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5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82篇
测绘学   61篇
大气科学   92篇
地球物理   51篇
地质学   193篇
海洋学   35篇
综合类   34篇
自然地理   8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541.
云分类中逐个修改聚类和模糊聚类分类性能的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亚平  刘健文  白洁 《气象》2007,33(2):15-21
利用卫星图像对各种云型进行识别在大气科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深入了解云分类过程中逐个修改聚类和模糊聚类对各种云型的识别能力,采用极轨卫星EOS/MODIS图像资料和静止卫星GMS-5图像资料,在样本采集和特征提取的基础上。选择不同的光谱或纹理特征对两种分类器的分类性能进行测试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不管采用哪种图像资料,提取哪些特征量,逐个修改聚类的平均分类准确率总体上略高于模糊聚类。但就两种分类器对各种云型的识别能力而言,模糊聚类对低云和高云(如层云、薄卷云、密卷云、卷层云、积云)的分类准确率明显好于逐个修改聚类,而逐个修改聚类对积雨云的分类准确率稍高于模糊聚类。从各类别间混判的情形来看,积雨云和高中低混合云、低云之间及卷云子类之间混判的情形较多,模糊聚类与逐个修改聚类相比,混判的类别增多,相对比例减少。  相似文献   
542.
江汉平原乡村聚落形态类型及空间体系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亚平  郑有旭 《地理科学》2021,41(1):121-128
依据国土空间用地GIS数据及村镇统计数据,采用聚类分析及分形学方法,探索江汉平原乡村聚落空间形态类型及空间体系特征。研究表明,江汉平原因其内部自然环境基质的差异,形成了“二类四型”聚落空间形态:低丘岗地地域,主要是均衡镶嵌型聚落空间形态,可分为高密度(斑块)低丘点状形态及中密度(斑块)岗地团块形态2种亚型,此类聚落形态的村镇呈现出“星点”式空间结构;河渠水网地域,主要是轴带依附型聚落空间形态,可分为低密度(斑块)滨湖弧带形态和中低密度(斑块)河渠直线形态2种亚型,此类聚落形态的村镇呈现“点轴”式空间结构。江汉平原“二类四型”乡村聚落形态及空间体系结构在长江中游平原水网农区有一定的典型性,可以为此类乡村聚落空间重构、乡村居民点体系优化提供理论基础及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543.
一、水化学方法 1.水化学方法的基础。由于水与氧接触前,铁錳等氢氧化物沉淀,同时由于和有机物的接触,膠狀物質及細粒粘土对某些金屬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因而地表水中的金屬含量一般不高,这就構成了水暈的正常場。当硫化物經过氧化以后,形成了硫酸鹽,这些硫酸鹽被地下水带走。当出露到地表水系时,在矿体附近的地表水中金屬的含量,和硫酸根的含量都增高,pH值降低。我們沿地表水系中采样分析某种元素、硫酸根的含量、pH值的大小与正常场对比就得到水的分散暈和分散流。計算單位是克/公升(g/l)或毫  相似文献   
544.
以泥炭粒度作为古气候代用指标,结合孢粉信息,重建了15 cal.ka B.P以来哈尼地区的古气候,完善了本区晚更新世以来的古环境演化过程。通过哈尼泥炭沉积物的粒度组成、粒度参数和粒度分布频率曲线等粒度特征,发现哈尼泥炭剖面的粒度组成以粉砂和砂为主,沉积物平均粒径由上至下逐渐变细,泥炭灰分粒度频率分布以对称分布为主。通过与典型风成沉积、湖泊沉积和河流沉积的粒度频率分布曲线比较认为,本区泥炭灰分粒度组成主要受流水动力影响,其水流搬运强度介于湖相和河流相沉积之间,故泥炭灰分的粒度信息可以用于指示夏季风强弱变化规律,反演古气候变化。泥炭粒度分布数学分形结果发现分维值与泥炭灰分颗粒的分选系数呈正相关,说明泥炭灰分的分维值也可有效反映沉积物颗粒级配和粗细及古气候演化。结合泥炭粒度分析结果和孢粉谱,揭示了15 cal.ka B.P年来古气候的"冷干-温湿-冷湿-暖干"的变化过程,并识别出新仙女木事件(Younger Dryas)以及9.2 ka和8.2 ka气候转冷事件。  相似文献   
545.
为科学、准确地描述台站短水准测段离差分布曲线与正态分布曲线的偏离程度,本文以朝阳地震台为例,利用变差系数结合滑动时间窗对2016年5月22日辽宁朝阳M4.6与M4.3双震与2016年10月29日辽宁喀喇沁左翼M3.8地震前后台站2—3(k)测段离差分布曲线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定量分析与总结:一般震前由地壳形变引起的数据异常表现为测段变差系数增大,测段离差分布曲线偏离正态分布,震后测段变差系数减小,测段离差分布曲线恢复正态分布.进而基于最新数据从垂直形变、地震活动性与离差统计3个角度对台站邻近区域的地震危险性进行了初步分析.通过效果图可知,该定量分析方法可为震前数据异常识别提供参考,为地震监测与分析预测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新途径.  相似文献   
546.
