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87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147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余为  陈新军 《海洋学报》2017,39(11):97-105
光合有效辐射(PAR)是海洋初级生产力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因此对海洋鱼类的资源丰度和空间分布产生潜在影响。本文根据2006-2015年1-12月中国鱿钓科学技术组提供的秘鲁外海茎柔鱼捕捞数据和光合有效辐射卫星遥感数据,以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表征资源丰度,以CPUE的纬度重心表征渔场空间分布,评估了东南太平洋秘鲁海域光合有效辐射对茎柔鱼资源变动的影响。结果发现,茎柔鱼渔场的产量、捕捞努力量、CPUE和PAR呈现明显的月间变化,其中CPUE和PAR月间变化规律表现为1-6月降低,7-12月增加的趋势。相关分析法表明,CPUE与PAR呈正相关关系,7月和8月相关性显著,而其余月份相关性不显著。依据频率分布法估算了各月适宜和最适PAR范围,各月最适PAR范围占渔场总面积比例与CPUE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推测茎柔鱼资源丰度可能由各月适宜PAR面积大小决定;同时,最适PAR纬度与CPUE纬度重心呈显著正相关,说明茎柔鱼渔场的空间分布受最适PAR纬度的显著影响。此外,拉尼娜年份茎柔鱼适宜PAR面积要显著高于厄尔尼诺年份。研究表明,茎柔鱼资源丰度和空间分布受光合有效辐射的显著影响,其调控作用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2.
<正>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广泛分布在北太平洋,20世纪70年代初首先由日本鱿钓船开发,我国大陆于1993年开始利用该资源,1994年进行较大规模地商业性生产。目前北太平洋鱿钓渔业已成为我国远洋渔业的支柱[1]。据估计,历史上北太平洋柔  相似文献   
73.
龚彩霞  陈新军  高峰  余为 《海洋学报》2022,44(7):95-102
根据影响西北太平洋柔鱼栖息地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海表面温度,基于最大熵模型,利用1996−2005年气候历史数据和两种不同情景(RCP4.5和RCP8.5)下的气候预估数据,分析了1996−2005年、2021−2030年、2051−2060年、2090−2100年主要捕捞月份(7−10月)柔鱼潜在栖息地变化。结果表明,柔鱼渔场纬度方向空间分布呈季节性南北移动;随着未来气候变化,在RCP4.5和RCP8.5两种情景下,2021−2030年、2051−2060年、2090−2100年7−10月柔鱼潜在栖息地分布较1996−2005年7−10月均呈现向北极移动趋势,适宜面积增加。推测柔鱼渔场季节性南北移动可能受各月适宜海表面温度范围变化的影响,在RCP4.5情景下,到21世纪末,各月柔鱼潜在最适宜生境向北移动1°~2°,适宜面积增加3%~13%;在RCP8.5情景下,到21世纪末,各月柔鱼潜在最适宜生境向北移动3°~5°,适宜面积增加42%~80%。  相似文献   
74.
西北太平洋柔鱼中长期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能更好预测西北太平洋柔鱼的资源量, 选择合适的预测方法及开发相应的预测系统颇为重要。利用相关性分析, 筛选出在产卵区显著影响西北太平洋柔鱼资源量的关键网格点, 并采用这些网格点的海表温度、产卵区适宜温度所占面积的比例和单位努力捕获量等数据组织样本, 然后利用线性回归、BP 神经网络、RBF 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等预测方法进行实验。结果表明: 在西北太平洋柔鱼中长期预测中, BP 神经网络要优于其他方法。以相关性分析和BP 神经网络为基础建立的西北太平洋柔鱼资源量预测系统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75.
北极海域渔业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焦敏  陈新军  高郭平 《极地研究》2015,27(2):219-227
随着全球变暖,北极海冰覆盖面积逐年减少。在全球海洋渔业资源衰退的大背景下,北极渔业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备受世界各国关注,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和科学家开始对北极渔业进行探索研究。由于北极地区环境恶劣,海洋鱼类的种类和资源量相比其他地区较少,但随着北极海冰的融化,北极渔业资源开发和利用成为可能,北极潜在的未充分开发利用的渔业资源正吸引着有关国家的高度关注。为此,本文通过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北极渔业种类、资源状况及其开发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中国参与北极渔业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6.
