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4篇
  免费   162篇
  国内免费   143篇
测绘学   72篇
大气科学   59篇
地球物理   161篇
地质学   398篇
海洋学   67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67篇
自然地理   11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新疆且末县刀峰山一带锑金多金属矿为木孜塔格RM-Fe-Mn-Pb-Zn-Sb-Hg-Au-Cu-Mo-Zn-水晶成矿带之黄羊岭(前陆盆地)Sb-Hg-Au-Cu矿带内新发现的矿化效果好、具较大成矿远景的矿点。通过对矿区成矿地质背景、矿床特征、控矿要素等综合分析,确定该矿床成矿类型为低温热液型矿床。经与邻区典型矿床成矿要素对比研究,分析了成矿远景,总结了成矿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102.
刀峰山地区位于黄羊岭(前陆盆地)Sb-Hg-Au-Cu矿带,具备优越的构造成矿环境和丰富的成矿物质来源,在其周边已发现一系列大-中型锑汞矿床,具备良好的锑金多金属找矿前景。以该区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的17中元素数据为基础,通过对各元素富集系数、变异系数统计,R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结合研究区成矿地质条件及成矿事实,确定了研究区Sb为主成矿元素,组合特征为Sb-As-Hg-Au;共圈定综合异常8处,找矿靶区4处,优选出A1找矿靶区;新发现11条锑金多金属矿(化)体;并提出主攻矿种为锑、金矿种,找矿类型为低温热液型锑金多金属矿。  相似文献   
103.
首次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去申拉组中发现了泥质硅质岩,呈2个层位产出。为探讨泥质硅质岩的沉积环境、成因及与班-怒特提斯洋西段构造演化的关系,进行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第一层位泥质硅质岩Al_2O_3/(Al_2O_3+Fe_2O_3)、Ce/Ce~?、(La/Ce)_N、V/(Ni+V)、Ce/La、Ce_(anom)、Eu_(anom)平均值分别为0.60、0.80、1.24、0.72、1.84、-0.08、0.01,第二层位泥质硅质岩相应比值平均值分别为0.65、0.83、1.16、0.77、1.97、-0.07、0.02。结合泥质硅质岩的Fe_2O_3/TiO2-Al_2O_3/(Al_2O_3+Fe_2O_3)、(La/Ce)N-Al_2O_3/(Al_2O_3+Fe_2O_3)、Hf/3-Th-Ta关系图解,表明第一、二层位泥质硅质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沉积时水-岩界面为水体分层不强烈的厌氧环境。U-Th、Zn-Ni-Co、La-Ce、La/Yb-REE关系图解和稀土元素特征指示了第一、二层位泥质硅质岩为热水成因,热水活动与玄武岩岩浆活动有关,第二层位泥质硅质岩沉积时热水活动更强烈。去申拉组泥质硅质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狮泉河地区班-怒特提斯洋至少在早白垩世仍具有一定规模的洋盆,其闭合时间应晚于约109Ma,进一步限定了洋盆的闭合时间。  相似文献   
104.
丹江口地区地震地质因修建丹江水库而得到深入研究,但针对断裂进行的系统性研究较少。通过对丹江断裂东段进行1:1万大比例条带状活动断裂填图,综合采用地质地貌调查、岩样年龄测试、地质钻探、浅层地震勘探等多种手段进行研究,认为:1)丹江断裂东段第四纪以来累积左旋走滑量在250~500 m之间,上更新统地层垂直断距为10~20 m;2)断裂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活动性质以由NE向SW的逆冲为主,兼具有左旋走滑分量;3)断裂活动性由山地向盆地迁移。丹江断裂晚更新世以来活动表明,南襄盆地西缘活动性较强。该认识可为进一步评估丹江口地区乃至南襄盆地西缘的地震构造环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5.
耕地是粮食安全的根基所在,而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推进,农村违法占用耕地问题逐渐普遍化.加强对农村耕地的违建监测并制定应对措施是有效制止耕地蚕食现象的前提.借助深度学习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前期耕地矢量的建筑物变化检测方法.首先利用已有国情矢量和影像数据制作建筑物专题样本;然后利用U-Net网络进行建筑物提取的模型训练,借助O...  相似文献   
106.
