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10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28篇
海洋学   13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41.
李晓平  韩鹏 《地下水》2019,(1):128-129
在对乌鲁木齐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层岩性以及地质构造等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区地铁修建面临的水文地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初步提出了治理措施。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类型可以划分为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和松散岩类孔隙水;研究区隧道底板安全系数F为0. 60~0. 95,小于1. 1,在不采用任何防治措施的情况下会发生突涌;在承压水降压时会产生明显的地面沉降,而潜水水位基本不受影响,也不参与沉降影响。通过对研究区承压水降水设计,提出合理、可行的工程降水设计方案,能够保证地铁施工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42.
厦门市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变化的遥感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15  
李天宏  韩鹏 《地理科学》2001,6(6):537-543
在分析1990年和1997年两个时相陆地卫星TM遥感图像的基础上,得到了厦门市土地利用/覆盖的动态变化信息,并对其数量变化和空间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90~1997年,厦门市的城镇建设用地和开发用地显著增加,耕地被占用的现象比较突出,开发用地的重点也由厦门经济特区向近郊区转移。  相似文献   
43.
本文在详细介绍了ESRI公司推出的全新数据库管理软件ArcSDE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ArcSD的空间矢量数据管理方案,对其优越性作了一定分析,并在ArcSDE支持下完成了大量的数据试验。  相似文献   
44.
随着计算机在军事领域上的广泛应用,利用计算机来完成战术动作的演练及战法的研究已成为当前作战指挥自动化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目前的推演系统在符号形象化,战斗进展分析及预测的表现力度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着重就象形军标的标定,推演分析和脚本编辑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45.
深圳河河口红树林变化的多时相遥感分析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李天宏  赵智杰  韩鹏 《遥感学报》2002,6(5):364-369
通过对深圳河河口地区6个时相卫星遥感图像的分析,得到了该地区10多年来红树林湿地面积的变化.通过对多时相红树林分布信息进行二进制编码,分析了不同时期红树林在空间上的消长,通过计算和对比各个时相红树林覆盖区域的植被指数,间接反映了红树林的生长状况的空间分布特征,并结合成像时刻的潮位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1989年到1996年,深圳河河口红树林湿地面积总体上呈增长趋势,在1996年以后面积变化不明显而在空间分布上有变化.植被指数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多年被红树林占据的部位,深圳福田一侧的红树林空间消长化不显著,而主要的变化部分集中于香港米埔红树林保护区靠近深圳河河口的南侧.  相似文献   
46.
阐述了我国海洋环境监测的重要意义、丰富内涵,重点回顾了我国海洋监测高技术研发的历程,概要总结了目前取得的进展和成绩,从技术研发管理角度提出了我国海洋监测技术研发存在的瓶颈问题和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47.
遥感影像分类中的空间尺度选择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信息熵的空间尺度选择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了遥感影像的多光谱信息。在这个方法中, 信息熵被用于评价影像类别可分性的定量标准; 另外影像的空间分布特征也被考虑。该方法与已有方法, 即基于局部方差的方法、基于变异函数(Variogram)的方法、基于离散度的方法, 进行了比较。TM和QuickBird两种影像被引入到评价中来。实验结果表明, 本方法能够准确地确定两种实验影像的最优分类精度所对应的空间尺度。QuickBird影像采用了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进行实验, 这表明本方法不仅适合于传统的分类方法, 同时也适用于面向对象的方法。通过比较分析表明, 本文方法明确优于已有各种方法。  相似文献   
48.
庄建仓  刘杰  薛艳  韩鹏 《地震》2017,37(1):1-9
近些年中国油价上调时间与全球大震的发生出现同步, 引起地震学家和相关人员的关注。 这两者在物理上是毫无联系的事件, 然而通过对2003—2015年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 发现两者发生时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即油价上调与全球大震发生具有相关性, 这种相关性甚至通过了严格的统计检验, 超出99%的置信区间。 这个看似荒谬的结论背后隐藏的是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统计误区: 对事后数据进行统计检验, 如果有足够多的样本, 通过精心挑选则一定能找到一些样本是统计相关的, 即使他们之间没有任何因果关系。 揭示这一统计误区对于目前地震预报使用的统计方法有重要意义, 上述研究表明仅仅依靠统计检验不能判定某种现象或者异常是否与地震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 是否存在物理上的关联, 因为所考察的现象或者异常有可能是大量样本中的一个被精心挑选出来的特例。 在大数据大量积累和使用的今天, 为了避免走入上述统计误区, 需要在分析相关性的基础上, 对每一种可能的前兆现象进行向前预报检验, 同时探求其与地震的内在因果关系, 即阐明前兆现象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49.
In the past decades, two large scale coastal engineering projects have been carried out in the Deep Bay surrounded by Shenzhen City and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One project is Shenzhen River channel regulation and the other is the sea reclamation along the seashore on the Shenzhen side. The two projects are very close to the two national nature reserves, specifically Futian in Shenzhen and Mai Po in Hong Kong, which are important wetland ecosystems worldwide. This paper aims to identify and monitor the mangrove wetland changes with time series of Landsat Thematic Mapper images pre and post to the two engineering projects being launched. Coupled analysis of the image interpretation results and tidal data acquired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context of the two works reveals that the mangrove wetland area has increased from year 1989 to 1994, and has changed little from year 1994 to 2002. Binary coding is applied to reveal the distribution image of mangrove at each phase, and the coding image shows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wo coastal engineering projects has caused frequent changes in mangrove spatial distribution. The study also shows that the change is not significant regarding to the precision of the method and the natural evolution of mangrove wetland, and the projects do not cause apparently influences upon the two national mangrove conservation zones at least for the research time period.  相似文献   
50.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海上运输由于其运力大、运费低而变得更具实用性。然而,这也意味着在海上航道行驶的船只正变得越来越多,这将导致在复杂的海洋环境中航海船只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会很高。据相关历史的统计,在海域中航行缺乏高精度导航数据会导致大量事故,这种累积的事故信息可以被用来提高航海的安全性。本文通过将蕴含在AIS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 大数据中的经验导航信息挖掘出来,以辅助实现复杂海事环境下安全可靠的船舶路径的生成。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大数据自动生成船舶路径的新方法。该方法首先在大量船舶轨迹上通过DBSCAN (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 聚类形成不同的轨迹矢量簇。然后,迭代计算轨迹矢量簇的中心线,并从这些中心线之间的节点-弧段拓扑关系来构建航道网络。最后,基于航道网络来实现船舶路径的生成,对于航道网络未覆盖的海域,则通过海洋环境风险栅格的路径规划来实现船舶路径的生成。不同海域不同AIS数据集进行的多次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船舶路径生成方法是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