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87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145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75 毫秒
51.
基于BP模型的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动态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对传统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进行评述的基础上,利用神经网络具有自组织,自学习,自适应以及非线性等功能,提出了以BP模型为基础包括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三个方面的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动态评价方法,该方法克服了传统上单纯从生物方面进行资源评价的缺陷。并以东海区1978-1990年的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建立以BP模型为基础的东海区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综合动态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52.
茎柔鱼(Dosidicus gigas)是我国远洋渔业的重要捕捞对象。当前针对茎柔鱼渔场分布及其与环境关系的研究多集中于秘鲁海域,而在赤道海域则研究较少。根据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在赤道海域获取的茎柔鱼生物学数据,以及同期的渔业生产和环境数据,运用胴长-体重关系拟合、Arcgis地统计插值、广义可加模型(GAM)探究其资源分布及渔场环境状况。结果表明:东太平洋赤道海域茎柔鱼胴长范围为136~407 mm,体重范围为117~1 557 g; 2019年12月~2020年4月各月渔获量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 2月渔获量最高; CPUE (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除2月增加外,总体呈下降趋势;渔场集中分布于0°~3°S、105°~114°W海域,不同月份渔场中心经向变化明显;渔场最适SST范围是24.5~25.5 ℃,最适chl a范围是0.16~0.20 mg/m3,月份是影响茎柔鱼CPUE的主要因子。进一步分析表明:该海域茎柔鱼渔获主要为小型群体;小型群体生长发育期(2~3月)对渔场分布有重要影响,生长发育期前茎柔鱼集群度高,生长发育期后逐渐分散活动;单一影响因子与茎柔鱼CPUE相关性不显著,综合考虑其他环境因素及其交互影响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3.
智利外海茎柔鱼耳石生长特性的性别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7年1~6月和2008年1~5月我国鱿钓船在智利外海调查期间采集的茎柔鱼耳石样本,测量了503枚耳石外部形态参数(雌性348枚,雄性155枚),结合耳石日轮,对耳石生长特性的性别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耳石总长(TSL)、耳石半径(SR)、吻侧区长(RLL)、翼长(WL)及最大宽度(MW)可作为茎柔鱼耳石形态的表征参数.雌雄个体间耳石的生长在5个形态参数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雌性个体 TSL 与日龄间关系最适为指数函数, SR 和 RLL 为幂函数, MW 和 WL 则为线性函数;雄性个体的 TSL、SR 和 RLL 与日龄间的关系最适为幂函数, MW 和 WL 为线性函数.雌性个体 TSL、SR、MW、RLL、WL 的相对生长率和SR、RLL 绝对生长率均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小, TSL、MW 绝对生长率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增加,WL绝对生长率则随着日龄增加而呈现波动趋势;雄性个体 TSL、SR 相对生长率和 MW、RLL、WL 绝对生长率随着日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而 MW、RLL 和 WL 相对生长率和 TSL、SR 绝对生长率则随日龄增加呈现波动趋势.研究认为,茎柔鱼耳石生长存在性别差异,通常雌性生长较雄性快  相似文献   
54.
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下古生界页岩气保存条件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页岩气的勘探表明,页岩含气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含气的规模以及是否具有工业价值需要进一步研究。与美国相比,中国页岩气具有独特的地质条件,页岩气保存条件可能是中国南方下古生界页岩气勘探研究的重点。文中以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下古生界下寒武统和上奥陶统-下志留统页岩层系为研究对象,从物质基础、构造作用和演化历史、地层水条件、盖层及其微观性质、天然气组分和压力系数等几个方面对页岩气的保存条件进行研究,并综合分析各种指标,提出页岩气保存条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期对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下古生界页岩气勘探提供更进一步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55.
北太平洋柔鱼不同群体耳石日增量对海洋环境的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霈武  王岩  方舟  陈新军 《海洋学报》2022,44(1):101-112
为了研究北太平洋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索饵场不同群体耳石日增量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采用梯度森林法和广义加性模型对2010-2016年在北太平洋采集的柔鱼进行了耳石日增量与海洋环境间的关系的分析.结果表明,柔鱼生命周期大约为1 a,秋生群体柔鱼个体的日龄范围为165~345 d,冬春生群体柔鱼...  相似文献   
56.
