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1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7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长江三角洲新型城镇化发展问题与态势的判断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人口最密集、城镇化进程较快的地区。当下,面对全球化深入发展、国家及区域经济社会转型等背景及资源环境瓶颈压力趋大等因素交互影响,长三角城镇化发展特征和格局出现了新的变化。城镇化发展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更是与人口、资源、经济要素的流动及变化息息相关。因此对长三角城镇化发展态势的研究,从人口流动、用地变化、经济增长等要素演化及其互动协调关系入手,进而对城镇化与工业化进程、土地与人口城镇化的步调、城市外来人口的市民化走势、城乡关系中的乡村衰退与复兴趋势、城镇化发展的粗放与集约等关系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发展路径与制度建议以及今后新型城镇化需要进一步研究的主要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32.
陈村剖面位于佛山市陈村镇。AMS14C及OSL测年结果显示,剖面自晚更新世中晚期以来开始沉积,结束于全新世晚期,由老至新经历了河流相—河口湾相—三角洲相沉积环境。根据有机碳同位素曲线变化特征,结合孢粉、有孔虫等鉴定结果及沉积环境综合分析,将剖面划分为4个演化阶段:1晚更新世,34.15~24.5ka BP,属河流相沉积环境,δ13Corg平均值为-28.13‰,对应MIS 3期冷—稍湿气候,期间小幅波动;2晚更新世—全新世早期,24.5~9ka BP,属河流相沉积环境,δ13Corg平均值为-29.8‰,对应MIS 2期干冷气候及全新世早期温—干气候,YD事件得以记录;3全新世早—中期,9~6.7ka BP,属于河口湾—三角洲相沉积环境,δ13Corg平均值为-27.97‰,变化幅度小,对应暖—湿气候;4全新世中—晚期,6.7~0.44ka BP,属于三角洲相沉积环境,δ13Corg平均值为-26.94‰,变化幅度大,冷暖变化显著,气候特征为热湿—偏凉—暖干。  相似文献   
33.
肖琛  陈雯  袁丰  程绍铂 《地理研究》2013,32(3):465-475
连锁超市已成为中国大城市内部零售商业的主要业态。针对目前研究中对城市内部尺度连锁超市空间布局问题关注不足,本文以南京市苏果超市为例,从空间格局演化、集聚分布状况、不同类型超市的区位选择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包括点模式分析、空间密度分析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等。结果发现:南京市苏果超市的空间总体分布呈中心到外围递减的倒"U"型集聚特征;不同类型苏果超市的分布特征不同,华润卖场的空间分布相对分散,社区店、便利店的分布相对集聚;空间分布热点呈蔓延扩散与等级扩散混合模式。运用Binary Logistic二分逻辑回归对影响超市区位选择的因素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情况、消费者规模、交通通达性、居民购买力、城乡差别、公司战略等多种因素,通过综合作用机制,共同推动了南京市苏果超市的空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34.
薛俊菲  陈雯  曹有挥 《地理研究》2013,32(1):146-156
城市密集区是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一种地域空间组织形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对城市密集区进行空间划分与识别,有助于明确国家开发格局和促进区域的一体化发展。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水平和阶段,从中心城市、标准市、其他中小城市和城镇、边界识别等方面界定了中国城市密集区的识别标准,并通过基于交通可达性测算的城市密集区边界划分,将中国城市划分为15个典型城市密集区和8个准城市密集区,形成“三纵两横”的城市密集区空间格局。通过与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对比发现,本文提出的城市密集区划分方案与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提出的城市化战略格局基本相符,城市密集区的发展应在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指导下,参照规划设定的定位和目标,选择适合的路径和方向。  相似文献   
35.
在工业化后期或后工业化社会,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是反映城市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程度的主要参照。20世纪中期以来,纽约、伦敦、东京、芝加哥等国际发达城市随着低端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现代服务业已发展成为其经济主体,大大提高了在全球城市体系中的地位。目前,国内外对现代服务业空间发展的一般性规律研究较多,但是鉴于中西方发展模式性差异,尚需结合我国大都市发展的现实,对现代服务业空间组织模式和布局机制作更深入研究。本文对国内外现代服务业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将现代服务业空间组织机理归纳总结为自组织创新网络、市场和制度双驱动、人文和社会因素介入等,然后以南京为实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深入分析其现代服务业空间布局特征,并对上述机理进行了验证,以期为相关产业规划理论和方法的完善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认为,在我国现行管理体制下,“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路径和动力机制研究应成为今后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36.
