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3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质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闵庆文 《地理研究》2006,25(4):752-752
2006年6月10日,是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上午,来自国家建设部、农业部、环保总局、林业局、UNESCO北京办事处、FAO驻中国办事处、MAB中国国家委员会、GEF中国秘书处、中国农业博物馆、中国艺术研究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贵州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资环局、植物研究所、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地理研究》编辑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浙江省青田县等单位的34位领导、专家、学者和《科技日报》、《科学时报》的记者参加了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举行的“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成立暨遗产保护研究座谈会”。会议由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党委书  相似文献   
32.
利用EOS/MODIS、NOAA/AVHRR卫星遥感监测的植被指数(NDVI)、地面定点监测的实际地上牧草产量资料,依据卫星遥感监测原理,在点和面上研究、建立了植被指数与牧草产量之间的关系模式,给出了草地资源卫星遥感监测和评价方法;监测和评价结果显示:2004年青海省草地资源从东南部向西北部逐渐递减,产量最高区处于黄南州南部和果洛州东南部,最低区处于西北部的柴达木盆地,近20a来天然草地资源的分布规律没有发生变化,但草地生产力在逐步下降,草地资源在逐年减少,仅果洛州全州平均牧草产量比1986年下降了4.04%,牧草总量减少85.10万t,理论载畜量减少了63.11万只绵羊单位;暖干旱化的气候变化趋势,是造成青海省天然草地生产力下降,呈现退化趋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通过科学技术进步和土地集约化利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造成了生态与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在这一形势下,人类社会开始反思农业发展的政策、模式和技术,认识到农业的发展,不仅要提高产量以满足人们对农产品的数量需求,还要提高产品质量,保证食物安全,发挥生态系统的多种功能。20世纪末,中国生态学家和农学家共同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概念。经过近30年的实践和发展,中国生态农业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总结了适应中国国情的成功模式,开展了不同层面的生态农业建设试点,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并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与赞扬。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对农业的多种生态服务功能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缺乏市场化引导、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和品牌化推广等。面对着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与资源环境瓶颈,中国生态农业需要在产业循环、多功能化、高品质、产业化以及融合传统精华与现代技术、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多做努力。  相似文献   
34.
农业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价值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过相应的数字化保护探索还相对缺乏。本文就农业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意义、内涵、主要内容与关键技术等开展探讨:① 数字化可以丰富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途径,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有助于促进公众对农业文化遗产的认知;② 农业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主体内容包括粮食与生计安全、农业生物多样性、地方和传统知识体系、文化与信仰和社会组织、景观与美学特征;③ 农业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关键技术包括多粒度时空数据对象分析与处理、云计算与服务、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研究表明,农业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强对建设目标、标准以及示范性应用等的研究,同时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并明确其地位与功能。  相似文献   
35.
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之一。土壤养分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对遗产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作用。运用GIS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红河县迤萨镇的土壤p 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的空间变异及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内的土壤p 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显示出中等变异,其变异系数分别为12.54%、40.14%、40.00%、34.89%、50.48%;有效磷显示出强变异,其变异系数为102.13%;土壤p H、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的理论模型为指数模型,有效磷的理论模型为球状模型;土壤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空间分布状况主要受结构性因子的影响,p H、有机质和碱解氮的空间分布状况受结构性因子和随机因子的共同影响;Kriging插值图较为直观地描述了迤萨镇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状况。通过对土壤各种养分的空间分布状况,对于及时调整施肥等农业管理措施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是进行精准施肥研究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36.
闵庆文  李文华 《山地学报》2001,19(4):349-354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区经济的发展在整国民经济发展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从生态工程原理出发,分析了生态工程对于山区持续发展的意义,设计生态工程对策时应当遵循的原理与注意的主要问题。并对山东省五莲县复生态系统工程总体框架,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生态工程资源与环境生态工程和生态调控与管理工程等进行了讨论,对于实际丘陵山区农业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7.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实现我国水资源合理配置,缓解北方广大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重大战略性基础工程。建立跨区域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是实现水资源永续利用的关键核心,而生态补偿量的测算与分配是建立补偿机制的重要基础。本文基于统计数据和问卷调查,通过机会成本法和支付意愿法,建立了针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线的横向生态补偿标准测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引入分别反映水源区和受水区自然资源状况与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整系数,共同确定水源区受偿量和受水区补偿量的分配权重系数和具体金额。结果表明:(1)贯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线的横向生态补偿标准的上限为25.2亿美元,下限为22.0亿美元。(2)不同受水区的支付标准和水源区的受偿标准存在较大差异。受水区支付横向生态补偿的出资比例由高到低分别为:河南省出资40.71%,河北省出资35.04%,北京市出资13.67%,天津市出资10.58%。供水区接受横向生态补偿的受偿比例由高到低分别为:陕西水源区受偿68.45%,湖北水源区受偿21.56%,河南水源区受偿9.99%。(3)影响受水区居民支付意愿的显著性因素包括居民年龄、居民受教育程度、居民收入水平、居民对南水北调工程的了解程度和对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5项。本文基于理论分析,通过实证案例分析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横向生态补偿标准的有关问题,为我国建立行之有效的水源地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提供借鉴,并对其政策化和法制化发展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8.
当前,生态补偿已成为激励生态保护的重要手段,生态补偿受偿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也成为生态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迁西传统板栗复合栽培系统是符合当地自然条件的典型农林复合系统,但由于当地生态环境脆弱,同时受到短期利益驱动,导致板栗单一种植逐年增多,水保防护林受到蚕蚀,造成了水土流失等问题。本文以迁西板栗农林复合系统为例,在对当地100名农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和模型构建法,就板栗复合栽培系统生态补偿受偿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地农户的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情况、对环境破坏行为的关注程度、环境保护行为对农户收入的影响以及农户对生态补偿的了解程度都显著影响其受偿意愿。通过对受偿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为明晰农户参与生态补偿的机制提供案例,其研究结果也可为进一步制定科学的生态补偿标准提供依据,为当地环境的保护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9.
南京地区茶树生长气候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农业气象学角度,利用模糊数学方法,通过南京地区茶树生长气候适宜度的计算与分析,探讨了不同的郊县和郊区茶树种植的气候适宜状况。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和分析了相应地区的茶树生长气候适宜态,讨论了在不同采摘期内气象条件的影响情况。  相似文献   
40.
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lob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GIAHS)项目来保护重要农业遗产以及有关的景观、生物多样性、知识和文化保护体系。许多国家将这一项目作为维持传统农业系统活态性的政策工具。本研究以浙江兴化垛田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为案例地,研究这种自上而下政府主导的保护实践是否能够有效推动保护政策实施。研究采用社会调查,在遗产核心区以问卷形式来了解农民对农业系统的理解及其相应的保护意愿。研究发现垛田农业系统作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仍然面临着人口老化与农业人口外流问题。农民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概念并不熟悉,很少将其与所依赖的农业系统相联系。他们认为前者是一种能够带来经济收入的头衔,而后者具有值得保护的非经济价值。由于农民认为GIAHS能否带来经济结果存在不确定性,因此认为政府在保护中应当承担主要责任。所以,当GIAHS无法促进农业系统地非经济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时,它作为一种保护工具尚未有效地鼓励农民积极参与保护。基于这一研究结果,我们建议GIAHS概念应当与农民认知相匹配,从而为农民提供保护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