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46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52篇
地球物理   84篇
地质学   180篇
海洋学   27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33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11.
基于PSO和LSSVM的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文涛 《岩土力学》2009,30(3):845-848
提出了基于粒子群算法(PSO)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该模型既利用了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求解速度快、易于描述非线性关系的优良特性,同时也利用了粒子群算法快速全局优化的特点。粒子群算法用于搜索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的最优参数,然后将模型用于预测边坡的安全系数。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合理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2.
2017年4月14日至15日,青海省大部受北方冷空气东移南压的影响出现了一次强降温降水天气过程,门源出现了暴雪天气过程,12h累积降水量为16.6mm,雪深12cm。通过数值预报产品及常规资料对这次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式进行分析,得出对流层上部东亚大槽偏浅、高原及其以东地区形势分布为西低东高型,500hPa高空场上巴尔喀什湖附近有一深槽,南支槽较浅,冷空气主力从北疆入侵;并且门源地区处于短波槽前,造成此次暴雪天气过程;充沛的水气输送、深厚的湿层为此次强降水天气提供了良好的触发条件。物理量场中的散度、垂直速度,水汽通量散度为此次降水也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3.
马文涛  李宁  师俊平 《岩土力学》2012,33(12):3795-3800
针对线弹性断裂力学问题,提出扩展径向点插值无网格法(X-RPIM)。该方法基于单位分解思想,在传统径向点插值无网格法的位移模式中加入扩展项来描述裂纹两侧的不连续位移场和裂尖奇异场。由于其形函数具有Kronecker ? 函数性质,易于施加本质边界条件。详细描述了X-RPIM不连续位移模式的建立,支配方程的离散形式以及J积分计算混合模式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的实现过程,讨论了不同积分区域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数值算例分析证明了该方法在求解断裂问题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同时说明扩展径向点插值无网格法在模拟裂纹扩展问题时具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4.
近年来, 长尺度、高分辨率的深海和冰芯记录为第四纪研究提供了新机遇。古气候研究不再局限于单个的冰期旋回, 而是延伸到跨越多个冰期的长时间过程(≥ 105年)。1999年大洋钻探184航次在南海所得保存良好的沉积层中, 发现更新世稳定碳同位素(δ13C)有3个105年尺度的长周期, 属于全球大洋的普遍现象。随后的研究还证实水循环(冰盖变化)和碳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变化)中都有这种为期105年的长期过程, 进而提出了这两种过程是否相关的问题。研究表明, δ13C和其他生物地球化学地质记录中普遍存在长偏心率周期。第四纪之前海洋δ13C序列中的40万年旋回, 可以用\"溶解有机碳假说\"来解释:季风控制的营养物质输送, 改变着海水中颗粒有机碳和溶解有机碳的比例(POC/DOC), 进而引起δ13C的40万年周期变化。然而, 1.6Ma前的大洋改组将南大洋深水层隔离开来, 使得海洋δ13C的40万年长偏心率信号变得模糊。近百万年来, 地球气候系统经历了两次大改组, 一次是大约90万年前的\"中更新世革命\"(MPT), 一次是约40万年前的\"中布容事件\"(MBE)。而在MPT和MBE事件之前都发生过碳同位素的重值事件(δ13Cmax), 分别为约100万年前的δ13Cmax-Ⅲ和50万年前的δ13Cmax-II。如果将相应冰期旋回上类似的水文气候现象联系起来考虑, 可以看出无论水文还是生物地球化学的事件, 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南大洋的海洋变化所驱动的。因此我们认为, 起源于南大洋的生物地球化学长周期过程, 在第四纪冰盖的消长变化中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15.
