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5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吉林省产业发展与能源消费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慧敏  魏强  佟连军 《地理学报》2013,68(12):1678-1688
在吉林省经济能源发展特征分析基础上,利用协整理论、指数分解法和线性对数函数分析了吉林省2000-2011 年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 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存在一种长期因果关系,每增加1 亿元GDP就要消费1.758 万t 标准煤,表明吉林省的经济发展属于能源依赖型;② 如果其他因素不变,1979-2011 年吉林省累计的5390.05 万t 标准煤的能源消费量实际增长中,单纯经济总产出变化带来的增加量为6518.135 万t 标准煤;单纯产业结构变化引起的增加量为1895.739 万t 标准煤;单纯产业能源强度变化引起的减少量为3023.82万t 标准煤;③ 2000-2011 年吉林省能源消费强度相对指数分解结果可以看出,以2000 年作为基年,2011 年的能源强度为2000 年的88%,效率指数和结构指数分别为2000 年的72%和121%。④ 从产业结构变动与能源消费强度的关系来看,总能源消费强度的变动与所有的结构因素都是相关的;煤炭消费强度对工业结构变化最为敏感;石油消费强度的结构因素多于煤炭;电力消费强度的变动与所有的结构因素都是相关的。⑤ 就结构变动的影响程度来看,农业比重下降有助于综合能源消费强度、煤炭消费强度、电力消费强度的降低。农业比重变化对综合能源消费强度和电力消费强度影响大于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比重变化对这两者能源消费强度的影响。对于煤炭消费强度、天然气消费强度的影响作用最强的产业是工业,石油消费强度与批发零售、交通运输和工业结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52.
依据城市相互作用强度、城市流强度及倾向度等指标,从不同的层面上分析辽中南城市群的内在功能联系.并据此对辽中南城市群的功能联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①进一步强化沈阳、大连两个城市的核心地位,增强核心城市的集聚扩散能力;②提升辽中南城市群的外向度,形成以首位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内部联系网络;③强化和培育丹东、营口作为辽中南城市群新的增长极;④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提高资源型城市的城市流强度,进而提升资源型城市的外向性.  相似文献   
53.
基于集对分析的鞍山市人地系统脆弱性评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脆弱性评估是当前脆弱性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已成为分析人地系统相互作用的过程与机理的有效工具之一。应用集对分析方法和熵权法,根据鞍山市经济发展的资源依赖特征、社会就业的不稳定特征、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破坏相对严重的特征,评估了1990-2009 年鞍山市经济系统、社会就业系统、生态环境系统3 个系统各自的敏感性、应对能力和脆弱性,进而对鞍山市人地关系的脆弱性程度进行了评估。文章发现,鞍山市人地系统作用关系属于低敏感型、高应对能力型,其相对于其他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具有较好的可持续发展基础,未来发展应注重降低经济系统的敏感性,并积极提高其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54.
循环经济是区域实现向可持续发展转型的重要模式.基于能值分析理论,构建了区域循环经济能值分析指标体系,并以此对1991-2004年徐州市的能值使用与转移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991-2004年徐州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依赖于本地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能值自给率都在98%以上;资源利用效率呈现先提高后下降的演变过程,具有明显阶段性特征;环境压力的变化与经济增速的周期性波动相一致,并呈现波浪式加大;徐州市循环经济系统处于比较有活力的发展状态区间,但持续性能力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55.
许多国家都出版有本国的经济地理研究著作,但是国家间对其经济地理学的研究不尽相同.本文选用我国及国外多部近期出版的18部"国别经济地理"书籍为载体,从对象、内容、结构、方式与思维诸方面,比较我国与外国"国家经济地理"著作在体系设置与风格设计等多角度的差异,并对这些差异进行了详尽分析,以促进中国经济地理借鉴先进经验并走向国际化.  相似文献   
56.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ergy consumption is revealed by employing cointegration theory, the index decomposition method, and a log-linear regression approach based on a case study of Jilin Province, China. The results suggest: 1)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ergy consumption are interdetermined, whose relationship is positive and long-term.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highly depending on the energy in Jilin Province. 2) Under the condition of other unchanged factors, the change of industrial energy efficiency contributes to the energy saving, while tha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creases the energy consumption. 3)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change enhances the energy intensity, but the energy utility efficiency change lowers it. From the view of contribution to the energy consumption, the contribu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was more than that of the energy utility efficiency in 2000-2011. 4) In 2000-2011, the comprehensive energy intensity change and hydroelectricity energy intensity change were related to all industrial structures' change,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bout structure of oil energy intensity change were more than those of coal energy intensity change; from the impact degree, agricultural proportion decreased exerted an positive and greater effect on lowering the energy intensity of comprehensive energy and hydroelectricity, and industrial one did on coal and natural gas. Some conclusions can be drawn as follows: the major way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ial economy and energy consumption is to optimiz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by increasing the proportion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and low energy consumption industrial sectors and to enhance the energy utility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57.
三江平原湿地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潜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构建了湿地生态旅游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uzzy-AHP),对三江平原9个湿地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潜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表明:9个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影响指标社会属性差异比自然属性差异明显;湿地生态旅游发展基础和湿地的重要性、知名度直接影响着湿地生态旅游的需求潜力和供给潜力,湿地的边远区位和严格保护弱化了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潜力保障力差异,湿地周边城镇发展水平决定了对湿地生态旅游潜力支持力的大小;三江平原湿地保护区的整体生态旅游发展潜力不大,研究对象中只有兴凯湖和三江自然保护区潜力较大,这与该区域的区位条件、产业发展模式等有关。  相似文献   
58.
中国现实地理空间与虚拟网络空间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路紫  匙芳  王然  韩冰  吴士锋  韩瑞玲 《地理科学》2008,28(5):601-606
在对传统的地理空间和新的计算机网络空间进行比较的基础上,解析了中国省域为单元的联系频率、基于主干网的联系形式和城市节点间的联系速度三个方面:分别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到两个空间对应的若干基本类型以及特征;应用网络分析方法对两个空间各自的联系形式进行了归纳;应用网络服务器距离衰减方法整理了从全国5个网络测试站返回的程序测算数据,对中国两个空间的联系速度进行了规律性认知。  相似文献   
59.
选择2018年中国民航旅客吞吐量排位前60的机场所在城市作为网络节点、节点间的航线联系作为边构建中国客运航空网络,追踪采集60个机场2018年11月12—18日一周内共计126 064条国内航班数据。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多目标加权求和模型搭建了中国客运航空网络节点结构评估体系,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网络外部性因素的空间异质性进行测度。研究发现:中国客运航空网络小世界网络特征显著,节点度较高的城市在网络中重要程度突出。城市综合实力与客运航空网络节点等级具有呼应性,节点外部性因素指数分布呈现长尾状。经济总量、服务业、潜力系统3个外部性因素对航空运输系统的影响在不同城市空间上表现出集聚特征,主要在华北、华东地区热点集聚,在西部、东北地区冷点集聚。华北、华中等经济相对发达区域的外部性因素对航空运输系统的支持力度更为突出,而东北、中部、西南等地区则较为薄弱。研究将客运航空网络结构特征与支持和反映其结构的城市综合实力差异联系起来,研究网络外部性因素的航空网络连接机制,为网络的稳定和优化提出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