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65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78篇
地球物理   42篇
地质学   145篇
海洋学   66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2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本文根据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有关资料,对国内外在混合岩形成机制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和认识,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292.
本文根据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有关资料,对国内外在混衙岩形成机制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和认识,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293.
敦化盆地上侏罗统—上新统地层划分对比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野外资料、地震资料、煤田钻孔资料以及古生物资料,对松辽盆地外围探区敦化盆地的代表性地层划分方案进行了梳理,通过敦化盆地与周缘盆地之间的对比和分析,得出下列认识:(1)明确了珲春组的时代为始新世一渐新世;(2)指出白垩系上统龙井组地层在敦化盆地内可能是不存在的;(3)将原帽儿山组上段和下段分别划归泉水村组和长财组;(4)认为大砬子组、泉水村组、长财组和屯田营组在敦化盆地内是存在的,并通过盆间岩性地层和古生物地层对比指出大砬子组的时代可能为早白垩世阿普特期(Aptian)-阿尔布期(Albian),长财组时代可能为早白垩世贝利阿斯期-阿普特期;(5)对敦化盆地内几个地方地层名称的使用进行了修正:(6)建立了敦化盆地内目前可供参考使用的地层序列。  相似文献   
294.
<正> 一、发展纲要 1.目标:有林地面积从现在的601万亩发展到701万亩,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防护林的比例逐步调整到4:3:1.5:1.5的合理格局;活立木蓄积量从现在的1013万立方米增至13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从现在的27.6%提高到30%以上,农田林网控制率要达到95%以上;年森林采伐限额从现在  相似文献   
295.
罗先香  慕山 《吉林地质》1998,17(2):70-75
作者在黑龙江省某地区采集大量地下水样品,针对与氟(F^-)可形成络合物的中心离子进行化验,采用化学热力学的基本理论建立物理化学模型,定量地给出了氟病与饮用水中氟的存在形式的关系,初步探讨了引起氟病异常的原因。  相似文献   
296.
本文以地球化学方法为研究手段,结合野外宏观地质特征,论述了胶东地区前寒武纪变质建造中超镁铁—镁铁质岩石的地球化学性质及其成因。研究结果表明,该区超镁铁—镁铁质岩石为地幔不同程度熔融的产物,超镁铁质岩石相当于科马提岩类;镁铁质岩石为拉斑玄武岩类,并按橄榄质科马提岩→玄武质科马提岩→拉斑玄武岩演化系列的化学组成表现出连续的变化趋势。 拉斑玄武岩中的微量元素(主要是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形成环境与现代板块构造的典型火山(岛)孤或孤后盆地环境相类似,并反映出地幔源区具有“富集型”地幔的特点,且存在着地幔不均一性。  相似文献   
297.
不同温度条件下无机碳浓度增高对石莼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在不同光温条件下石莼(Ulva lactuca)光合作用对无机碳的需求,于1999年6-7月,在提高海水无机碳浓度(8.8mol/L)的条件下,对石莼光合作用的光温反应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机碳浓度增高对石莼光合作用的影响对温度有依赖性。增加无机碳浓度,在30℃较高温度下,显著地提高了光饱和光合速率,而在10℃较低温度下,其影响不明显,在温度20-30℃范围内时,无机碳浓度增高使光合速率的温度系数增加,而在温度10-20℃范围内时则没有影响,较高的光温度条件使石莼光合作用对无机碳的需求增加。  相似文献   
298.
本文解析给出一种理想化了的推板运动所造二维规则波的线性时域解,它描述一个带有波前的二维线性进行波的传播过程。当推板运动时间趋于无穷大时,该解趋于线性稳态解。本文给出的解是二维线性波时域解中最简洁的一个,可为在时域中求解线性绕射和浮体运动响应,提供一个有解析表达式的二维入射波模型。  相似文献   
299.
阳光紫外辐射对绿藻石莼光化学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军田  高坤山 《海洋学报》2007,29(1):127-132
探讨太阳紫外辐射(UVR)对大型海藻的影响,选择常见的海藻石莼(Ulva lactuca)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其光化学效率与UVR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石莼光化学效率在较强太阳辐射下急剧下降,在下午光强变弱时开始恢复,显示了一个明显的日变化模式:早上和下午保持较高的水平,中午降为最低.其光化学效率的日变动,与可见光和UVR均有关系,在中午高太阳辐射下,UV-B对藻体光化学效率的影响较大.长期实验结果显示,UVR对石莼光化学效率的影响,在实验的第二天表现为最大,随之逐渐减弱.本实验的研究结果可为研究阳光紫外线对大型海藻生长和生理的影响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00.
高CO_2浓度对石莼光合作用及营养盐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室外自然条件下用高 CO2 浓度的空气 (5 0 0 0μL CO2 · L-1)通气培养石莼 (Ulvalactuca) 9~ 10 d,以探讨高 CO2 浓度对石莼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高 CO2 浓度条件下 ,石莼的生长速率没有明显改变。而石莼的光合能力下降 ,光合参数如光合效率、羧化效率及光饱和点也都下降 ;但在高 CO2 浓度条件下 ,石莼培养液中营养盐浓度的下降速度增加 ,且 NO-3 浓度下降速度的相对促进量比 PO3 -4 浓度下降速度的相对促进量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