基于潜能模型的医疗设施空间可达性评价方法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空间可达性是评价医疗设施布局合理与否的重要指标,传统的医疗设施空间可达性评价,或者从医疗服务供需状况着手,或者从供需双方之间距离因素着手,均无法全面评价居民实际所能获取的医疗资源。本文采用基于潜能模型的评价方法对江苏省如东县医疗设施空间可达性进行分析研究,该方法综合考虑了医疗设施服务能力、居民点人口数量、医疗设施与居民点之间的出行阻抗。研究表明,通过选取合适的出行摩擦系数,该方法能够较为全面准确地测度较小研究单元的医疗设施空间可达性,辅以GIS技术,可以很直观地揭示研究区域内医疗设施空间可达性差异,结合公共卫生管理部门制定的医疗资源配置标准,还可较为准确判定缺医地区,为政府相关部门规划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7.
城乡地域划分和城镇人口核定研究——以常熟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长期以来,我国的城乡地域划分和城镇人口核定缺乏统一标准,不利于客观评价我国的城镇化水平.该研究首先提出了城乡划分的标准和方法,即以居委会、村委会为统计单元,以建设用地占地块总面积之比作为主要判别标准,以相对人口密度作为次要判别标准,结合地块与地块之间的连接状况,判别城乡地域并核定城镇人口.并以常熟市为案例,对上述标准和方法进行检验,全市城镇区用地271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25.33%,城镇人口53万,占全市总人口的50.33%,符合常熟的实际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城乡划分的标准合理,符合客观实际,同时操作简便,具有在大范围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38.
制造业企业区位选择与南京城市空间重构   总被引:28,自引:5,他引:23  
企业区位选择研究是从微观角度理解城市结构变动的重要视角,本文构造了一个制造业区位选择作用于城市空间重构的理论框架,并以南京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在理论框架的基础上,首先采用计量模型检验了制造业企业郊区化扩散和重新集聚一系列影响要素,其次从要素空间分布及集聚经济的角度分析制造业的扩散和集聚的微观行为对城市空间重构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由于土地有偿使用、城市外围交通改善、政府"退二进三"的规划管理、城市开发区建设等因素的作用,南京制造业明显的郊区化扩散和集聚,对南京城市的郊区化和空间重构具有显著影响.研究还发现,污染密集型制造业较其他制造业具有更加强烈的郊区化趋势,这对提升城市功能和改善城市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9.
苏州老城区文化产业空间格局演化及其机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杨槿  陈雯  袁丰 《地理科学》2015,35(12):1551-1559
文化产业发展深刻影响城市经济转型和空间重构过程。国内对文化企业微观区位及政府作用的研究仍显薄弱,基于苏州老城区1 661家文化企业分布信息,综合运用核密度估计、Moran’s I指数等方法,分析文化企业空间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在文化产业发展利好政策干预下,苏州老城区文化企业数量显著增长,行业结构由传统媒体娱乐行业独大转向均衡化发展;文化产业集聚特征明显但整体集聚程度下降,呈现由向古城集聚转为向古城外扩散的趋势;微区位上,文化企业向主要道路沿线和文化产业园区集聚,但不同行业的集聚模式存在差异。影响机理分析表明市场是影响微观文化企业区位选择的基础力量,政府干预降低企业选择特定地价圈层区位的成本并提高其隐形效益,改变了市场机制作用下企业区位选择的成本-效益权衡,从而影响企业的区位决策,引致文化产业空间格局演化。  相似文献   
40.
基于Probit模型的常熟耕地保护区位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robit模型和分区的方法探讨了常熟耕地保护区位选择问题,以求能更高效合理地保护耕地资源,缓解建设用地扩张与耕地保护的矛盾.通过模型运算,发现土壤质量、地势条件、GDP增长率、到城区和港区的交通通达性、距离城(镇)区的距离对耕地资源变迁作用明显,据此构建分区的指标体系,将常熟市划分为耕地保护最宜选择、较宜选择、一般选择、较不宜选择、最不宜选择区域等5种类型区,分别占总面积的30.2%、40.7%、17.9%、5.2%和6%.并提出耕地保护与建设空间发展的方向,达到提高耕地保护效率和预留合理的建设用地扩展空间的目标,为土地利用、基本农田保护和城乡等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