福建泉州晚中生代伸展构造变形特征与年代学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晚中生代福建沿海地区发育多期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有关的岩浆活动和构造变形.福建泉州地区伸展构造变形主要表现为高角度正断层和低角度正断层或拆离断层,古构造应力场反演指示其形成于NW-SE向伸展环境.锆石U-Pb年代学指示泉州地区发育4期岩浆活动,分别为晚侏罗世(~155Ma)、早白垩世中期(130~125Ma)、早白垩世末期(~109Ma)以及晚白垩世早期(~100Ma之后).结合构造变形的切割关系和岩浆岩年代学,长乐-南澳剪切带左旋韧性走滑形成于130~120Ma,而右旋脆性剪切形成于120~100Ma之间.古太平洋板块向华南大陆之下的俯冲角度变化导致福建沿海地区发育晚中生代造山带.造山作用开始于早白垩世之初,结束于早白垩世末期,以大规模NW-SE向伸展构造发育为标志,其从同造山挤压到后造山伸展的转换发生于~120Ma.  相似文献   
547.
青藏高原地区特殊的大气圈、水圈、冰冻圈、生物圈等多圈层相互作用过程及其变化,不仅对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气候格局和变化有重要影响,而且对东亚、北半球乃至全球的环流形势和异常产生深远影响。为此,全球变化研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于2010年9月启动了"青藏高原气候系统变化及其对东亚区域的影响与机制研究"项目,旨在开展青藏高原环境、地表过程、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及其对周边地区人类生存环境影响的综合交叉研究,以揭示青藏高原气候系统变化及其对东亚区域的影响机制,提出前瞻性的应对气候变化与异常的策略,减少其导致的区域自然灾害的损失。项目实施近3年来,开展了青藏高原首次"星—机—地"综合立体协同观测试验和大规模地气相互作用综合观测试验。在遥感结合地面观测估算青藏高原地表特征参数和能量通量方法,高原地区上对流层和下平流层结构,高原季风与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之间的内在联系,中国及青藏高原地区太阳辐射和风速的年代际变化趋势,青藏高原春季感热源减弱及其对亚洲夏季风和中国东部降水的影响,以及极高海拔地区土地覆被格局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突出进展。  相似文献   
548.
The biomass and size fraction of phytoplankton in terms of chlorophyll a(Chl a) was measured during four cruises conducted in April, July, October 2013 and January 2014 in mariculture area, the Sanggou Bay, China.Results show that total Chl a levels in the surface seawater of the Sanggou Bay generally range from 0.10 to 20.46μg/L, with an average value of 2.13 μg/L. Nano-phytoplankton was the most important size-fraction and accounted for about 65.1% of total Chl a.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importance of the "protozoan trophic link" for energy transfer from the microbial loop to filter-feeding feeders, Zhikong scallop Chlamys farreri was then offered a natural planktonic community as potential prey. Results show that scallops obtained carbon source from natural plankton with the rate of 11 033.05 μg/(g·d). Protists(nanoflagellates and ciliates) were the dominant source of carbon retained by scallop(48.78%). The microbial loop provided 58.45% of the carbon source for farmed scallops.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icrobial loop represent a valuable trophic resource in mariculture system of the Sanggou Bay.  相似文献   
549.
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作为一项系统性、复杂性战略工程,尚处于实践初期阶段,明确其关键影响因素,对于建立健全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厘清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理与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运用DEMATEL-ISM方法建模分析各因素的相互影响程度、因果性质以及影响因素多层递阶结构,并采用MICMAC方法划分各影响因素属性,进而依据建模结果提出推进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综合性建议。结果表明,海洋生态产品价值认知、资本投入、生态产业化、消费意愿、市场交易平台构建、激励机制与政策支持、利益相关者参与度与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是关键因素;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影响因素的多层递阶结构为4个层级,其中海洋生态产品价值认知与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作为独立因素位于最深层L4,市场交易平台构建作为依赖因素位于中心层L2。  相似文献   
550.
随着除草剂在农业生产中的大量使用, 近岸海域中除草剂被频繁检出。除草剂的残留会对海草床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产生潜在的威胁。本文回顾了近40年来除草剂对海草胁迫的相关研究工作, 总结发现:(1)光系统Ⅱ(PSⅡ)型除草剂在全球海草床中被频繁检出, 是研究最多的除草剂种类。(2)不同种类海草对不同类型除草剂耐受程度不同, 多种除草剂混合物可能会对海草表现出协同、加性或拮抗效应。(3)除草剂会与其他因素如高温、光照、重金属等共同对海草产生胁迫作用。(4)叶绿素荧光技术结合现代组学技术可以更加灵敏、全面地阐释除草剂对海草的胁迫机理。最后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包括开展对重点海草床中除草剂残留的长期监测, 加强对新型除草剂、海草的不同生活史阶段以及多因素联合胁迫作用的研究。本文有助于全面了解海草与除草剂胁迫之间的关系, 为将来开展更深入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