基于Pocket PC 的海洋渔业调查数据采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的主要依赖于纸质日志记录海洋渔业资源调查数据所存在的数据质量差、难以保存、作业效率低等弊端,结合Pocket PC移动终端的优越性,提出利用Pocket PC平台记录海洋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并分别就近海调查和远洋调查数据采集提出了相应的基于 Pocket PC 平台的信息化数据采集解决方案。然后以大洋性鱿鱼资源调查为例,设计并开发了一个基于Pocket PC的海洋渔业调查数据采集系统。通过实践检验,该系统可较好地完成大洋性鱿鱼资源调查的数据采集任务,同时也表明了基于 Pocket PC的海洋渔业调查数据采集的可行性和优越性。讨论的数据采集解决方案和相关技术可为海洋渔业和海洋环境相关的调查数据采集提供信息化支持。  相似文献   
57.
西北太平洋柔鱼中长期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能更好预测西北太平洋柔鱼的资源量, 选择合适的预测方法及开发相应的预测系统颇为重要。利用相关性分析, 筛选出在产卵区显著影响西北太平洋柔鱼资源量的关键网格点, 并采用这些网格点的海表温度、产卵区适宜温度所占面积的比例和单位努力捕获量等数据组织样本, 然后利用线性回归、BP 神经网络、RBF 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等预测方法进行实验。结果表明: 在西北太平洋柔鱼中长期预测中, BP 神经网络要优于其他方法。以相关性分析和BP 神经网络为基础建立的西北太平洋柔鱼资源量预测系统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58.
余为  陈新军 《海洋学报》2017,39(11):97-105
光合有效辐射(PAR)是海洋初级生产力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因此对海洋鱼类的资源丰度和空间分布产生潜在影响。本文根据2006-2015年1-12月中国鱿钓科学技术组提供的秘鲁外海茎柔鱼捕捞数据和光合有效辐射卫星遥感数据,以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表征资源丰度,以CPUE的纬度重心表征渔场空间分布,评估了东南太平洋秘鲁海域光合有效辐射对茎柔鱼资源变动的影响。结果发现,茎柔鱼渔场的产量、捕捞努力量、CPUE和PAR呈现明显的月间变化,其中CPUE和PAR月间变化规律表现为1-6月降低,7-12月增加的趋势。相关分析法表明,CPUE与PAR呈正相关关系,7月和8月相关性显著,而其余月份相关性不显著。依据频率分布法估算了各月适宜和最适PAR范围,各月最适PAR范围占渔场总面积比例与CPUE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推测茎柔鱼资源丰度可能由各月适宜PAR面积大小决定;同时,最适PAR纬度与CPUE纬度重心呈显著正相关,说明茎柔鱼渔场的空间分布受最适PAR纬度的显著影响。此外,拉尼娜年份茎柔鱼适宜PAR面积要显著高于厄尔尼诺年份。研究表明,茎柔鱼资源丰度和空间分布受光合有效辐射的显著影响,其调控作用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9.
根据1960-2002年印度洋黄鳍金枪鱼亲体量-补充量(stock-recruitment,SR)及其表层水温资料,利用Ricker模型,水温分期Ricker模型和模糊逻辑Ricker模型,考察表层加权水温与黄鳍金枪鱼亲体量、补充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模糊逻辑Ricker模型拟合效果最好,水温分期Ricker模型次之,均优于原始Ricker模型。水温分期Ricker模型中的暖水月补充量比冷水月大,在黄鳍金枪鱼资源量较低时,暖水条件更有利于种群的繁衍。模糊逻辑Ricker模型得出冷水月和暖水月条件下的极端估计,受水温等外界条件影响,黄鳍金枪鱼的补充量在两条SR曲线间波动。水温等环境条件的变化产生了不同于依赖于密度因素的种群动力过程,限制了原始Ricker模型对亲体补充量关系的描述。  相似文献   
60.
本文利用1998-2016年西北太平洋柔鱼渔业数据及其渔场(35°~45°N,140°~165°E)的海洋遥感环境数据,包括海表温度、海面高度异常和叶绿素浓度,采用基于渔场环境的方法标准化西北太平洋柔鱼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结果表明:柔鱼高频次作业的海表温度范围为10.2~22.2℃(96.05%),海面高度异常范围为-15.9~28.2 cm(97.91%),叶绿素浓度范围为0.0~1.0 mg/m3(96.69%)。名义CPUE和基于环境因子的标准化CPUE年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由于柔鱼作业方式高度集中,有效捕捞努力量远低于名义捕捞努力量,以及考虑环境因子影响效应,名义CPUE均低于标准化CPUE。在深入理解鱿钓渔业和其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基于渔场环境因子准化后的CPUE更具代表性,建议在以后的柔鱼资源评估与管理中使用基于渔场环境因子的标准化CPU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