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从避难容量、宿住场地、消防和疏散以及应急辅助设施等方面,提出了防灾避难场所应急宿住区的设计要求。避难容量采用避难场所应急宿住区的有效避难面积和人均有效避难面积的指标计算。应急宿住区按避难人数和宿住规模划分为组、组团、单元和区四级,以避难帐篷最密集布置计算并给出了分级控制指标。提出了应急宿住区防火分区、防火间距和疏散距离的规定以及应急辅助设施的分级配置要求。  相似文献   
12.
体波地脉动单点谱比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弹性成层介质模型,应用概率分析方法,推导地下体波斜入射成层介质,在自由表面形成体波地脉动的水平分量与竖向分量谱比表达式。然后,通过大量模型计算,论证体波斜入射单层覆盖半空间形成地脉动水平分量与竖向分量谱比特性与场地传递函数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利用地脉动单点谱比法分析体波为主要成分地脉动时,与场地水平向传递函数相比,可以得到较准确阻抗比大于3的场地卓越频率和偏小的场地放大因子。  相似文献   
13.
马晨晨  王威    马东辉    苏经宇   《世界地震工程》2018,34(4):049-59
防灾避难场所应急标识在防灾避难场所中属于基础设施部分,在场所的建设中必不可少,一个完善的标识系统在疏散和安置灾民、减少伤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分析了目前防灾避难场所应急标识系统存在的问题;其次,以标识牌系统的完整性、美观性、安全性和平灾结合为优化设计原则,通过问卷调查,确定影响应急标识设计的各项指标及重要度,进行防灾避难场所应急标识优化设计;最后,以泰州中学新校区中心避难场所为例,结合防灾避难场所的防灾类型、使用功能和要求以及地方的风俗文化与环境,从大小、类型、高度和颜色等方面对防灾避难场所应急标识系统进行规划方案整体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4.
在泉州市土地适宜性分区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建立了比较详细的钻孔资料数据库,给出了泉州规划区内不同土类的剪切波速按埋置深度进行修正的经验公式,并用这些经验公式计算了无实测波速资料的钻孔的等效剪切波速。文中按等效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进行了场地类别的划分;采用震后残余应变和软化模量的思想和分层总和方法,综合考虑了软土厚度、埋深、地下水位对软土震陷量的影响,使软土震陷量计算结果更为合理。在充分考虑规划区内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条件、场地类别、砂土液化、软土震陷、砂层及软弱土层的厚度分布、滑坡崩塌等对场地抗震性能影响的基础上,给出了更适合规划区的场地抗震性能评价标准,绘制了泉州场地抗震性能与土地适宜性分区图。  相似文献   
15.
概述了国内外强震地面断裂的研究现状,系统总结整理了我国历史强震地面断裂的有关资料,对1900年以来我国大陆发生的340次6级以上强震的地面断裂作了统计分析,绘制了强震地面断裂的震级频度曲线。指出了我国当前定数评估强震地面断裂影响的不足,探索了强震地面断裂影响的概率评估方法,建议并讨论了需要考虑场地强震地面断裂影响的概率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