移动测量技术的采集盲区,后者可以发挥高精度的优点,二者技术联合应用,将极大提高测绘精度及生产效率。本文以某小区为例,进行了相关方法实验,对建筑物顶部或植被茂密处等扫描盲区,采用无人机航测补测,通过高精度激光点云对航摄影像进行纠正匹配,综合利用激光点云与航摄影像进行大比例尺测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