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57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6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重庆市城镇体系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镇体系规划管理是城市规划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重庆市规划管理的模式和规划电子政务平台的建设,基于全市电子政务网,在建立基础地理空间信息(1∶10000地形图)库的基础上叠加规划成果数据库,并统一采用ARCSDE引擎技术存入ORACLE数据库。市级规划部门局域网内采用客户/服务器模式建设系统,区县规划管理部门充分利用电子政务网络,以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查询使用,既实现市级规划部门对区县规划部门业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又满足区县规划部门对市级平台信息的查询,达到城镇体系规划管理信息的两级共享和对规划建设的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82.
中国西部著名风景名胜区旅游舒适气候研究与评价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气候是一个地区发展旅游业的先决因素,是开展旅游活动的重要条件。本文对中国西部著名风景名胜区的气候、旅游舒适气候进行了系统研究。筛选出了86家气象台站。使用3项气候要素(空气温度、空气湿度、风速),按热应力区和冷应力区分别计算了中国西部180家著名风景名胜区的温湿指数和风寒指数,依据所处气候带(区),绘制出了三大单元区(Ⅰ、Ⅱ、Ⅲ区)及各省区著名风景名胜区的温湿指数及风寒指数时空分布图。由温湿指数及风寒指数得出了著名风景名胜区的旅游舒适气候。根据中国西部的气候及地域特点,提出了适宜旅游气候和最佳旅游气候。研究表明西部亚热带5省(市、区)著名风景名胜区的适宜旅游期和最佳旅游期相对最长,分别为10个月和7个月。云南几乎全年都为最佳旅游期。西部温带5省区的著名风景名胜区的适宜旅游期和最佳旅游期集中于炎热季节的4~9月,适宜旅游期大多为6个月,最佳旅游期也有5个月。陕西著名风景名胜区的适宜旅游期相对较长,可达7~8个月,最佳旅游期也有7个月。高原气候区的适宜旅游期为5个月左右,最佳旅游期只有2~3个月。西部著名风景名胜区旅游舒适气候的计算与评价为西部旅游业的发展规划和旅游者选择最佳旅游季节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3.
某地区泥盆系铀矿床特征及其成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自立 《广西地质》1999,12(2):9-15
文章应用地洼成矿理论和构造地球化学方法,研究了某地区F1等成矿断裂带的构造地球化学特点和元素的变化规律以及铀不断累增富集成矿的作用过程。在形成泥盆系富铀地层的基础上,经历了后期构造-岩浆活化作用的改造,形成预富矿化场-动力改造热液成矿,形成构造热液型铀矿化-表生淋积,形成叠生富矿段,使之“发展成为具有层控、岩控、构控和时控等特点的多因复成型铀矿床,从而为本区进一步找矿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84.
樊自立  马英杰 《中国沙漠》2000,20(4):393-396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生态系统类型,可按水资源的形成、转化、消耗,积蓄和排泄,结合地貌和植被划分为山地、水域、人工绿洲、自然绿洲和荒漠五大类型。各类型是在以荒漠为背景情况下,山地为基础,水域为主导,人工绿洲是核心,自然绿洲是屏障,流域生态系统整治途径是:治理山区环境,涵养保持水源;合理利用水源;维护生态稳定、建设人工绿洲,优化生存基地;保护自然绿洲,发挥生态效益;防治荒漠化扩大,减少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85.
加强对人为地质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自立 《中国地质》2000,(12):41-43
长期以来,地质工作者主要是围绕人类社会所需要的矿产和能源等资源开展工作的,以此为目标建立起来的传统地质学的知识体系已显示出“老化”的态势,正面临人类社会发展的挑战.当代地质学研究的时空范围和服务领域都在扩大,不断向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国土规划与管理、保护生态环境、防治自然灾  相似文献   
86.
历史时期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演变过程和演变阶段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在历史时期,西北干旱区的生态环境演变过程是绿洲化与沙漠化并存,人进沙退和沙进人退皆有。灌溉绿洲是通过人工水系(渠、库、井)、栽培植物和耕作土壤,逐步替代自然水系、自然植被和土壤形成的。沙漠化则是由于人类活动改变了水资源的地域分配,使河流中下游地表水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植被衰败向发展扩大。在受人类干扰很少的自然水系情况下,本区生态处自然平衡;在较强干扰下的半自然水系时,生态平衡失调;在强烈干扰的人工水系时期,河流上游生态改善,下游急剧恶化。  相似文献   
87.
西气东输管道工程对沿线生态系统形成干扰,导致土壤质量下降。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降低,风沙危害加剧等环境灾害,影响区域的生态安全.威胁到输气管道的安全运行。稳定性不同的生态系统对管道工程干扰有的反应不同.评价工程沿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利于合理制定施工规范和开展工程后的生态恢复.对于保障区域生态系统和管道的双重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从生态系统受干扰后恢复能力的角度,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支持下.采用图层投重-级别打分叠加模型,对管道沿线生态系统做稳定性评价。把生态系统稳定性按稳定性从低到高依次分为不稳定、欠稳定、稍稳定和稳定四个等级.结果发现沿线区域面积占15%的生态系统不稳定,52%区域欠稳定。针对稳定性低的盐土荒漠地区.沙质荒漠地区和棕漠土灌木荒漠三类地区,设计有利于促进生态系统恢复的友好环境构建对策。  相似文献   
88.
江苏盱眙凹凸棒石粘土含矿层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玄武岩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盱眙地区晚第三纪玄武岩为大陆碱性橄榄玄武岩,为具有相似的上地幔岩浆源区多期次喷发旋回的产物;玄武岩岩石化学成分表现出与区域相反的变化趋势,即由钙碱性向碱钙性方向演化。玄武岩的风化作用过程分两个阶段进行,风化作用晚期发生蒙脱石的凹凸棒石粘土化转变。  相似文献   
89.
深化地名管理适应形势的需要王忠林,马自立近几年,河北省秦皇岛市地名管理工作,在各级政府的领导支持下,以抓管理、订规划、设标志为内容,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以县城为重点,辐射乡镇农村地名管理网络,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先市区,后城镇,再次搞公路沿线村镇设...  相似文献   
90.
新疆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变的信号及影响   总被引:68,自引:22,他引:68  
目前的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了水循环加快,尤其干旱区水循环加快更加明显,降水和蒸发增加。自19世纪末小冰期结束以来,新疆呈现出了与全球一致的变暖趋势,气候环境基本处于暖干状态之下。1987年起新疆出现了气候转向暖湿的信号,尤以天山西部地区为强劲。降水量、雪冰消融量和河川径流量连续增加至今日,导致平原湖泊水位持续上升,面积逐年扩大,早己干涸的湖盆也出现生机。与此同时,洪水灾害连年发生,而且越来越凶猛,不断出现百年,以至千年的洪峰。此间,植被环境改善,绿洲春色盎然,沙漠化止步,沙尘暴锐减。这种气候转变前景如何,应该引起人们高度重视。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新疆以至大西北的经济发展、水利建设、洪旱灾害减灾、生态环境保护以及人民生活改善等。因而必须加强监测与研究,尽早做出正确预测,为国民经济长远规划提出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