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篇
地质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4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核电工业的发展和布局,与国际气候变化谈判、地缘政治和国家安全、以及国家竞争优势等密切相关,对全球核电工业空间格局演变及国家核电产业竞争力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基于世界34个核电国家和198座核电厂数据,本文首先梳理了世界核电工业的发展阶段和空间布局;进一步运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弦图、网络拓扑关系图,从产业链和贸易网络角度综合评价国家核电产业竞争力,从而对世界核电工业地理格局进行了多维度剖析。结果表明:核电在发达国家能源生产中的比例总体呈下降趋势;核电工业宏观布局现以欧美为主,但亚洲正成为全球核电工业布局的重心区域;全球核电厂微观区位布局主要靠近电力需求集中的人口和经济密集区;国家间核电产业竞争力差异显著,国家地位呈现明显的等级体系和中心-外围结构,地缘邻近性和集团化特征明显,美国、俄罗斯等核电强国居垄断地位。本研究以期为中国核电产业发展提供国际经验借鉴,并从增强核电产业链核心环节竞争力的角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2.
城镇化与资源环境的耦合过程与解耦分析——以北京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莎莎  陈明星  刘慧 《地理研究》2018,37(8):1599-1608
探索城镇化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复杂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从可持续城镇化视角,构建城镇化发展指数和资源环境压力指数,分析评估了2003-2015年北京市城镇化发展对资源环境压力的影响,借鉴解耦模型进一步研究了北京市城镇化与资源环境压力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① 北京城镇化进入了后期成熟阶段,人口、经济和社会城镇化均呈现出较高水平且增速放缓的特征,人口城镇化率从79.05%上升到86.51%。② 资源消耗总量仍在不断增加,而环境污染的治理效果相对较为明显,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物等污染物排放量趋于降低,城镇化发展的资源环境压力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且呈波动性逐步上升趋势。③ 12年间,北京市城镇化发展与资源环境压力呈现由弱解耦—强解耦—弱解耦—扩张性耦合—扩张性负解耦—强解耦—弱解耦—强解耦的演变轨迹,耦合与解耦关系反复,这种反复体现了城镇化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复杂关系及其动态演化特征。资源环境可持续性将是北京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关键瓶颈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3.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s urbaniz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n a provincial scale is of profound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Based on data from 124 countries or regions throughout the world and 31 provinces or autonomous regions in China,applying improved methods using the quadrant map approach,this paper analyzed the spatial patter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s urbaniz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The study identified the following results.(1) The 31 province-level regions fall into six categories:only one region is in the category of sharp over-urbanization,3 regions are in medium over-urbanization,11 slight over-urbanization,8 basic coordination,one medium under-urbanization,and seven slight under-urbanization.(2) There are significant regional differences on a provincial scale i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3) The provincial pattern of urbaniz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east and west.The eastern coastal areas are mainly over-urbanized,while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are mainly under-urbanized.(4)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similar to the Matthew effect.Hence,two important insights are proposed.First,the phenomenon of over-urbanization in some developed regions should be viewed with some concern and vigilance.Second,urbanization needs to be speeded up moderately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相似文献   
24.
李裕瑞  潘玮  陈明星 《地理研究》2023,(6):1441-1444
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是新时期国家重大战略。县域是中国最基本的行政单元,县城是实施新型城镇化、引领乡村发展的重要载体,而县城以外的广大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地域。由此,县域内的城乡可持续发展密切关系到国家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两个战略大局。本文首先梳理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背景和现实需求,阐释开展县域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专题研究的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然后从理论内涵、时空演变、驱动机制、案例解析等方面介绍本专辑论文的主要内容,最后从提炼特色理论、聚焦现实问题、强化情景模拟等方面提出进一步深化县域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5.
