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2篇
  免费   144篇
  国内免费   166篇
测绘学   195篇
大气科学   240篇
地球物理   137篇
地质学   468篇
海洋学   43篇
天文学   27篇
综合类   94篇
自然地理   7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5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7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2篇
  1933年   2篇
  1932年   2篇
  1931年   2篇
  192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信志红  郭建平  谭凯炎  张利华  孙义  杨荣光 《气象》2019,45(12):1736-1746
选用黄淮海冬麦区4个半冬性小麦品种郯麦98、山农18、徐麦33、皖麦52为试验材料,通过分期播种试验,利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等方法,分析半冬性小麦籽粒灌浆速度变化趋势和气象因子对灌浆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播期冬小麦灌浆速度波动性最小、千粒重最大,迟播10 d冬小麦灌浆速度波动性最大、千粒重最小;华北区品种郯麦98灌浆速度表现最稳定、千粒重最高,而黄淮区品种皖麦52灌浆速度最大;半冬性小麦灌浆持续期为35~39 d;南北气候差异是影响各品种冬小麦灌浆速度不同的原因之一。半冬性小麦各播期灌浆速度的变化趋势一致,灌浆速度变化与相关显著气象因子的变化规律相符合;灌浆速度峰值期一般出现在开花后15~25 d,迟播冬小麦最大灌浆速度出现时间较对照处理提前,不利于提高粒重;气温条件对冬小麦灌浆速度影响显著,其中最高气温要素是影响不同播期品种灌浆速度的共有关键因子。通径分析表明,最高气温对灌浆速度的作用由自身的直接效应决定,而日照时数与最低气温对灌浆速度的作用与间接效应一致;最高气温平均值对灌浆速度的影响最重要,日照时数和最低气温平均值对灌浆速度的影响较弱;最高和最低气温平均值、日照时数均为灌浆速度的限制因子,其中最高气温平均值对灌浆速度变化的决策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52.
基于逐5 min地面气象要素观测数据、逐日气象观冰站电线覆冰观测数据、安庆站逐12 h探空观测资料以及逐6 h 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初安徽省沿长江及跨江线路电线舞动过程中气象要素进行分析,并对导致电线覆冰和大风的天气成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舞动位置附近出现不同程度冻雨导致的电线覆冰,并伴有较强的东北风,极大风速风向与舞动线路夹角多在45°以上,冻雨和大风是导致此次输电线路舞动的直接因素;此次输电线路舞动发生伴随的冻雨属于典型的"过冷暖雨";700 h Pa南支槽前西南气流为此次冻雨输送水汽的同时带来暖温度平流,维持暖层的存在; 925 h Pa大陆冷高压下东北气流带来的冷温度平流使近地面层降水处于过冷却状态;锋面后冷空气在华北地区上空堆积致使冷高压加强是导致安徽沿江地区较强东北风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3.
54.
本文推导了在附有限制条件的条件平差中,顾及起始数据误差影响时,计算单位权中误差和平差值函数的方差的公式。给出了计算实例,并由此引出了其他平差模型的相应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55.
本文对两个异性点电源电场情况下转换电位函数φ(x,λ,z)的性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选择离散波数的基本原则。文中所举算例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6.
57.
58.
姜宝玉  步贵余 《地下水》1995,17(2):92-92,F003
当玄武岩出露时,主要是寻找构造裂隙水和风化裂隙水,因为岩性、构造都能直接看见,这时可用地质找水和地质力学找水为主,其它方法为辅。首先对岩性、产状、补排条件、汇水面积调查,然后用地质力学观点分析构造裂隙的性质,判断构造裂隙的储水条件;最后,用电测了解裂隙发育深度。只有这样全面分析,多方验证,才能提高成井率。  相似文献   
59.
文中根据硅铁矿层的褶皱形态、复合关系等确定迁安铁矿区在中元古代之前发生过6期褶皱变形,叙述了这6期褶皱的特征和分布,讨论了褶皱的成因。区内各期褶皱形态演化规律反映了变形过程中岩石塑性有规律递减的特点。这一演化规律对研究早前寒武纪地区褶皱变形和指导该区找矿工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0.
东秦岭柞水-镇安地区泥盆纪沉积环境和沉积盆地演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东秦岭陕南柞水-镇安地区泥盆纪沉积盆地中主要发育有冲积扇、小型辩状河、河口湾、潮坪、潮下洼地、台地边缘生物滩、生物礁、开阔台地、斜坡和盆地沉积环境。台地沉积主要由陆源碎屑和碳酸盐混合类型岩石组成,斜坡-盆地为巨厚的陆源碎屑浊积岩充填。根据沉积作用特征和大地构造差异,在构造活动期和构造稳定期的沉积模式就反映了沉积盆地演化特征。 根据沉积作用,沉积环境的发展变化,结合区域构造特征、地层层序、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地球物理和化学资料,论证了当时沉积盆地为南北向展布(与秦岭造山带总体方向垂直),具向东走滑的大陆边缘裂谷-断陷盆地。盆地的发展演化阶段为:(1)岩石圈裂前拱起-陆内裂谷早期阶段(Z2-S);(2)大陆边缘裂谷-断陷盆地的中期阶段(D1-D3);(3)晚期回返-陆内俯冲阶段(C-T2)。盆地的关闭是由于强烈陆内俯冲,同时盆地被挤压进东西向展布的秦岭造山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