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0篇
测绘学   34篇
大气科学   54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85篇
海洋学   2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51.
通过Z指数法和降水资料对昌吉地区8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37a(1971—2007年)的旱涝变化趋势和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发现昌吉州各地降水和旱涝变化具有一致性.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地具有由偏旱转为偏涝的趋势,其中,西部地区的偏涝速度最快,东部地区的偏涝速度最慢.各地出现干旱的频率高于雨涝的频率,其中,西部出现干旱频率最大,东部最小;相反,西部出现雨涝的频率最小,东部最大.  相似文献   
52.
天水市干旱气候变化特征及粮食作物结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天水市1960-2005年干旱气候特征,包括温度、降水等气候因子及土壤水分、干旱频次等变化特点。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为近46 a来降水的最低值,进入21世纪后,降水变率明显增大。气温自20世纪60年代总体呈上升趋势,特别是90年代以来上升趋势明显,土壤蒸散发加大。20世纪90年代土壤含水量最少,水分亏缺最为严重,春旱、初夏旱、伏旱出现几率最多。根据46 a来干旱气候变化特点及其对主要粮食作物生长的影响,引进影响系数,对主要夏、秋粮作物种植风险程度进行评估,并运用线性风险决策模式, 提出适应干旱气候特点的当地主要粮食作物种植比例调整方案。  相似文献   
53.
54.
55.
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干旱变化的区域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全球气温日趋升高和极端降水增加的气候背景下,近年来中国干旱变化特征异常突出,新形势下需进一步深入认识干旱发生特征及影响机制。利用1960-2014年中国527个气象站逐日气温和降水量数据,选用改进的综合气象干旱指数(MCI)作为干旱监测指标,详细分析了中国各区域干旱强度、次数和持续时间变化特征及其差异性。结果表明:1960年以来,中国各区域干旱程度加重,范围增大,次数增多,持续时间增长。干旱特征发生了明显的区域变化,各个区域干旱变化差异显著。西南、华中、华北和华南区域干旱程度明显加重,主要是重度以上干旱次数较多。华北和西南干旱年数最多,为45年,其他地方为35~36年,华北重度以上干旱年份最多,为14年,其次是东北和华南的7年。干旱发生时间和区域也有随机性,中国各区域四季都有可能发生干旱,干旱不仅发生在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区域,在南方湿润和半湿润区域同样发生。各区域以夏旱为主,东北以春旱和夏旱居多,华南以秋旱为主。干旱持续时间不等,有时高达9个月。有些区域年内干旱呈单峰型,有些区域为双峰型。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各个区域干旱呈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56.
57.
This paper reports that vibrational spectroscopic analysis on hydrogen-bonding between acetone and water comprises both experimental Raman spectra and ab initio calculations on structures of various acetone/water complexes with changing water concentrations. The optimised geometries and wavenumbers of the neat acetone molecule and its complexes are calculated by using ab initio method at the MP2 level with 6-311+G(d,p) basis set. Changes in wavenumber position and linewidth (fullwidth at half maximum) have been explained for neat as well as binary mixtures with different mole fractions of the reference system, acetone, in terms of intermolecular hydrogen bonding. The combination of experimental Raman data with ab initio calculation leads to a better knowledge of the concentration dependent changes in the spectral features in terms of hydrogen bonding.  相似文献   
58.
以江门某建筑的垂直变形监测为例,结合建筑物的结构和地基地质构造,阐述垂直变形监测点的布设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并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判断该楼盘垂直方向无明显变形,文章最后根据讨论给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9.
利用2010-2019年哈密市气象及环境数据,分析了哈密市空气的污染现状、空气质量特征及其与降水、能见度、气温、风速、日照时数等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哈密市首要污染物为PM10,空气质量以Ⅱ级(良)为主,近10年空气质量指数呈先增大再减小的单峰型变化,2011年空气质量最好,污染日数最少,之后轻度以上污染日数明...  相似文献   
60.
气温变化对西峰黄土高原地温与梨树发育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西北地区140站1961-2000年的气温资料和西峰黄土高原1971-2005年5,10,15,20cm地温和1984-2005年梨树发育期资料,分析了西北地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和年气温的变化事实,再用相关计算和典型年份对比,分析了地温的时间变化规律及其对梨树发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北地区20世纪60年代冬季增温,其余降温,70年代均降温,80年代冬季增温,其余降温,90年代均增温,冬季的最明显。西峰10cm地温各季节呈持续升高的趋势,春季增温最明显为0.058℃/a,变幅也最大,冬季增温幅度次之为0.039℃/a,再是秋季为0.032℃/a,夏季增温幅度最小为0.029℃/a,上升趋势均通过0.05和0.01的信度检验。冬季、春季地温与梨树的各发育期均为负相关,即地温高,发育期早,地温低,发育期迟。冬季地温与梨树发育期相关最显著的是叶变始期和开花始期,相关系数为-0.41~-0.52,信度为0.05,春季地温与之相关最显著的是开花始期,相关系数为-0.68~-0.69,信度达0.001。春季地温对梨树发育期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持续性和滞后性,冬季地温对梨树发育期影响有阶段性,春季地温对梨树发育期的影响比冬季的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