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5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169篇
测绘学   206篇
大气科学   242篇
地球物理   141篇
地质学   474篇
海洋学   44篇
天文学   27篇
综合类   95篇
自然地理   7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7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2篇
  1933年   2篇
  1932年   2篇
  1931年   2篇
  192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露与霜是水汽在地面及近地物体上凝结、凝华而成的水珠和冰晶,两者形成的天气条件相似,均易在晴朗微风湿度大的夜间形成,所不同的是温度条件,温度高于0℃时形成露,低于0℃时形成霜.  相似文献   
992.
计算机硬盘是计算机的灵魂“软件”以及各种数据的重要载体,由于现今国际互联网的蓬勤发展,计算机病毒也通过网络快速传播,并隐藏于硬盘中伺机破坏硬盘上系统软件及重要数据,尤其是硬盘的主引导记录、引导记录、分区表、文件分配表等重要系统数据区。硬盘感染病毒发作后,有时物理盘和逻辑盘还可以访问,杀毒软件只能够发现病毒,却杀不了毒——只能望“毒”兴叹!  相似文献   
993.
近40年青藏高原季风变化的主要特征   总被引:28,自引:13,他引:28  
通过计算1961-1995的逐日青藏高原季风指数,初步确定了高原夏季风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季风指数的年际变化特征以及和500hPa高度场、东亚季风之间的可能联系。结果表明:夏季风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呈反相关关系;高原季风的年际和年代变化明显;高原冬季风强(弱)与同期高原及乌拉尔山500hPa高度场偏高(低)以及东亚冬季风偏强(弱)相联系;高原夏季风偏强(弱)与同期贝湖至高原南部500hPa高度场偏低(高)、西亚和中国东部高度场偏高(低)以及东亚夏季风偏强(弱)相联系。  相似文献   
994.
贵定云雾茶的气候分析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贵定云雾茶的发展状况,生产现状,生长的环境条件等进行了气象条件的分析,并着重讨论了云雾茶的发展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995.
中国气温变化研究最新进展   总被引:222,自引:9,他引:222  
总结了"十五"攻关课题有关中国温度变化研究的若干进展.在资料质量控制和序列非均一性检验及订正的基础上,更新了中国地面近50年、100年和1 000年气温序列.研究表明,不论是近54年还是近100年全国年平均地面气温升高趋势一般比原来分析结果表明的要强,分别达到0.25℃/10 a和0.08℃/10 a.中国现代增暖最明显的地区包括东北、华北、西北和青藏高原北部,最显著的季节在冬季和春季.近50多年中国近地面气候变暖主要是平均最低气温明显上升的结果,全国范围内极端最低气温也显著升高,而极端最高气温升高不多.中国与温度相关的极端气候事件强度和频率一般呈降低趋势或稳定态势.研究发现,城市化因素对中国地面平均气温记录具有显著影响,但在现有的全国和区域平均温度变化分析中一般没有考虑,因此需要在将来的研究中给予密切关注.在增温明显的华北地区,1961~2000年间城市化引起的年平均气温增加值达到0.44℃,占全部增温的38%,城市化引起的增温速率为0.11℃/10 a.中国其他地区的增温趋势中也或多或少反映出增强的城市热岛效应影响.20世纪60年代初以来中国对流层中下层温度变化趋势不明显,仅为0.05℃/10 a,比地面气温变化小一个量级;对流层上层和平流层底层年平均温度呈明显下降趋势,变化速率分别为-0.17℃/10 a和-0.22℃/10 a;整个对流层平均温度呈微弱下降趋势.中国对流层温度与地面气温变化趋势存在明显的差异,但这种差异在20世纪80年代初以后趋于减小.近千年来中国地面气温变化史上可能确存在"中世纪温暖期"和"小冰期"等特征性气候阶段,但"中世纪温暖期"的温暖程度似乎没有过去认为的那样明显.从全国范围看,11世纪末和13世纪中的温暖程度可能均超过了20世纪30~40年代暖期,表明20世纪的增暖可能并非史无前例.中国20世纪气候增暖的原因目前还不能给出明确回答.一些迹象表明,人类活动可能已经对中国的地面气温变化产生了影响,但太阳活动及气候系统内部的低频振动对现代气候变暖可能也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96.