水温是影响太平洋褶柔鱼冬生群生长、繁殖、补充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2004–2015年太平洋褶柔鱼冬生群渔业数据和其栖息地环境数据,包括1月产卵场(28°~35°N,125°~130°E)和9月索饵场(31°~38°N,128°~132°E)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建立了基于SST因子的太平洋褶柔鱼冬生群体的剩余产量模型,分析SST对太平洋褶柔鱼冬生群资源量的影响,对该模型的各项指标进行验证,发现该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结果表明:太平洋褶柔鱼冬生群当年的资源量及渔获量主要受索饵场SST影响,而产卵场SST对其当年渔获量影响不显著。由此建议在今后对产卵场SST因子是否对次年的渔获量及资源量产生影响进行研究,同时渔业管理部门也应根据每年海洋环境状况确定其最大可持续产量,并实时调整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77.
The mitre squid(U roteuthis chinensis) and the swordtip squid( U. edulis) are Indo-Pacific cephalopod species that are abundant in the western Pacific Ocean. They are currently exploited in the East and South China Seas and make up a significant portion of the Chinese neritic squid catch. Beaks, the feeding organs of squid, are important for individual size and biomass estimation because of their high resistance to degradation in predator stomachs and consistent dimensions. In this study, 104 U. chinensis and 143 U. edulis individuals were sampled from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with mantle length from 70 to 260 mm and 96 to 284 mm,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morphological beak values were greater for U. edulis, compared to U. chinensis, for upper hood length(UHL), upper crest length(UCL), upper lateral wall length(ULWL), lower crest length(LCL), and lower lateral wall length(LLWL). According to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UHL/ML, UCL/ML, ULWL/ML, LCL/ML, LLWL/ML and LWL/ML could represen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eaks for U. chinensis, while UHL/ML, UCL/ML, ULWL/ML, LHL/ML, LCL/ML and LLWL/ML could represent it for U. edulis. According to Akaike's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 values, a power function was the most suitable model for U. chinensis, while a linear function was the most suitable model for U. edulis. The beak variable-mantle length ratio(beak variable/mantle length) declined with the increasing of mantle length and declined sharply at the early stage of growth in both beaks and species. The ratio changed quickly after achieving the mantle length of 140 mm for U. chinensis, while the ratio changed quickly after 170 mm for U. edulis. Beaks in both species experienced sharper changes through maturity stage I to II than other maturity stages. This study gives us basic beak morphology information for U. chinensis and U. edulis in the East and South China Seas. Geometric morphological methods combined with dietary analysis should be used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78.
【目的】加深了解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的渔业生物学和渔业海洋学,为后期的研究以及对其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西北太平洋日本鲭的群体划分、年龄与生长、摄食生态、繁殖习性和洄游等生物学研究进展、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及其管理制度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大多数学者采用地理分布和形态差异为基础对日本鲭进行群体鉴别,利用遗传信息鉴别的研究较少。日本鲭太平洋群体寿命约为7、8龄,对马暖流群体约为6龄,不同群体生长存在差异。不同年龄的成熟比例受成长变化的影响,各群体有不同的洄游路径。海洋环境和气候对日本鲭的资源变动和渔场分布产生重要影响,渔场变迁受黑潮影响显著。日本评估的对马暖流群体的资源量被严重低估,其管理方案不符合我国国情。【结论】为可持续开发和合理利用日本鲭资源,需要加强对日本鲭分子遗传学的分析,研究"黑潮大弯曲"对日本鲭渔场具体的影响机制,充分考虑海洋环境因子和气候变化对产卵群体和渔场的影响以及结合国情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等。  相似文献   
79.
气候变化对北极渔业资源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几十年来气候变化越发严峻,对北极渔业资源产生极大的影响。气候变化引发的海水升温、海平面上升和海冰缩减等改变,不仅直接影响北极渔业资源的种类习性及时空分布,而且通过对洋流、北极涛动、臭氧层等的影响间接地影响北极渔业资源的格局。气候变化对北极渔业资源的结构和数量有着不可逆转的影响,且影响范围广。本文通过对影响北极渔业资源的重大气候变化进行分析研究,找出气候变化影响北极渔业资源的主要因素,从而为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北极渔业资源提供基础,以便有效地、科学地并全面地确保北极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0.
基于环境因子的东、黄海鲐鱼剩余产量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洋环境是影响中上层鱼类资源的重要因子之一。本文根据东、黄海鲐鱼推断的产卵场海域平均海表面温度(SST)和适宜SST(15~21℃)范围,假设环境容量K和内禀自然增长率r与环境因子呈线性关系,建立了基于SST的剩余产量模型(Environmentally Dependent Surplus Produc-tion Model,EDSP模型),分析环境因子对东、黄海鲐鱼资源的影响。用Akaike信息法则(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对不同模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产卵场适宜SST面积与平均SST成反比,基于产卵场适宜SST面积的ESDP模型为最优模型,并证实产卵场适宜SST面积大小与Kr、呈线性关系,进而对鲐鱼繁殖成功率和补充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鲐鱼资源量的预测和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