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67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45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太阳活动开始进入活跃期现代科学家认识到,太阳是一个炽热的等离子体气团并处于猛烈的活动之中,当日面上出现太阳黑子、太阳耀斑等活动现象时,该气团活动更加剧烈。突然而剧烈的太阳爆发活动,可喷射出无数的带电粒子(如质子、电子等),它们以每秒800~1000千米的速度进入行星际空间。  相似文献   
62.
东亚冬季风     
在冬半年欧亚大陆常为高气压控制,这个庞大的高气压在亚洲东部造成强劲的西北风,即东亚冬季风。东亚冬季风是气候系统的重要成员[1-2],冬季风给大部地区带来严寒,在与从低纬度来的暖湿气  相似文献   
63.
2℃阈值     
欧盟在温室气体长期减排方面一向宣传3个目标:全球平均升温幅度不超过工业化前2℃、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控制在450×10-6CO2当量、205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至少比1990年减少50%。2009年底于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15次缔约方会议(COP),在《哥本哈根协议》中接受了2℃这个目标[1],2010年底于坎昆  相似文献   
64.
全球变暖的科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全球变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根据目前主要的3个全球温度序列,1910-2009年的变暖趋势为0.70 ~0.75℃/100a[1].粗略地讲,目前已经变暖了0.8℃.如果把气候变化的阈值限制为2℃,则今后只有1.2℃的上升空间,这就是我们面临的严峻形势[2].根据全球气候系统的概念[3],全球变暖不仅仅是地面温度的上升,还包含了冰雪的融化、海平面的上升、多年冻土的退化及全球植被的变化等等.这些变化已经、正在或将来可能影响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65.
一个新的太阳活动极小期即将到来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2012年冬季欧洲的严寒再次提醒人们出现寒冷气候的可能性。因此,近年来太阳活动的减弱尤为引人注意。Solanki等[1]指出,从2008年开始的太阳活动11 a周期第24周,可能与1913年开始的第15周到23周不同,特别与第20周大为不同。图1给出沃尔夫数(黄色)及群太阳黑子数(蓝色)。太  相似文献   
66.
<正>Science杂志从2014年1月24日到3月14日,以"气候科学的挑战"为题,发表了7篇论文~([1-7])。这7篇论文评述了当前气候科学的一些核心问题。这些问题反映了气候作为一门科学的生长点。了解这些问题以及研究这些问题的途径、困难及可能性,对我们是非常有益的。当然,这里介绍的观点也许并不都是完全正确的,也不是除此之外就没有其他核心问题。但是,我们相信可以从这些问题的评论中得到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67.
正第四纪特别是第四纪晚期近800 ka间冰期的研究,对预测未来气候变化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在这段时间内共出现了8次间冰期,这些间冰期很可能可以作为未来气候变化预测的参照物。21世纪以来国际上已经对其进行了4次集中研究。第1次:2000年集中研究大约400 kaBP的海洋氧同位素阶段11(MIS11),在几个间冰期中的太阳辐射状况更接近于现代。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于2000年出版了MIS11专刊~([1]),共发表了5篇论文,重点对北大西洋、南大西洋及赤道中太平  相似文献   
68.
电离层层析重构的一种新算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闻德保  吕慧珠  张啸 《地球物理学报》2014,57(11):3611-3616
自适应联合迭代重构算法是电离层层析成像中一种收敛速度较快的反演算法.然而,在电离层电子密度重构过程中,该方法对迭代初值的精度要求较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约束自适应联合迭代重构算法,该方法通过附加合理的平滑约束,减弱了没有观测信息的格网对迭代初值精度的依赖性,有效地提高了反演结果精度.数值模拟实验和实测数据的反演结果证实了该算法的可行性和在重构精度上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9.
利用高精度定位定轨软件GAMIT对2000~2004年的中国地壳运动监测网络数据进行了处理,获得各测站的可降水量时间序列,并以不同气候类型将各测站的可降水量进行了分类比较。在不同气候类型的可降水量的比较中,青藏高原高寒地区的可降水量最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可降水量次之,温带季风气候的可降水量居中,热带季风气候的可降水量最高,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可降水量为次高。在可降水量的图形变化比较中,不同气候类型的可降水量序列的波形变化也不相同,对可降水量峰值时间进行了量化比较。  相似文献   
70.
针对电离层单层模型不能反映电离层垂直结构的特点,利用层析成像方法和2003年中国地壳运动监测网络提供的双频GPS载波相位数据,反演中国区域上空电离层电子密度年变化的时间序列值,分析中国区域上空电离层电子密度的周日变化特性,并研究其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特性以及赤道异常结构的发展和消亡过程;同时讨论了利用GPS资料反演中国区域电离层电子密度所存在的困难和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