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21.
闽东滨海湿地是我国湿地重要的组成部分,以闽东滨海湿地为研究对象,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在压力系统、状态系统、响应系统3个层面共选取了17个指标,构建了闽东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通过综合评价指数(CEI)对闽东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闽东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值为0.377 0,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压力系统的健康指数为0.413 8,状态系统的健康指数为0.359 7,响应系统的健康指数为0.388 9。主要表现在闽东滨海湿地的水质等级、土壤性状差、优势植物覆盖率低;并且由于人类活动与湿地自然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出现了生物多样性下降、湿地功能减弱、水质污染严重、生态环境退化等一系列问题,闽东湿地的保护与管理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2.
赵伟  邱隆伟  姜在兴  陈妍 《地质学报》2011,85(6):1019-1027
通过对东营凹陷牛庄洼陷沙三段上亚段和沙二段地层沉积体系的划分以及沉积体系与层序格架之间关系的研究,发现在断陷湖盆的萎缩期也可以发育大型浅水三角洲,与坳陷型湖盆浅水三角洲不同的是,它的主要的沉积微相类型、平面形态和砂体展布特征等具有明显阶段性的变化,并且该变化与湖盆体系域的演化有着密切联系.在低位和湖退体系域,三角洲主要...  相似文献   
23.
长江铀矿田位于诸广山复式岩体中南部,是典型的花岗岩型铀矿田.前人采用锆石U-Pb定年方法对赋矿花岗岩进行了年代学研究,但由于全岩和锆石铀含量较高,锆石往往发生了蜕晶化,可能导致锆石U-Pb定年数据散乱,影响锆石U-Pb年龄的可靠性.独居石是花岗岩中广泛存在的含铀副矿物,铀和钍含量均较高,可达10000×10-6,普通铅...  相似文献   
24.
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人口分布与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妍  梅林 《地理科学》2018,38(3):402-409
基于2000~2014年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面板数据,分析转型期间人口时空格局变化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转型以来东北资源型城市人口的空间分布不均衡状态不断加剧,只有25%的城市人口集中水平保持不变或小幅提升,75%的资源型城市人口集聚水平下降。从城市类型来看,石油型城市人口吸纳能力优于冶金型城市、森工型城市和煤炭型城市。选择个体时刻固定效应模型回归分析,得出产业结构调整、交通便捷程度、医疗社会服务、环境质量等因素对人口空间集中分布产生较明显的作用,未来可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在岗工资水平、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完善和交通网络建设等方面提高资源型城市人口集聚能力。  相似文献   
25.
东北地区非资源型城市与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妍  王士君  梅林 《地理研究》2021,40(3):808-820
引用环境规制、资源依赖等属性指标,通过多元回归等方法比较2000—2017年东北地区非资源型城市与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水平时空演变与影响因素差异,得出以下主要结论:① 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水平均呈现阶段性提升,2017年非资源型与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效果已无明显差距。② 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发展较非资源型城市相对滞后,平均水平偏低,高水平的城市个数少且固定,与非资源型城市的空间分布特征不尽相同。③ 环境规制与所有制结构能够促进东北地区产业转型,而地区经济发展、资源依赖,对外开放分别与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水平呈负相关关系,技术进步、资本投资等因素作用与城市类型、产业转型维度有关。基于研究结果,今后可考虑依据影响要素的作用差异制定和构建东北地区产业转型的分类措施和外部支持环境。  相似文献   
26.
荒漠化预警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豫秦  陈妍 《中国沙漠》2017,37(2):205-213
面对当前严峻的荒漠化形势,无论是国际和国家层面的应对框架,亦或是相关学术研究,都一致强调了荒漠化预警的重要性,但实际工作推进缓慢。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得到了如下结论:第一,传统荒漠化评价方法不足以为预警工作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第二,国内的研究者已建立了荒漠化预警框架,但可操作性不强,案例研究仍沿袭传统评价方法;第三,国外预警研究致力于识别荒漠化发生的征兆,早期研究主要基于植被和土壤调查,稳态转换理论提出后,主要的研究方法开始转向基于时间序列和基于斑块分布两大类。今后的预警研究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第一,通过时间序列研究,探索生态系统的空间变化特征;第二,探索如何将荒漠化过程中的各种反馈机制以及人为压力融入到预警模型之中;第三,需要从加强可操作性的角度改善已有的预警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27.
在地震、测井、录井及岩芯沉积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划分了民丰洼陷沙三段中亚段各个时期沉积体系的展布范围并分析了各沉积体系之间的相互关系.从沉积体系类型来看,研究区主要发育三角洲、扇三角洲和近岸水下扇沉积体系.其中三角洲沉积体系是沉积的主体,包括永安镇三角洲和东营三角洲的一个分支,纵向上可以分...  相似文献   
28.
基于肇庆市2014—2018年PM_(2.5)质量浓度数据,使用HYSPLIT模式计算肇庆市干季的后向气流轨迹,并应用聚类分析法、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和质量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方法评估PM_(2.5)污染物的外来输送特征和潜在源区。结果表明:(1)2015—2018年肇庆市PM_(2.5)污染维持在较高水平,2017—2018年PM_(2.5)污染略有加重趋势;(2)污染较重的月份主要在1—4和10—12月,1月PM_(2.5)污染最严重,而6月PM_(2.5)质量浓度最低,5、7和8月无PM_(2.5)污染超标;(3)全年PM_(2.5)日平均质量浓度与风速相关性最高,干季与风速的相关系数有所提高;(4)干季影响肇庆的气流有5条,其中超过1/2源自东北和偏北方向的气流,来自东北方向的气流轨迹对PM_(2.5)污染贡献最高,其次来自偏西方向绕过珠三角北部进入肇庆的轨迹和广东省内短距离输送的轨迹;(5)肇庆市干季PM_(2.5)外来输送潜在源区主要位于肇庆辖区内和珠三角中南部城市以及粤东、粤东北部分地区,其中佛山、珠海、中山、东莞、惠州、广州南部对肇庆PM_(2.5)质量浓度贡献均超过60μg/m;。  相似文献   
29.
中国5A级旅游景区网站质量测度及空间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胡宇娜  梅林  陈妍 《地理科学》2016,36(4):548-554
从用户体验性、技术支撑性、内容完备性和效应功能性4个方面构建评价体系,对中国(不含香港、台湾、澳门)112家5A级旅游景区的官方网站质量进行了测评,并使用重心法和标准差椭圆法对景区网站质量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其结果如下: 从质量综合水平来看,空间差异性明显,高质量官方网站的景区在空间上呈现出相对集中的态势,具有明显的向心性,重心在中国东部偏南地区,而中西部地区的景区网站质量整体偏低;从各项评价指标来看,内容完备性在空间上集中态势最为明显,用户体验性空间分散态势最明显,效用功能性的重心在几项评价中最为偏向西北,另外,技术支撑性在空间上呈现出典型的南北走向集中态势。  相似文献   
30.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技术框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当前严峻的资源环境与生态压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开展了25个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虽然已有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保护修复目标不明确、整体性与系统性不足、人工干预的工程措施过度、缺乏动态监测评价、难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诸多问题。鉴此,本研究在梳理景观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相关理论,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适应性管理、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以及生态系统服务等相关理念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含有区域(省)、景观、生态系统以及子项目4个层次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技术框架,并提出了项目实施全程监测管理的技术要求,以期为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