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70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56篇
地球物理   101篇
地质学   214篇
海洋学   40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4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81.
基于区域自动气象站资料、济南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12年8月18日山东省境内飑线发展过程中对流单体之间以及弓形回波与对流单体之间的合并特征进行了细致分析。结果表明:1)合并过程经历了合并初期、合并中期和完全合并期。云桥位于雷暴中层,合并过程中回波强度先减弱再增强。2)合并的结果是,上游回波减弱并入下游回波,为下游回波提供了丰富的水汽,产生的下沉出流与暖湿空气辐合,增强了下游回波的上升运动,促使下游回波持续发展并替代老回波(属喂养型合并)。合并促使低层小尺度涡旋强度增强、底高降低,出现中气旋或非相关切变。3)对流单体与单体合并中期,两者强度减弱,完全合并期则强度增强。低层涡旋尺度小、强度强,中气旋或非相关切变的垂直伸展厚度和最大切变值较大、底高低,产生的龙卷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大、造成灾害重。4)弓形回波与对流单体合并过程中,单体一直处于发展阶段,弓形回波在完全合并期减弱。低层涡旋尺度大、强度弱。5)龙卷的强度与中气旋或非相关切变的底高、垂直伸展厚度及最大切变值有关。单体合并过程中,若中气旋(或非相关切变)的底高或最大切变的高度降低,或者最大切变值出现跃增,则可能出现龙卷。弓形回波顶点附近有对流单体合并,易出现龙卷。  相似文献   
482.
利用1961~2007年河西走廊东部5站(凉州区、民勤、永昌、古浪、乌鞘岭)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河西走廊东部平原区和山区不同强度降水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近47a来,河西走廊东部共出现3次暴雨天气,其中平原区出现2次,山区出现1次,都出现在20世纪80~90年代;河西走廊东部平原区总降水日数、小雨日、中雨日和大雨日都呈减少趋势,而山区总降水日数、小雨日、中雨日和大雨日都呈增加趋势;平原区总雨日的减少主要体现在小雨频率的减少,中雨的贡献最小,山区总雨日的增加主要体现在小雨频率的增加,大雨的贡献最小;河西走廊东部平原区和山区近47a来总降水强度和小雨、大雨降水强度都表现出一定增强趋势,而中雨强度都有变小的趋势;平原区和山区总降水强度增强主要体现在小雨、大雨降水强度的增强,中雨的贡献很小;河西走廊东部平原区和山区年平均降水量总体都呈增加趋势;平原区小雨、大雨的贡献率总体为增加趋势,中雨贡献率总体呈减少趋势;山区小雨、中雨的贡献率总体呈减少趋势,大雨贡献率总体为增加趋势;平原区年降水量增加主要是小雨和大雨的贡献,山区则主要是大雨的贡献。  相似文献   
483.
本文以地震信息采集为应用背景,围绕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关键技术展开研究。介绍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特点和关键技术,讨论了无线网络在地震信息采集方面的系统构成方案,设计实现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架构的集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决策为一体的地震监测及应急调度系统。将XML用于数据交换,能够较好地克服传统数据交换技术具有的格式不灵活、成本高以及交互性差等缺点,实现不同数据库系统跨平台间模式转换和数据交换。在采集环节,针对监测环境恶劣,面积大、监测点多、监测时段长而人手严重不足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在有线网络为主体的前提下,添加无线传感网络作为补充,以弥补有线网络无法全覆盖的缺陷,大量传感器节点按一定布点规则分布于地震监测区域内,通过自组织方式构成多跳的组织网络,并选用了ZigBee技术予以实施。对加强地震监测、强震动地震预警等灾情信息的监测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84.
大别山北麓石炭纪盆地沉积和构造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大别山加里东构造带北麓的石炭系为残留海盆地沉积 ,分布限制在潢川—固始—肥中断裂以南和信阳—商城—金寨—舒城断裂以北 ,保存在南翼向南倒转并有逆冲推覆构造的复式向斜中 ,中部被燕山期花岗岩侵入体破坏。排除构造重复 ,石炭系总厚 >2 0 0 9m (掩盖部分未计 ) ,按岩石地层单元分 5个组 ,各组之间均为断层接触。自下而上花园墙组为以复理石为代表的深水浊积扇和具有向上变细序列的陡坡扇沉积 ;杨山组为辫状河和滨岸辫状三角洲含煤沉积 ;道人冲组为辫状河、辫状三角洲、扇三角洲及滨浅海沉积 ;胡油坊组分布最广 ,为微咸水盆地陡坡扇、浊积扇沉积 ,有特征的复理石和滑塌沉积 ;杨小庄组为碎屑海岸含煤沉积。下统和上统的界限位于道人冲组中下部厚层砾岩的底部。古水流方向以自南指向北占优势 ,物源主要来自南侧的大别山区。石炭系下统砾岩为远源硅质正砾岩 ,含大量脉石英砾石 ,母岩为岩浆热液成因 ,现已无保存 ;上统砾岩为近源陡坡环境形成的复成分、多杂基的副砾岩 ,为浊积砾岩 ,其中脉石英砾石明显减少 ,含千枚岩和沉积岩砾石 ,母岩主要来自南侧的信阳群 /佛子岭群等。复理石、滑塌、浊积砾岩的存在表明石炭系具陡坡陆缘海活动大陆边缘的沉积特征 ,并发现有少量火山岩碎屑 ,可能形成于弧后盆地。稀?  相似文献   
485.
