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65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78篇
地球物理   42篇
地质学   145篇
海洋学   66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2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31.
基于行星会合指数和行星系日心经度分别获得行星系质心到太阳的距离和日心经度的变化特征,发现杨学祥等(1999)指出的在1990—1994年太阳轨道运动并没有绕过太阳系质心这一特征具有准179年周期.根据对会合指数K极小值的分析表明,当会合指数向量K_(sp)0时,行星系质心和木星在太阳一侧,保持与太阳同步绕太阳系质心运动;当K_(sp)0时,则出现行星系质心和木星分别处在太阳质心的两侧,此时行星系质心没有绕过太阳质心,致使太阳质心没能绕过太阳系质心.行星会合指数与行星系质心日心经度两个时间序列的功率谱检测出不同的周期,表明二者指代的物理特征不同.分别对行星会合指数和行星系质心日心经度最强功率谱所标定的19.86年和11.86年周期的物理意义进行澄清,前者是行星会合指数K在极大值附近具有相等K值的频率所表现出的周期,它不是方向周期;后者主要指相对于太阳质心,行星系质心轨迹的封闭曲线旋进和旋出所对应的相同日心经度的频率明显增大所表现出来的周期,它不是理论上K指数相等条件下的周期.这为探索太阳轨道运动与太阳活动的关系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32.
Tlatov(2007)研究表明太阳自转具有准22年振荡周期,并认为是太阳系自引力造成的.根据刘复刚和王建(2013)创建的行星会合指数KP(令KP=K是为了和其他指数的表现形式相统一)和获得的修正系数发现:太阳轨道运动具有平均准22.1826年运动周期,认为太阳轨道角动量和太阳自转角动量的周期性叠加致使太阳自转角速度具有准22.20年周期性变化.基于行星会合指数KP同时标定了太阳质心S相对于一个无法观测到的太阳系质心C位置关系的变化规律,进而通过太阳轨道运动指数KS、速率指数Kv、加速度指数Kα对太阳轨道运动特征进行了系统描述,这使得从行星系统之视角分析、揭示太阳运动和太阳活动成为可能,并对太阳自转运动的准11年和22年周期振荡受控于太阳轨道运动的调控进行了分析,这从探索途径和思想方法上是一种突破.依K_P表达式给出的太阳轨道运动轨迹与Jose(1965)、杨志根等(1988)、Scafetta(2014)、Mc Cracken等(2014)给出的图像不但形态特征相同而且图像的相位也完全一致.行星会合指数KP更重要的作用是标定了行星系统质心距离太阳位置关系的变化.本文从行星系统质心出发,根据行星系统质心P与太阳质心S绕太阳系质心C同步运动这一基本原理来进一步揭示太阳轨道运动规律.由于研究问题的出发点和视角不同,按这一途径可根据8大行星公开的天文数据分析太阳轨道运动规律.这种方法不但把纷繁复杂的行星系统统一起来,呈现出行星系统固有的整体运动规律,而且在整个太阳系中建立了与太阳处于相同子系统地位的行星系统质心.在此基础上,通过行星系统质心P与太阳S间位置关系变化,系统分析了太阳S和太阳系质心C的统一与分野规律.其重要意义是通过行星系质心运动规律发现它与太阳轨道运动特征间的本质联系,这使得从行星系统质心的运动特征对太阳运动与太阳活动关系的探寻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333.
于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在兴化湾口东北面进行污损生物周年挂板试验,全年共记录污损生物12门94种,群落组成以近岸暖水种为主,主要表现为典型的亚热带内湾型群落。网纹藤壶(Amphibalanus reticulatus)是最主要的优势种和代表种,其平均附着密度和湿重分别可达23 394ind./m~2和8 494. 4 g/m~2。其它优势种还有刚毛藻(Cladophora sp.)、叉节藻(Amphiroa sp.)、中胚花筒螅(Ectopleura crocea)、双列笔螅(Pennaria disticha)、细毛背鳞虫(Lepidonotus tenuisetosus)、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福建牡蛎(Magallana angulata)、三角藤壶(Balanus trigonus)、加尔板钩虾(Stenothoe gallensis)、长鳃麦杆虫(Caprella equilibra)、角突麦杆虫(Caprella scaura)、大室别藻苔虫(Biflustra grandicella)、史氏菊海鞘(Botryllus schlosseri)等。夏季为污损生物的附着旺季,其附着厚度、覆盖面积、附着密度和湿重分别为30. 5 mm、100%、25 175 ind./m~2、8 783. 6 g/m~2,其次分别为秋季、春季和冬季,下半年的附着强度明显高于上半年,附着强度的垂直分布差异并不明显,主要区别在于表层有部分藻类附着,而底层几乎没有藻类分布。  相似文献   
334.
