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5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128篇
测绘学   83篇
大气科学   271篇
地球物理   169篇
地质学   476篇
海洋学   36篇
天文学   35篇
综合类   47篇
自然地理   277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31篇
  1983年   33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6篇
  1978年   7篇
  1974年   15篇
  1959年   11篇
  1958年   16篇
  1957年   21篇
  1956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和田河流域棉蚜大发生原医及防治与气象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和田河流域棉蚜越冬基数、气候条件、作物布局及发育期、防治措施、品种特点等方面,分析了和田河流域棉蚜大发生的原因,结果表明气候条件与棉蚜大发生关系十分密切,作物布局及发育期和防治措施也是棉蚜泛滥成灾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棉蚜防治的各项技术措施与气象服务。  相似文献   
132.
2005年11月哈密暴雪天气 过程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2005年11月18日凌晨至20日,哈密出现罕见暴雪天气过程,此次降雪强度大,范围集中,南部大,北部小。利用NCEP1°×1°的6小时分析资料和非常规观测资料,对此次哈密地区的暴雪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影响天气系统进行了动力和热力的诊断分析,并利用Q矢量及螺旋度方法作了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新疆西部高压脊东移发展,引导萨彦岭低涡东移南压,移入哈密地区,造成哈密暴雪天气。(2)萨彦岭低涡是一较深厚系统,是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垂直上升气旋性涡柱,为暴雪发生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机制。(3)冷暖平流交汇,增强了斜压性,有助于低涡的发展加强。冷平流对锋生起到重要作用。(4)Q矢量辐合区及螺旋度正值区与低涡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对哈密降雪的预报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3.
在悬移质输沙率与流量异步施测法基本原理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河流特性建立了多年综合及相邻流量测次累积面积百分数与累积流量百分数相关曲线法不同的部分流量权重系数借用方案。经实测资料检验输沙率与流量异步施测法的计算误差符合《河流悬移质泥沙测验规范》精度要求,能满足悬移质泥沙测验的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134.
利用昌吉市1961—1997年的逐日气候资料,对昌吉市1961—1997年多年平均逐日太阳总辐射进行了气候学计算,并分析了其变化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昌吉市太阳总辐射多年平均年日总量为22.82MJ.m-2.d-1,太阳总辐射在8~9月份最高,12月份最低,昌吉市的太阳总辐射呈逐年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5.
对北天山地区2016年12月8日呼图壁M_S6.2地震周边300 km范围内跨断层精密水准资料进行分析,运用二倍均方差对异常进行判定,计算出2012~2016年断层的趋势累积率Dc,认为地震前存在着一定范围的应力积累、加速运动、尖点突跳等中短期前兆异常,地震发生在形变异常显著及断层形变趋势累积率高值区域。  相似文献   
136.
在1997年进行超新星巡天时,北京天文台发现了四颗处于极大期的激变变星,本文给出了它们的位置、观测参数以及证认图和光谱图  相似文献   
137.
138.
北山—南戈壁海西—印支造山带内发现位移至少120km—180km的侏罗纪逆冲推覆体。推覆体走向E—W,长1200km以上,将中元古界白云灰岩推覆在新元古界至下—中侏罗统岩层之上。据断层面上的擦痕、沟槽、纤维线理、近断层拖褶曲、褶皱倒向和上盘叠瓦断层等运动学标志表明,西部北山地区上盘向北运动,而东部南戈壁地区相对于东侧向南运动。推测两大推覆断层带(北山推覆体和南戈壁推覆体)被一大型撕裂断层(弱水断层)所分割。主冲断层后期变形为一系列E—W背形和向形构造,侵蚀作用使这些推覆体分割成许多位于主断层向形构造部位的飞来峰。推覆事件之后,因伸展事件形成的亚干变质核部杂岩,其Ar40_Ar39坪年龄为155.1±10Ma,Rb—Sr等时年龄为153±6.2Ma。推覆体形成于中侏罗世晚期(远晚于本区以前报导的大洋闭合时代),本文作为陆内变形期。侏罗纪特提斯海的闭合或特提斯碰撞前,亚洲南部活动大陆边缘后侧的岛弧后撤变形或蒙古—鄂霍茨克大洋的闭合可能与此陆内变形有关。  相似文献   
139.
对土壤温度的季节性变化,曾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其中如何区分气象因子和土壤物理特性对地温的影响感到因难。本文通过实例证明,至少在英国,后者的影响和前者相比是次要的;其次的难题是所能得到的多数土壤温度资料是09时(世界时)的定时记录。本文指出,仔细考虑所能得到的有限的连续观测资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难题。最后文章指出,在夏天,土壤温度随海拔的升高而大辐度的下降(比气温降得快),在冬天,地温随海拔的升高降温减慢,有时甚至增温,多数情况下,比气温降温小,这些重要的现象,认为可以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140.
约30年来,杰弗瑞斯一布伦(J-B)时距曲线被认为是最准确的标准时距曲线.但观测到的地震波走时在3—4秒时很少与J-B时距曲线所给定的值一致.在地震工作者中就爆破和地震所观测到的地震波走时不同的原因进行过争论,大多数学者认为走时之所以有差别是由于爆破时观测的精度较高所致.为了提高时距曲线的精度,也就是建立全球平均状态的时距曲线,必须考虑不同震中区的速度特点.而J—B时距曲线所利用的地震大多属于太平洋地震带,不能作为全球的平均值.1968年得出的时距曲线虽然用了278个地震和13个爆破的资料,但时距曲线在纵坐标中的位置是根据美国中部地区和上地幔构造模型确定的,因此,也不能作为全球的平均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