刘文明  宗志平 《气象科技》2005,33(4):378-381
气象信息服务图形化、网络化是当今拓宽气象服务领域和信息网络化发展的要求。利用条件距离倒数加权法实现了离散点数据网格化、规则格点跟踪实现了等值线绘制、Windows窗口裁剪技术实现了任意非规则边界填色等值线图形的绘制,并利用任意非规则边界填色等值线算法制作了功能完备的ActiveX控件,实现了Windows环境下的等值线图形信息互联网共享,为气象服务提供了一种技术支持手段,也为气象业务和科研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图形方法。  相似文献   
997.
冷涡背景下飑线过程统计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杨珊珊  谌芸  李晟祺  肖天贵  凌婷 《气象》2016,42(9):1079-1089
文章首先给出冷涡的定义,根据其定义,利用2008-2013年4-9月的天气图识别出73个冷涡,然后根据飑线的标准筛选出符合条件的飑线过程。利用多普勒雷达资料和1°×1°6 h的NCEP FNL资料,对飑线的时空分布、移动特征、形成、消散方式以及飑线和冷涡的关系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1)2008-2013年6年共识别出73个冷涡、17条飑线,飑线主要形成于我国江淮流域、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2)飑线的发生有明显的月变化和日变化,约58.8%的飑线发生在7月,52.9%的飑线发生在午后到傍晚。(3)飑线主要形成在冷涡的南部,在冷涡的不同时期飑线形成的位置有所不同。(4)飑线一部分受西风带系统影响自西向东偏南方向移动,另一部分由西北向东南方向移动,具体移动方向具有不一致性。冷涡背景下的飑线移速较快。(5)本文统计的冷涡背景下飑线过程大都伴随短时强降水,主要形成方式为嵌套区线型(EA型),主要消散方式为颠倒破碎面型(RBA型),EA型飑线多产生于高潮湿环境中。  相似文献   
998.
东亚和南亚季风协同作用对西南地区夏季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东亚夏季风(EASM,East?Asian?summer?monsoon)和南亚夏季风(SASM,South?Asian?summer?monsoon)相互作用及其强弱变化对西南地区夏季降水的影响,利用1979—2019年西南地区161站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和ERA-5提供的1979—2019年全球再分析资料,通过对...  相似文献   
999.
额济纳荒漠河岸林分布格局对水文过程响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根据2001年TM影像及多年水文资料,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 利用GIS、RS技术, 研究了额济纳荒漠河岸林格局对水文过程的响应, 结果表明:相对林地面积在绿洲范围内的分布基本均衡, 但退化林地从西向东呈增加趋势; 在斑块尺度额济纳荒漠河岸林目前处于全面退化过程之中; 斑块数量不仅受水文过程的影响, 而且还受到种植业等生产活动影响. 绿洲植被的退化趋势是从下游开始恶化, 逐渐向上游推进; 受河流形状与来水量减少影响, 末端景观破碎化更加明显. 近10年来地表水文过程对额济纳荒漠河岸林地下水文过程的影响很小, 在平行河道方向上, 随地下水埋深增加, 退化林地在斑块尺度上呈增加趋势; 在垂直河道方向上, 随地下水埋深增加, 林地和退化林地平均斑块面积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000.
文中介绍了Langmiur探针的观测原理,并利用电子浓度(Ne)和电子温度(Te)数据研究了2006年5月3日MW7.9汤加地震和2006年12月16日MW7.1台湾地震。结果发现汤加地震前2~5d电子浓度连续4d降低,电子温度变化不明显。台湾地震前后电子浓度的变化不明显,但电子温度在地震当天及后续3d出现了低值。目前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这些变化是由地震活动引发的,但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选择了当地22时至次日3时的观测数据,并且剔除了Dst≤-30nT,Kp≥3,AE≥200nT时的记录数据,在一定程度上排除了太阳、地磁等因素引起的电离层异常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