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4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33篇
测绘学   75篇
大气科学   250篇
地球物理   51篇
地质学   143篇
海洋学   38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5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对琼州海峡及周边海域约600个表层样品进行粒度分析后发现,琼州海峡内沉积物以粗粒的含砾砂及砂为主,自海峡内向口外则由砂向粉砂过渡,最外侧分布有更细粒的粘土质粉砂,东口砂质沉积物边缘以弧形分布为主,西口呈指状分布.按峰态类型可将粒度频率曲线分布划分为海峡东单峰态、海峡东双峰态、海峡内单双峰态、海峡西单峰态及海峡西双峰态5个区域.采用GSTA模型对沉积物运移趋势分析后发现,沉积物在海峡内主要由南北两侧向中间运移,海峡东口沉积物具有比较明显的由口内向口外输运的趋势,海峡西部沉积物出海峡口后显示了向北输运的趋势,沉积物粒度特征分布及运移趋势说明海峡内及两侧三角洲内沉积物主要来自于海峡底部及南北两岸的潮流冲刷物.根据琼州海峡现代沉积环境,结合周边4个柱状沉积物粒度及14C测年分析,发现琼州海峡的最终形成大约开始在距今8 000 a前,由于海平面的上升,潮流作用塑造了海峡初期的地貌,直到距今约5 000 ~4 600 a前,琼州海峡一直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潮流三角洲发育也最广,之后由于暖期的结束,海平面下降,随着潮流作用的减弱,琼州海峡趋于稳定状态,逐渐形成今天的海峡及口外水下三角洲地貌.   相似文献   
132.
陈静 《陕西气象》2003,(6):16-16
广播电视节目传输通常采用的方式有微波、光缆等 ,传输技术的关键就是传输质量和传输速度。长期以来 ,为了满足气象电视节目的传输 ,采用人工传输方式 ,其运行费用相当昂贵。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及运行成本的降低 ,气象电视节目将逐渐实现光缆传输 ,取代以往的人工传输方式。1 广播电视节目的传输要求广播电视节目不同于家庭视听及网络视频节目 ,有其特殊的要求如高分辨率、高清晰、图像无损失等 ,传输过程必须满足短时间内传输大量数据。目前广播电视信号处理 ,引入计算机非线性编辑技术、MPEG- 1、MEPG- 2等压缩技术 ,配…  相似文献   
133.
石家庄市污染日特征及其天气背景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对石家庄市2002年1月到2004年12月空气质量达到中度及以上典型污染日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典型污染日的分布特点、对应的气象要素特征及3种天气型。结果表明:典型污染日多出现在采暖季节,出现时间具有相对连续性;污染日分为沙尘和非沙尘两类,气象要素特征前者表现为风速大、湿度小、多正变压等锋后特征;后者则表现为地面风小、湿度高、多逆温层、大里查逊数等稳定大气层结,这些均为锋前特征;还侧重指出由于石家庄的特殊地形作用,高压前部型是石家庄重污染出现几率最多的天气类型。并由此提炼出中度以上污染日的预报要点,可供空气质量预报业务参考。  相似文献   
134.
利用1970—2013年石家庄地区17个县市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霾的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70—2013年石家庄年霾日数的区域分布变化较大,由中东部平原霾日数多、西北部山区霾日数少的分布转变为西南部地区霾日数多、中东部地区霾日数少,这种空间分布在2010年后更显著。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石家庄市西部山区丰富的矿产资源被开采,大量排放的SO2、NOX和VOCS等污染物发生光化学反应,有利于气溶胶的转化形成;除本地污染物排放外,受太行山阻挡,在一定天气背景下东南部地区污染物向山前汇聚,区域性污染输送也是西部山区污染严重的成因。石家庄地区持续性霾事件日数占霾总日数的50%以上,霾持续日数超过4d和8d分别为中等持续性霾事件与极端持续性霾事件;中等持续性霾事件年平均发生次数为9.8次,极端持续性霾事件年平均发生次数为1.6次。以南—东北向铁路线为分界,石家庄区域呈中东部和南部县市(无极、正定、藁城、栾城、赵县)极端持续性霾事件较多、西北部3县市(平山、行唐、灵寿)和东部3县市(晋州、深泽、辛集)极端持续性霾事件少的分布。石家庄市中等持续性霾事件在12月和1月发生次数最多,6—8月中等持续性霾事件发生最少;极端持续性霾事件主要出现在11月至翌年2月,其中1月极端持续性霾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最大,年平均发生次数为0.4次,其他月份极端持续性霾事件年平均发生次数不足0.2次,极端持续性霾事件的发生概率较小。  相似文献   
135.
