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68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55篇
地球物理   98篇
地质学   205篇
海洋学   39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4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21.
基于高光谱分析的草地叶绿素含量估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绿素是草地进行光合作用最重要的色素,与氮素、蛋白质、水分等其他植被生化参数均有着密切关系,是草地光合能力及生理状况的良好指示剂。利用高光谱数据建模分析是实现大面积草地叶绿素含量估算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将基于高光谱分析估算草地叶绿素含量的方法总结为:基于红边位置及光谱指数的经验模型和辐射传输模型两类。经验模型通过建立叶绿素含量与红边位置、光谱指数之间统计关系来估算叶绿素含量,参数简单,实用性较强;但光谱指数构造形式多样且与草地叶绿素含量关系复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叶绿素的估算精度。辐射传输模型以叶绿素含量与辐射能量的作用过程作为其理论基础,模型中参数较多且对估算尺度敏感,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目前草地叶绿素估算的研究相对薄弱,专门用于估算的模型较少。未来的工作一方面应致力于发展和改进适宜于草地的光谱指数,同时确定合适的辐射传输模型参数以改进模型对草地的监测效果;另一方面,如何由叶片尺度拓展到冠层尺度进而拓展到像元尺度,从而更好地实现大面积草地叶绿素含量估算,是一项既具有重要意义又有挑战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422.
1961—2005年河西走廊东部极端降水事件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1961—2005年河西走廊东部5个气象站的逐日降水资料,研究了河西走廊东部近45 a极端降水事件变化的空间分布以及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年极端降水分布与地理位置、海拔密切相关,也与影响本地的天气系统有关.河西走廊东部极端降水总量、降水频数呈南-北走向,最大值出现在乌鞘岭,最小值出现在民勤;极端降水强度也呈南-北走向,但最强中心在古浪,最小在民勤.近45 a来极端降水总量和强度呈增加趋势,总量增加最大的是乌鞘岭,武威最小;强度增加最明显的是武威,最不明显的是古浪;年极端降水频数在古浪和民勤呈减少趋势,其它地区为增加趋势,降水频数增加最明显的也是乌鞘岭,降水频数减少最明显的是民勤.全球大幅度变暖水循环加快使得河西走廊东部年极端降水指数都呈增加趋势,其中年极端降水总量、年极端降水强度、年极端降水频数都是90年代增加最明显;极端降水指数在6~7 a和9~10 a周期上反映明显,在60年代年极端降水指数都发生了突变.  相似文献   
423.
根据研究区岩石光谱特征位置选择ETM波段;通过图像掩膜去除集中分布的地表干扰信息,再用主成分变换方法增强蚀变信息;用假彩色合成和非监督分类提取蚀变信息。  相似文献   
424.
介绍了钛酸钾晶须在各种复合材料中的应用,并且综述了其在国内外技术开发现状,分析了钛酸钾晶须的国内市场前景,说明降低其生产成本是当今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425.
利用1961~2007年河西走廊东部5站(凉州区、民勤、永昌、古浪、乌鞘岭)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河西走廊东部平原区和山区不同强度降水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近47a来,河西走廊东部共出现3次暴雨天气,其中平原区出现2次,山区出现1次,都出现在20世纪80~90年代;河西走廊东部平原区总降水日数、小雨日、中雨日和大雨日都呈减少趋势,而山区总降水日数、小雨日、中雨日和大雨日都呈增加趋势;平原区总雨日的减少主要体现在小雨频率的减少,中雨的贡献最小,山区总雨日的增加主要体现在小雨频率的增加,大雨的贡献最小;河西走廊东部平原区和山区近47a来总降水强度和小雨、大雨降水强度都表现出一定增强趋势,而中雨强度都有变小的趋势;平原区和山区总降水强度增强主要体现在小雨、大雨降水强度的增强,中雨的贡献很小;河西走廊东部平原区和山区年平均降水量总体都呈增加趋势;平原区小雨、大雨的贡献率总体为增加趋势,中雨贡献率总体呈减少趋势;山区小雨、中雨的贡献率总体呈减少趋势,大雨贡献率总体为增加趋势;平原区年降水量增加主要是小雨和大雨的贡献,山区则主要是大雨的贡献。  相似文献   
426.
利用静止卫星云图和天气图,分析了1981-2004年6-8月发生在湖北省的14场特大暴雨过程。分析结果表明:在这些特大暴雨过程发生、发展中,不仅存在着大量的水汽输送,而且还存在着大量的液态水输送,表现为特大暴雨区的上游方向,在850hPa和700hPa存在一个或几个中尺度的水汽(近饱和)和液态水(饱和)源,在这些暴雨过程的形成过程中,这些源持续向暴雨区输送水汽和液态水。特大暴雨的触发系统对应的云系多为中尺度涡旋云系和准纬向斜压叶云系。文章还分析总结了湖北省特大暴雨过程的若干卫星云图环境云场特点和形成过程的物理图像特征,进而讨论了特大暴雨的形成机理,认为特大暴雨是由中尺度涡旋或高空急流东移叠置在“露点锋”上或暖湿空气上触发而成,CISK是其主要作用机理。“露点锋”在特大暴雨的触发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27.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深水盆地烃源岩早期预测与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海北部深水盆地与浅水陆架区一样,新生代均处于南海北部准被动大陆边缘的地球动力学环境,具有北部大陆边缘拉张裂陷的基本构造地质属性.深水盆地油气运聚成藏的基本地质条件亦与浅水区类似,但由于陆坡深水区凹陷裂陷更深、沉积充填规模更大,因此,烃源岩发育且展布规模更大,进而为深水油气形成莫定了雄厚的烃源物质基础.本文基于深水区少井无井、地质资料缺乏的现状,借鉴浅水区烃源岩地质地球化学特点及评价参数,依据跨越深水区地震剖面层序地层追踪解释及油气地质综合研究,重点对深水盆地烃源岩进行早期预测与评价,同时亦对其油气资源潜力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28.
两类氯化钠捕收剂的合成及浮选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前言关于氯化钠捕收剂,国外近年来陆续有所报导。我国可溶性盐类资源丰富,但没有人从事过氯化钠捕收剂的研究工作。利用合成氯化钠捕收剂经浮选可除去混合盐类中的氯化钠,以利于光卤石、钾盐镁矾等盐类的进一步加工。我们合成了两类捕收剂用于除去钾混盐矿中的氯化钠,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29.
桃源纹石久负盛名。它产于桃源县纹石山的下更新统砂砾层中。纹石系由五颜六色的玛瑙、玉髓、碧玉、石英岩等卵砾所组成。以前,沅、澧水流域内的第四系中,选矿取样数十万立方米,重砂测量面积达三万余平方公里,以及区内所见的基性、超基性岩,均未见及玛瑙,因而桃源纹石山的玛瑙来源问题值得研究。根据笔者对洞庭盆地西缘的区域地貌调查表明:北起宜昌至枝江县城的长江两岸,南至桃源县纹石山,其间的第四系下更新统砂砾层中,普遍见及同类玛瑙等彩石,且在含量上具有北富南贫,粒度上北大南小的趋势。据了解,鄂西神农架群夹有数层厚达8—10米的宝石砾岩层,其中富含玛瑙等彩石。基于上述,桃源纹石由长江分流搬运而来是毫无疑问的,而神农架群之宝石砾岩层是洞庭盆地西缘第四系中玛瑙的供源地也是无容置疑的。研究洞庭盆地第四系中玛瑙的分布与富集规律,是揭开盆地生成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