马文璞 《地质论评》1995,41(5):480-481
合肥工业大学徐嘉炜教授主编的《郯庐平移断裂系统》1993年由John Wiley公司用英文出版并向全世界发行。这是继青藏高原碰撞构造、大别-胶南超高压变质地块等之后,我国又一以自己独特的地质现象和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获得国际地质学界广泛关注的一个领域,反映了我国地质研究的迅速现代化和汇入国际行列,本书共分四个部分十九章,以300页的篇幅分别论述了郯庐断裂带的总体情况从沂沭等典型地段断带的结构、性质和断裂带两侧苏北-胶南变质地块、徐淮-胶辽沉积盆地、中生代火山活动和地球物理场的对比,恢复郯庐断裂带不同历史阶段的力学  相似文献   
116.
采用浅层地震技术对北京市立水桥附近的黄庄—高丽营隐伏断裂浅部活动特征进行探测, 研究其活动形变特征。结果表明:立水桥附近区域的浅部(150 m以内)地层为3层结构, 黄庄—高丽营断裂是由多条断层组合而成的、至今仍在活动的隐伏断裂;断裂上盘存在沉降中心, 不同时期沉降中心位置不同、沉降幅度不同;受沉降中心的牵引, 沉降带边缘产生了多条小断裂。这些特征为黄庄—高丽营隐伏断裂的整体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也为浅部活动性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17.
利用气象和环保资料详细分析了武威市空气质量的特点,针对不同季节、不同时次分别建立了沙尘暴短时、短期预报模式及空气质量统计预报、潜势预报模式,经检验效果良好。应用Fortran和VB语言设计编程,建立了武威市空气质量预报系统,该系统包括沙尘暴预报预警服务系统、空气质量统计预报系统和空气质量潜势预报系统,直接和MICAPS系统接口,具有资料处理、动力统计预报、潜势预报等模式计算及资料采集、处理、模式运行、预报显示、产品分发、资料查询、预报评分等多种功能,在业务应用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8.
张三  马文忠  马艳丽  李成  淡卫东 《地质通报》2016,35(203):433-439
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6储层特征、微观渗流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综合研究,为开发前期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以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分析化验资料为基础,应用恒速压汞、核磁共振等储层评价新方法对岩石类型、孔隙结构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该区长6储层物性较好,粒间孔发育,储层孔隙结构好,以小孔、微细喉为主,可动流体饱和度高,渗流能力强,有利于高效开发。储层孔隙结构、成岩相及储层润湿性是影响相渗特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9.
张三  马文忠  马艳丽  李成  淡卫东 《地质通报》2016,35(2-3):433-439
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6储层特征、微观渗流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综合研究,为开发前期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以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分析化验资料为基础,应用恒速压汞、核磁共振等储层评价新方法对岩石类型、孔隙结构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该区长6储层物性较好,粒间孔发育,储层孔隙结构好,以小孔、微细喉为主,可动流体饱和度高,渗流能力强,有利于高效开发。储层孔隙结构、成岩相及储层润湿性是影响相渗特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0.
沉积环境的变迁导致岩相的递变,进而控制着裂缝的形成和演化,揭示不同页岩岩相中裂缝的发育规律及有关机制,对于“甜点”层的脆性精细评价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以黔西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为例,通过X‐射线衍射实验、偏光显微镜、岩石力学实验以及有限元数值模拟,对不同岩相类型进行了划分,深入探讨了不同页岩岩相类型岩石的力学性质以及破坏模式,最后再现了两种不同岩相叠置的地质体模型中裂缝的形成和演化的动态可视化过程。结果表明: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层段主要发育硅质页岩、钙质硅质混合页岩以及粘土质硅质混合页岩等3种岩相类型;硅质页岩具有较高的应力跌落速率和弹性能量转化效率,裂缝拓展能力较强,岩石整体具有较强的脆性,纵向和横向裂缝均有发育且相互之间发生交会和联结,而钙质硅质混合页岩裂缝拓展能力次之,最弱者为粘土质硅质混合页岩;粘土质硅质混合页岩夹层对孔隙水压力和主应力的传播有较强的应力屏障效应,裂缝跨层传播能力随应力的急剧下降而受到削弱,钙质硅质页岩应力屏障效应较弱,裂缝具有较强的跨层传播能力。这些研究成果对“甜点”层优选、水平井地质导向以及压裂施工参数的调整等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