闽西南晚三叠世文宾山组碎屑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日益增多的资料表明中国东南沿海并不是后加里东地台,而是由不同地块拼贴而成。闽西南晚三叠世文宾山组具有类磨拉石沉积特征,其盆地沉积物碎屑锆石U-Pb年龄信息,可以为了解盆地源区组成及其变化及区域构造演变过程研究提供约束。闽西南晚三叠世文宾山组碎屑锆石形态学及U-Pb测年分析表明:(1)晚三叠世文宾山组物源复杂,其主要源区是闽西北隆起带;(2)闽西南晚三叠世具有大于2 500 Ma的太古宙的源区,华夏古陆可能存在太古宙陆核或东南沿海还存在另一古老基底;(3)980~1 190 Ma的碎屑锆石说明晚三叠世闽西南具有Grenville期物质来源,它们可能来自另外一个陆块,由于印支期古特提斯洋关闭与华夏地块拼接,并为晚三叠世盆地提供物源;(4)区内印支期岩浆岩带也是晚三叠世沉积的重要物源区。   相似文献   
486.
北京西山——一个早中生代拗拉谷的一部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华北地台北部的燕辽带在晚元古代时为一拗陷带,蓟县地区的整个层系厚度在10,000m以上。中生代时发生强烈的岩浆活动和形变。其构造性质与地台的含义并不相符,前人对该区有沉降带、台褶带等提法。  相似文献   
487.
铁杂质对金红石晶胞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采自我国不同成因类型矿床及人工合成的金红石用X射线衍射法,在室温下进行了系统的晶胞参数测定。将其与化学分析及探针分析结果相对照,说明随着金红石中以类质同象置换形式存在的Fe~(3+)离子增加,晶胞参数也相应逐渐增大。 本工作对1号样品还进行了高温衍射测量,计算出金红石在不同温度下的晶胞参数及金红石晶胞参数随温度变化的线性方程。此外,还用激光热膨胀法测定了金红石的热膨胀系数,以资对照。  相似文献   
488.
工程物探在地铁越江隧道勘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里介绍了工程物探在地铁越江隧道勘查中的应用,根据现场条件、物性差异和干扰情况,合理地选择了综合物探方法技术,为了提高勘查精度,采取了有效措施和适当的数据处理方法,获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为地铁越江隧道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89.
许振浩  马文  李术才  林鹏  梁锋  许广璐  李珊  韩涛  石恒 《地质论评》2022,68(6):2290-2304
岩性识别是地质工作中一项基础而又重要的工作。传统的岩性识别方法过于依赖经验和地质专业知识积累,不仅耗时长、专业性强,还易受主观因素影响,导致准确率不理想。笔者等首先回顾了传统的岩性识别方法,之后总结了最新涌现的智能化识别方法,最后详细介绍了基于岩石图像、镜下图像、图像与元素信息融合等的智能识别方法。基于岩石图像的识别方法对于文中的岩石识别准确率可达90%以上,基于图像与元素融合的岩性识别方法可以降低图像相似度高、风化破坏表观特征等因素对识别准确度的影响。笔者等认为当前岩性智能化识别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综合各类数据源的优势,利用机器学习深度挖掘岩石元素、矿物、光谱和表观特征间的内在关联性,有利于突破单源信息的局限性,实现岩性快速准确识别。  相似文献   
490.
利用静止卫星云图和天气图,分析了1981-2004年6-8月发生在湖北省的14场特大暴雨过程。分析结果表明:在这些特大暴雨过程发生、发展中,不仅存在着大量的水汽输送,而且还存在着大量的液态水输送,表现为特大暴雨区的上游方向,在850hPa和700hPa存在一个或几个中尺度的水汽(近饱和)和液态水(饱和)源,在这些暴雨过程的形成过程中,这些源持续向暴雨区输送水汽和液态水。特大暴雨的触发系统对应的云系多为中尺度涡旋云系和准纬向斜压叶云系。文章还分析总结了湖北省特大暴雨过程的若干卫星云图环境云场特点和形成过程的物理图像特征,进而讨论了特大暴雨的形成机理,认为特大暴雨是由中尺度涡旋或高空急流东移叠置在“露点锋”上或暖湿空气上触发而成,CISK是其主要作用机理。“露点锋”在特大暴雨的触发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