国内城乡结合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结合部的战略意义凸显.本文针对国内近期城乡结合部的研究呈现出相似概念多、研究视角多和研究方法多的特点,逐一对上述三个方面进行研究综述.城乡结合部地区具有3个特点:①复杂性;②动态性;③流动性.研究视角分为地理学、规划学、社会学、经济学和公共管理5个主要研究视角.研究方法有田野调研、统计分析、模型分析、文献综述.城乡结合部的自然特性研究的比较充分,如范围界定、演化动力等,而社会特性部分则比较欠缺,关于城乡结合部的利益格局的解析和化解一直没有系统的研究.笔者认为应把研究传统上关注"地"逐渐转变到关注"人"上来,城乡结合部的发展更应该是人的发展.建议今后的研究重点应放在如下3个方面:①利益格局;②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服务;③公共管理.  相似文献   
26.
加速的城市化进程迫切要求加强交通网络的规划与建设,而定量研究交通网络一直是城市研究中的难点,传统GIS空间分析功能在城市交通网络研究中也显不足。该文引入空间句法理论,提出通达能力CC1与集成程度CA两个新的变量,以安徽省芜湖市为例,将空间句法模型用于城市交通网络的定量化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芜湖市交通网络通达能力空间分布呈环状特征,与该市经济发展、交通需求基本吻合,空间句法理论可以有效地定量研究城市交通网络以及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27.
中国城市化水平的综合测度及其动力因子分析   总被引:116,自引:18,他引:98  
从城市化内涵的人口、经济、社会、土地四个方面,构建中国城市化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值法,对1981-2006年的中国城市化进行综合测度,结果表明中国城市化综合水平持续提高,以经济增长和地域景观的快速演进为主要特征,其次是人口城市化,最后是社会城市化中的医疗水平,其中各子系统有不同的演变特点.多元回归模型分析表明,城市化动力因子呈现多元化特征,市场力是最主要的驱动力,后而依次是内源力、行政力和外向力.从城市化发展阶段上看,市场力、外向力和行政力对城中化综合水平的影响呈上升趋势,而内源力呈明显下降趋势.本文认为,中国城市化主要是内生过程,应强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统筹城乡发展.  相似文献   
28.
中国新型城镇化在“十九大”后发展的新态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型城镇化建设,关系到城镇化质量提升,关系到中国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关系到新时代“两阶段目标”的实现。“十九大”后,中国新型城镇化表现出4个方面新态势:一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成为广泛共识,从城镇化严重滞后转向新型城镇化,从盲目赶超发达国家转向符合中国实际,从土地城镇化转向人的城镇化;二是新型城镇化是破解新时代不平衡不充分主要矛盾的重要抓手,新型城镇化具有高度综合性,与乡村振兴、“一带一路”等加强协同推进;三是新型城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需要细化和深化,重点是人的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城镇化、社会治理与制度创新、空间治理与空间规划;四是城市群发展的重要性不断增强,京津冀协同、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城市群、中西部地区重点城市群以及国家级新区等空间载体在新型城镇化中引领作用更加凸显。加强新型城镇化的基础研究,提升地理学服务国家新型城镇化能力。  相似文献   
29.
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2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协调发展是世界范围的客观规律和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对我国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判断存在严重分歧。本文采用118个国家或地区的数据,基于象限图法,分析世界城市化格局的一般规律,发现世界城市化进程与单位GDP对城市化的带动效应均呈减速态势;进一步探索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动态演变过程,表明我国城市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双低状态,类型上属于低级协调型,这种双低之间是基本协调的,并不存在城市化严重滞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城市化水平的根源取决于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30.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各地大学城纷纷涌现,大学城是一种人口密度高、动态变化频繁、结构较为独特的一种地域现象;涌现的同时出现了许多问题--大学城内各个学校之间难以协调,多种事务得不到有效管理, 各种资源不能得到有效使用。首先提出建立适合大学城综合管理的大学城地理信息系统(TCGIS)的概念,同时介绍 TCGIS系统的开发环境,在此基础上总结TCGIS系统的特色与实现中的关键技术,然后对TCGIS系统作总体设计和功能分析,为管理者提供高效管理的科学方法与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