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57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6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91.
本文运用“多因复成矿床”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华南3110铀矿床的地质矿化特点及其成矿规律进行了深入的解剖。从区域地质构造的时空演化与成矿作用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了该矿床的成生与发展过程,以及成矿的物质来源和成矿条件,重新厘定了该矿床的成因,并建立一个具有“层控”、“构控”、“时控”等特点的“多因复成铀矿床”的成矿模式,为进一步找矿勘探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2.
郑州市地下热水赋存于晚第三纪中、上新世河湖相松散地层中,属沉降带地下中温热水,其补给来源,除大气降水外,尚有部分的埋藏水,为锶和偏硅酸复合型天然矿泉水。本文就郑州市地下热水的成因、储量、水质进行了初步评述,并对地下热水的综合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3.
大面积的海洋表面实时运动状态可以通过遥感技术获取, 而海洋内部的运动状态只能进行定点观测, 无法达到大面积的实时监测。基于海洋动力学基本原理, 在正压浅海大陆架模式下, 在三维空间构建海洋表面与内部运动状态的关系模型; 利用遥感探测的海洋表面流速与流向数据, 结合海域的浪高、风速状态参数, 运用有限差分法反演出深层海流的流速与流向信息。反演结果符合海洋动力学规律, 反映出了深层流整体分布状态, 扩展了雷达遥感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94.
吴伟成  康自立 《铀矿地质》1995,11(6):327-333
在编制《闽浙赣铀矿地质图(1:100万)》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地质、地球物理及同位素年代学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本文初步分析了华南地区早前寒武纪(Ar_2-Pt_1)陆壳结晶基底的组成特征及“扬子”与“华夏”地块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该基底经吕梁运动(1700-1800Ma)后,于中晚元古代逐渐解体,并转化为由板块构造机制所控制的多旋回槽台发展体制。由于古陆壳组成的不均一性和演化的不平衡性,使局部地区相对富铀,为尔后各种衍生型富铀地质体的形成及矿化分布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5.
1983年4月17日至20日,在美国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召开了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协会年会。会上发表的论文近500篇,讨论的问题很广泛。这些论文的摘要刊登于1083年3月份的AAPG(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协会会刊)卷67—3上。其中有关成岩作用的论文较多,共计64篇,都是石油地质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现就五个方面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6.
一、引论广西自六十年代以来,先后出现了各种类型的构造地质图,从各个侧面对区内的大地构造发展情况,构造变动特点和时空分布规律以及成矿作用等问题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讨,取得了良好的成果。特别是以李四光所创立的地质力学为理论基础编制的构造体系图和陈国达所创立的地洼说及递进说编制的大地构造图等,较符合区内的实际情况,并各有千秋,独具特色。前者主要是用力学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地质构造和地壳运动规律,从观察分析构造形迹入手,认真鉴别各种结构面的力学性质,辨别其成生序次和等级,查明各种构造形迹之间  相似文献   
97.
锡矿山是我国最大的锑矿产地,具有八十七年的开采历史。该矿床规模巨大,类型独特,为我国唯一的整合型锑矿床,矿床学上称之为“锡矿山式锑矿”。矿床的成矿控制因素,“主要是背斜加断层,容矿层上覆盖遮挡层。西部大断层是矿液的主要通道,背斜轴部是矿化富集的主要部位,长龙界页岩是矿化富集不可缺少的条件,七里江硅化灰岩是本区唯一的含矿层位。”这一成矿规律从五十年代至今,一直为中外地质学者所公认,有效地指导了本区的评价勘探工作。本区的评价勘探工作持续了二十余年,投入了大量钻探和坑道工程,积累了丰富的地质资料,并探明了一定的锑矿储最。但以往的勘探工程基本上集中在整合型的似层状矿床上,而对西部大断层下盘的矿体,  相似文献   
98.
对于山区河流低坝而言,平时淤积在坝前的推移质粗沙可能会在洪水期集中翻越坝顶,形成高强度输沙。本文开展水槽试验,研究推移质粗沙自上游起动、推进、再翻越坝顶后向下游输移的过程,分析了输沙参数的变化特性及数理规律,描述了翻坝输沙模式及运动特征,揭示了输沙规律与河床形态之间的自然联系。取得如下认识:①输沙量随时间大致以幂函数规律增长。②低坝附近区域河床形态终将趋于稳定,上游和下游均形成相对稳定的曲面斜坡淤积体。③在不同的水流强度下推移质翻坝输移模式存在差异。对于一般水流强度工况,上游淤积体曲面斜坡表面泥沙颗粒以滚动或滑动模式起动,推移至接近坝顶位置时再跃移翻坝,后向下游输移;对于更高水流强度工况,后期的翻坝输沙模式可能发生显著转变,周期性边壁漩涡成为翻坝输沙的主要动力来源。  相似文献   
99.
100.
康自立 《铀矿地质》1989,5(3):144-150
本文在总结广西大地构造特点及其演化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槽、台、洼3个发展阶段中各类富铀地层的产出特点、形成条件和时空分布规律。尤其在地洼发展阶段,这些富铀地层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造,使铀等成矿物质产生活化运移,并聚集成矿,形成具有层控特点的多因复成型铀矿床,从而为区内找矿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