不同N水平条件下羊栖菜对阳光辐射的响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探讨了太阳紫外辐射对两种 N 水平条件下羊栖菜藻体光化学特性的影响及其恢复.结果显示,在高的光辐射下羊栖菜藻体的有效光化学效率和相对电子传递速率急剧下降,两种 N 水平条件下藻体的光化学活性下降趋势一致;在全波长太阳辐射条件 ( 即高的光辐射和紫外辐射同时存在 ) 下它们的下降幅度更大,而 N 加富条件下羊栖菜藻体的相对电子传递速率要高于对照 N 水平下生长的藻体,表明 N 加富的生长条件使得藻体具有更高抵御紫外辐射的能力,这可能是与 N 加富生长条件下的藻体中含有较高含量的紫外吸收物质和类胡萝卜素有关.在低光恢复过程中,全波长辐射处理藻体的有效光化学效率比可见光辐射处理藻体的恢复要慢 ( 分别为 6 h 和 3 h 可恢复到起始水平 );而相对电子传递速率的恢复能力则比有效光化学效率的恢复能力更弱,需要 24 h 或者更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335.
又是一年阳春日,共商国是正其时,肩负着13亿人民的重托,3月初,全国"两会"依例在北京隆重召开. 与历年的"两会"不同,此次"两会"不可避免地延续2008年的焦点议题:食品安全、防灾减灾、金融危机、振兴农村……等等.民生大计,举世瞩目;大国动静,全球关注.  相似文献   
336.
针对连续小波变换中各尺度系数间存在较大相关性的特点,建立协方差矩阵,用主成分分析法去除各尺度系数间的相关性,提取原信号中的主要频率成分。利用给定样本信号对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检验,同时,作为应用,利用该方法提取出重力固体潮信号中的半日波分量和日波分量,为信号特征频率提取提供了一种可行和有效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337.
大同盆地砷、氟中毒地方病生态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山西大同盆地属干冷荒漠景观条件的半封闭型断陷盆地。区内有害元素的聚集导致氟中毒等多种地方病肆虐,20世纪90年代因开发和饮用深层地下水爆发了水砷中毒病。经地球化学调查发现:地下潜水高含F,超标1.3~12倍;深层承压地下水富As,砷含量超标2~20倍。砷中毒发病率与饮水中As3+/∑As比值呈正相关关系。盆地周边分布多层富含As和F的地层和火成岩体,处于富As、F的区域地球化学省内。由于大同盆地的不均匀沉降,在其边缘部分形成深凹陷带,含砷下渗地下水经有机碳质层的还原作用,使砷还原为三价,提高了地下水的毒性并滞留聚集。探讨了F、As富集和中毒的机理和生态地球化学危害评价,提出了治理和外围调查预测建议。  相似文献   
338.
在近景摄影测量中,需要若干个像控点解算像片的外方位元素。由于海上条件的特殊性,一些地物无法到达或在地物上找不到特征点,因此很难对海上地物进行GPS像控点测量。提出一种在海上放置GPS浮标作为像控点的方法,并结合海上动态试验,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39.
利用黔东南州16个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实测资料和MICAPS常规资料,从天气形势、降水、气温、相对湿度、风速、主要火源等方面分析了2008—02—29—03—06全州境内森林火灾频繁发生的气象条件。得出:前期降雨量偏少,高空到地面均为有利于天气晴好的环流形势长时间控制,使各地气温持续偏高、相对湿度持续偏小,空气十分干燥,火险等级急剧飙升到5级,并维持达一周之久,加之年初1月中旬到2月初,黔东南州遭受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重创后,山地草木枯死,大量林木折枝断干,林内可燃物急剧增加,是大范围森林火灾频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40.
目前全国气象部门视频会商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更新换代后的视频会商系统大大提高了各省天气预报会商质量和系统使用效率。该文讲述贵州省气象视频会商系统升级过程中,利用数字音频平台来构建新一代视频会商系统的音频输入、输出及控制部分,在原有会议功能的基础上,实现会议模式多样化和各种会议同时召开时音频部分互不冲突等功能,使视频会商系统能在贵州省气象业务中更好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