两种模式随机扰动方案比较及扰动传播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谭宁  陈静  田华 《气象》2013,39(5):543-555
基于我国T213全球集合预报系统,设计了两种模式随机扰动方案,第一种方案对物理过程和动力过程积分总倾向项进行随机扰动(简称STPS),第二种方案仅对参数化的物理过程的积分倾向项进行随机扰动(简称SPPS).将两种方案分别引入模式进行数值试验,评估集合预报效果,分析随机扰动特征及扰动传播机制.结果表明:两种随机扰动方案对T213模式预报变量都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扰动值都随着积分时间增加而增长,中高纬地区尤为显著.两种方案的差异是STPS方案预报变量扰动值偏大;SPPS方案预报变量扰动值更为合理,SPPS的扰动大值中心随预报时效增加从低纬向中高纬传播,且总能量偏差具有从小尺度向大尺度传播的特征.与STPS方案相比,SPPS方案的集合预报离散度、集合平均的均方根误差在积分后期明显更有优势,高度场和风场的预报准确性提高,降水量预报技巧也得到明显的改进.表明SPPS方案能更加合理地体现模式物理过程的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集合预报系统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36.
高山峡谷区海拔高、切割深,穿越条件极差,借助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开展1:5万区域地质填图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市场购置的遥感图像产品与实地位置信息和地形图等工作底图不匹配,其几何精度严重制约地质填图野外调查工作.为解决这一现实问题,采用高分辨率遥感图像SPOT7,以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北缘赛什腾山为例开展研究,提出一套...  相似文献   
137.
绿泥石作为常见的变质和热液蚀变矿物,其成分特征能够反映流体的物理化学条件,为其成因和有关的成矿条件提供重要信息。山西五台山东腰庄金矿位于新太古代五台山绿岩带,具有不同成因的多期绿泥石化现象,分别有前寒武纪区域变质作用有关的绿泥石(简称C1)、变质作用晚期热液矿化蚀变的绿泥石(变形的硫化物-(电气石)石英脉中;C2)和主成矿(矿体热液脉中;C3)等3期绿泥石。对不同期次绿泥石的成因矿物学研究显示,C1为镁质绿泥石,C2和C3为铁质绿泥石。相对C2而言,C3的Al含量相对升高。从早到晚,绿泥石形成温度分别为348~464℃(平均398℃),288~490℃(平均380℃)和145~259℃(平均215℃)。C2和C3的lgf(O_2)分别为-32.28~-24.76(平均-28.91),-50.37~-35.71(平均-42.07),对应的lgf(S_2)为-10.24~-6.28(平均-8.49)和-19.26~-11.98(平均-15.23)。总体而言,东腰庄金矿围岩中的变质成因绿泥石(C1)相对富镁,而与早期矿化有关的热液绿泥石(C2)则相对富铁,形成于中温、高氧逸度(HM-NNO之间)的较氧化环境之中,而晚期与主成矿有关的热液绿泥石(C3)虽然也属于铁质绿泥石,但是其形成的温度和氧逸度(NNO-FMQ之间)等均有降低趋势。绿泥石的成分及物理化学性质在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其Fe/(Fe+Mg)从围岩至矿体呈升高趋势,而f(O_2)及f(S_2)值则呈现降低趋势,可以很好地指示成矿流体演化趋势和找矿。  相似文献   
138.
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教材改革是突破口.教师在教材处理时,必须冲破教材的束缚,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相似文献   
139.
春季冰雹短期预报影响系统指标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研究了形成贵州省春季冰雹天气的500hPa五种主要影响系统的基础上,以量化的影响系统特征值和无降雹条件指标为依据,建立了冰雹短期预报模型。预报模型的样本年代准确率为57%,经2001年的实际预报检验预报准确率达59%,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0.
风电场分布是风电投资监测预警、占地监测和清洁能源消纳能力评价的重要依据,卫星遥感技术是大范围提取风电场分布信息的有效方法.风电塔架作为风电场的遥感解译标识,其在高分影像中是一种多尺度目标,且受影像获取时间、光照条件、地表覆盖等影响导致特征差异大,遥感自动检测难度大.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尺度和密度约束下基于YOLOv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