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97篇
测绘学   40篇
大气科学   104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207篇
海洋学   36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49篇
自然地理   6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3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36年   2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通过对双对沟金矿矿床的勘查、开发与研究,认为其成因类型属中低温热液型,工业类型属石英脉型金矿,北西向断裂为主要控矿构造。对在中条山西南端广泛分布的涑水变质杂岩区寻找同类型金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2.
本文研究了在0.5—0.65N硫酸介质中,以氟化钾为掩蔽剂,抗坏血酸~盐酸羟胺为还原剂,用锑盐在室温催化磷显色,使磷锑钼三元配合物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形成多元离子缔合物,该离子缔合物在正丁醇—醋酸丁酯混合有机溶剂中经萃取后产生“析相”,此兰色胶团,经增溶后,其灵敏度大大提高,表观摩尔吸收系数为2.55×10~5l·mol·cm~(-1)。配合物组成比为P:Sb:Mo:CTMAB=1:2:12:2。稳定时间达1O小时以上。应用在天然水、地下水及一些废水中微量磷的测定中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3.
174.
再论华北山地甸子梁期夷平面及早第三纪地文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华北山地海拔1000m以上的山顶面不是一个连续的面,而是两上面,由不同时期的差别侵蚀形成。其中,海拔3000-2500m的山顶顺是北台面,形成于古新世,代表中生代地文期的结束;海拔2200-1000m垢山腰是甸人面,形成于渐新世,代表早第三纪地文期的结束。  相似文献   
175.
176.
诗歌四首     
观山西壶口瀑布 一九九六年七月 黄河滔滔流, 到此一壶收.  相似文献   
177.
178.
常规AVO技术预测煤层气,一般需要炮检距大于1.5倍煤层埋深。通过对黄陵矿区常规地震数据进行AVO异常分析,发现黄陵矿区具备明显煤层气AVO异常,而且在最大偏移距为煤层埋度1.11倍、入折射平均角为29°左右时,该区二号煤层顶板反射界面反射系数对入折射平均角的梯度达到最大值(0.1680)。由此认为叠前地震资料的最大偏移距只要接近、等于或略大于目的层深度,就足以反映振幅随偏移距的变化特征,即足以满足该区煤层气AVO反演对地震资料偏移距的要求。通过对常规地震资料的精细处理,对该区煤层富集区进行预测。黄陵矿区AVO异常解释主要基于垂直反演剖面和顺层反演切片,以此圈出约1.6km2、呈近南北向条带状分布的煤层气(瓦斯)富集区。截至2013年底,在生产巷道掘进过程中,已发现14处瓦斯涌出点与预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79.
羌塘盆地南部地区布曲组砂糖状白云岩埋藏成因的新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羌塘盆地南部中侏罗统布曲组广泛发育东西向延伸长达100余千米的层状白云岩,它们具有典型的晶粒镶嵌结构,孔隙度最高达17.48%,且有油浸显示,是目前寻找优质储层的主要勘探目标。本文采用铸体薄片、阴极发光、包裹体测温、碳氧同位素等分析手段对这套含油白云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套白云岩为高温埋藏成因。白云岩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在100~175℃之间,这一温度范围超过了近地表和浅埋藏阶段混合水成因白云岩范围,且雾心亮边结构的白云石在高温深埋藏阶段白云岩化过程中也可以形成,且亮边与核心光性方位一致,是空隙流体直接沉淀形成的共轴增生加大边。根据包裹体盐度的测量计算结果表明白云石化流体具有高盐度卤水特征。  相似文献   
180.
人类活动强度空间化是分析人类活动区域差异及其变化过程的基础,也是准确辨识土地变化驱动因素、合理调控人类活动的科学依据。当前人类活动强度研究多以数理方法对代用指标进行空间化,缺乏对人类活动机理过程的反映,也制约了人类活动强度空间异质性的展现。本文以青藏高原放牧活动为研究对象,在综合放牧喜好和草地管理策略的基础上,从放牧行为机理的角度,提出了区分放牧区与非放牧区的方法;以放牧密度衡量草地整体放牧压力,以放牧概率刻画放牧活动的空间差异,构建了区域放牧强度空间化模型。并以高原典型牧业县—泽库县为例,基于乡镇级牧业数据和自然地理基础信息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空间化结果较好反映了泽库县放牧强度的空间特征;直接指标的选取和客观的赋值方法提高了放牧强度空间化结果的准确性;比现有研究结果更能体现出县域内放牧强度的空间差异,且放牧强度变化过程与同期NDVI值变化具有较好的耦合性。本文为人类活动空间化方法研究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