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77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121篇
海洋学   76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91 毫秒
101.
煤层气与煤炭资源协调开发浅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煤层气与煤炭资源协调开发,是指从煤层气和煤炭为密切共生的不同物相的矿产资源这一基本事实出发,考虑其开采在时间顺序、空间布局、相互影响等关系,按照“采气-采煤一体化”、“地面与井下立体开发”的技术思路,在资源勘查、开发规划与设计、开采途径和技术应用等方面统一部署,相互协调,以实现对这两种矿产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开发利用。从煤层气的资源地位、煤矿安全生产需求和建设循环经济的需求等3方面阐述了协调开发的意义;并指出协调开发技术包括煤层气与煤炭资源同步勘探和协调开采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2.
通过对典型枓栱的模型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了枓栱侧向刚度的退化规律.试验得出枓栱的力 - 位移滞回曲线及骨架曲线,并拟合出了力 - 位移的关系方程和枓栱恢复力模型,由实验结果给出枓栱侧向刚度的线性强化性能.研究结果为古建筑的抗震性能研究和修缮加固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3.
分析国家地磁台网中心2009—2014年FHD磁力仪参考背景噪声数据,发现存在随季节变化,即随温度变化的现象,表明FHD仪观测受温度影响。分析认为,在环境噪声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变化会引起FHD仪配谐精确程度和品质因数Q值变化,使仪器选频的信噪比发生变化,从而使观测数据噪声随温度变化。要降低温度对观测数据噪声的影响,需要对仪器设计进行改进,在安装和使用时,尽量缩短FDH仪主机到探头信号线长度,且观测室建设尽量考虑保温要求。  相似文献   
104.
渭河盆地是环鄂尔多斯地块周缘大型断陷盆地之一。在环鄂尔多斯地块的4个边中,渭河盆地的现代地震活动属于最弱的一边,表现为环鄂尔多斯地块最大的地震空段。渭河盆地内部由多个次级断块组成,但它们对盆地内的现代地震活动控制却不明显。作为青藏高原东北缘紧邻的一个大型外侧盆地,盆地内的现代地震活动与青藏高原的大震活动存在着一定的响应,表现为伴随着青藏高原的大震活动,盆地内部的地震活动也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05.
地震台站观测人员清理自己的观测资料对促进地震观测资料在地震预报实践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对周至井十多年的地下流体数字化观测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从固体潮特征、降雨特征、气压效应、同震变化与震前异常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初步结果认为周至井是一口很好的地震地下流体观测井孔,只要能对其观测数据出现的各种不正常现象加以分析,就有可能对未来将要发生的中强地震做出有一定价值的预报意见。  相似文献   
106.
中国北方地区构造体系控盆作用与控油分布规律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在应用地质力学方法系统划分中国北方地区含油气盆地构造体系的基础上,开展构造体系控盆、控油气源区、控油气聚集带、地应力控制油气、低次序扭动构造控制油气田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北方地区主要发育新华夏系、西域系、纬向系、祁吕贺兰山字型等构造体系,控制了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松辽盆地等大型含油气盆地的成生发展。构造体系具有六个特征:阶段性、迁移性、继承性、差异性、转换性和复杂性。构造体系在多个方面控制油气分布,包括构造体系多级控制油气、构造体系叠加控制油气、构造体系复合联合控制油气、构造体系多期控制油气、低序次扭动构造控制油气田分布等。以构造体系控油为主线,综合考虑油气成藏条件,指出了油气聚集有利区。在优选的有利区中相继获得了新的油气重大突破和发现,证实构造体系控油研究及油气聚集有利区预测的科学性、准确性。这些有利区也是今后较长时期内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07.
康玉柱 《中国地质》2019,46(6):1253-1258
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少专家学者,对地球上各个大陆形成演化作了多年大量的研究工作,但认识千差万别。如最早的大陆漂移学说,后来又出现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等等。经过多年研究认为,全球7个大陆不会漂移,而且也无充分依据将地球划分成几个板块。因为板块构造学说的运动机制基本是合理的,但是,板块划分依据不足、各板块的界线不明确、各板块的地质差别及特征不清楚等。所以,笔者认为全球各大陆整体是不分的,各个陆块地质时期的变化,是海陆变迁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8.
通过对三个震例的分析,笔者得到了周至台地电阻率观测在地震发生前出现的一些异常变化。其具体表现为:1在汶川地震发生前,周至台地电阻率观测在三个测向的日均值都呈缓慢下降,幅度为1.0%—3.9%,从异常变化出现至发震的时间间隔为1月左右。2在芦山地震和岷县漳县地震发生前,从2011年9月开始,周至台地电阻率观测在三个测向的日均值都呈显著下降且幅度较大。其中,芦山地震发生在异常变化恢复(上升)的过程中,从出现异常到发震的间隔为16个月;而岷县漳县地震也发生在异常恢复(上升)的过程中,但从异常出现到发震的间隔为19个月。表明周至台地电阻率观测能较好地反映出地震的前兆信息,具有一定的映震能力,这对陕西及相邻地区的地震监测和预报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9.
晋城成庄煤层气探明储量估算及经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划定储量计算单元的基础上,采用体积法对晋城成庄区块3号、9号、15号煤层的煤层气探明储量进行了估算,结果为66.36×108 m3,显示成庄区块属于浅—中层、低产、中丰度的中型气田。为论证成庄区块煤层气开发的经济性,编制了煤层气储量经济评价程序,设计出煤层气开发方案,并进行了经济评估。结果表明:设计煤层气开发区动用储量为21.19×108 m3,其中,经济可采储量为15.75×108 m3,剩余储量为5.44×108 m3;经评价各项经济指标良好,财务内部收益率为22.2%,高于天然气行业基准收益率,盈亏平衡点低,动态投资回收期7.82 a (低于8 a),地面煤层气开发经济可行。   相似文献   
110.
长期以来,地图研究精于技术,忽略了美学问题的探索。简要阐述地图美学概念,归纳总结地图美学特征。通过对比传统地图和信息时代地图,指出二者美学因素的不同之处。分析预测未来地图的发展趋势,对美学因素如何指导未来地图创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