中国海军扫雷纪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雷战是海军的重要作战样式之一。水雷虽然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常规兵器,但它不仅可以完成战术和战役使命,而且还可以成功地发挥战略作用。因此,当今世界各国海军都在积极开展水雷战的研究和开发。 有矛就有盾,有水雷战就有反水雷战,反水雷战却是世界级难题,几天布设的水雷,可能需要几个月时间才能扫除,动用的舰艇和兵力,所投入的费用远远大于布雷,有时甚至可达几十倍或上百倍。可见,水雷易布难扫的特性决定了反水雷作战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 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在我国海域未发生较大规模的水雷战,但有1949年国民党…  相似文献   
107.
华北-扬子板块碰撞是中国东部中生代最重要的地质事件之一,碰撞形成了世界最大的超高压变质带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在苏鲁造山带向海域延伸部分,一直缺乏相关地球物理资料来约束碰撞造山带的深部特征。本文总结了华北-扬子板块碰撞的经典模型,根据南黄海海域最新二维地震反射资料和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在造山带南缘南黄海盆地中,扬子板块上、下地壳发生拆离,形成类似"鳄鱼嘴式"形态,华北板块向南楔入到扬子板块之中。在区域重磁异常图中,千里岩隆起带与苏鲁造山带具有相似的重磁异常分布,认为千里岩隆起带为华北-扬子碰撞造山带在海域上的延伸;在南黄海盆地北缘二维地震剖面中,千里岩隆起与南黄海盆地具有完全不同的地震反射特征,南黄海盆地发育完整地层层序,而千里岩隆起内部反射杂乱,变形强烈。在南黄海盆地自西向东三条南北向地震剖面中,南黄海盆地与千里岩隆起带边界反射均具有南倾特征,表明扬子板块物质置于造山带之上;南黄海盆地北部烟台坳陷发育中侏罗统,约束华北-扬子碰撞所导致的挤压活动主要发生于晚三叠世。在千里岩隆起内部反射特征整体上具有背形形态,具有向北逆冲挤压特征,千里岩隆起内反射断续自南黄海盆地基底之下延伸至造山带近地表位置,形态类似于变质核杂岩从深部拆离到地表;千里岩隆起深部,在10 s深度附近可识别一系列近水平反射,具有莫霍面反射特征,莫霍面反射延伸至南黄海盆地北缘消失,推测千里岩隆起之下为华北板块地壳,而华北-扬子板块碰撞过程导致南黄海盆地之下莫霍面反射缺失。多方面的证据支持南黄海海域内扬子板块的"鳄鱼嘴式"地壳形态,以及华北板块地壳向南楔入到扬子板块地壳中。  相似文献   
108.
某生产CaCl2化工厂因环境问题被停止生产,厂区周边土壤和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为掌握污染土壤中污染因子的含量和地下水受污染情况,布置了土壤采样点和地下水监测点,利用厂区周边已有机民井进行水样采集,通过室内检测、分析研究等工作,得出在厂区周边土壤60~300 cm深度范围内存在Ca^2+,Cl^-富集,鉴于土壤的天然吸附和自净能力,目前条件下,厂区及周边地下水污染状况受影响较小。通过抽水试验、渗水试验和弥散试验,圈定了污染物的影响范围,查明了污染物的影响程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污染物影响变化情况的预测分析,为后续区域污染地块的风险评估和修复治理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09.
针对近海区域海潮变化复杂且海潮负荷效应显著,而全球海潮模型在近海区域精度较低的问题,该文提出了将全球海潮模型NAO.99b和区域模型osu.chinasea.2010相结合,分析海潮对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IGS站的影响。使用GAMIT软件解算IGS站实测数据,通过海潮负荷计算软件SPOTL对解算结果进行改正,并对改正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海潮负荷对中国及周边区域站点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垂直方向,对一些站点的影响可以达到厘米级;海潮负荷对站点坐标的改正效果明显,特别是日本的种子岛站改正效果接近30%;站点改正效果从沿海到内陆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10.
葛孝贞  雷孝恩 《气象科学》1997,17(3):213-220
为了研究整个对流层中水平扩散系数(Ky)随高度变化的参数化形式以及平流格式的数值扩攻对物质浓度分布的影响及二者对模式结果影响的相互关系,本文用“高分辨对流层物质交换模式”(EM3)对三咱不同KY参数化型能对行星边界层(PBL)内受下垫面影响的高湍流PBL以上整个对流层受水平风切变产生的切变湍流分层结构具有良好的描述能力;模式采用几乎无数值扩散二阶矩守恒的Prather平流差分格式代替模式Smol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