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质学   16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Fisher算法”是对有序样品进行最优化分段的1种数学方法.应用有序聚类法中次序不变的特点,以江汉盆地ZL钻孔46个地球化学测试样品为研究对象,在有序聚类的数学理论基础上,借助DPS软件包将钻孔沉积物垂直剖面进行分层.研究结果表明,江汉盆地第四纪以来沉积演化大致经过4个阶段:2.77~2.68 Ma B.P.、2.68~2.23 Ma B.P.、2.23~1.25Ma B.P.及1.25 Ma&P.以来,4个阶段微量元素比值变化特征揭示了该地区河流由不稳定到成熟水系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22.
经实地考察、典型调查和分析研究,构建了以可持续发展度为目标的农安县生态示范区评价指标体系,由4个层次19项指标组成。采用加权求和计量模型计算了农安县规划基准年、近期、中期和远景目标年的可持续发展度值。用这个指标体现该县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从而为生态示范区评价提供了一种可供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23.
锶是自然界广泛分布的微量元素,在生物、化学及地质过程中不易发生分馏作用,具有很好的地球化学指示意义.尤其在水文地球化学研究中,由于不同岩石锶含量不同,大气降水降落在地面后流经不同岩石,致使地表水中锶元素浓度和同位素比值不同.因此,通过研究河水中锶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可以帮助我们探究河流集水处矿物化学风化速率、气候变化、上地壳化学特征、同位素组成以及陆地-河流-海洋之间的营养元素循环等等[1,2].  相似文献   
24.
闫慧  侯刚 《热带地理》2011,31(6):545-548
判断生命效应存在与否是利用双壳类壳体碳同位素提取古水体信息首要面临的问题.以2007-01-09和2007-08-10在贵州花溪河采集的河蚬作为样品数据源,对该地区河蚬壳体碳同位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号壳体和2号壳体的δ13Car变化范围分别为-11.12%~-7.45%和-11.36‰~-8.42‰,δ13Car...  相似文献   
25.
彭艳  李心清  程建中  邢英  闫慧 《地球化学》2010,39(3):266-273
土壤微生物特性是土壤修复的指示因子,近年来西南喀斯特地区退化土壤的相关研究较多,但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变化研究相对较少。对贵阳郊区耕作土壤、灌丛、女贞人工纯林和马尾松人工纯林表层土壤(0~10cm)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微生物呼吸(MR)和微生物代谢熵(qCO2)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SMBC和MR均表现为次生林高于耕作土壤,灌丛最高;与qCO2相反,马尾松林土壤微生物活动显著弱于其他样地,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活动均表现为在秋季相对较强。与植被类型的显著影响相比,季节变化、植被与季节的交互作用对SM—BC和MR的影响不明显。SMBC与土壤温度不相关,与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相关而土壤含水量季节变化不明显。MR与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均无显著相关性可能是季节变化对两者影响不明显的主要原因,但需要大量区域样本进一步证实。认为演替初期的灌丛比人工阔叶或针叶纯林更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生长,土壤有机质积累较快,植被自然恢复是喀斯特退化土壤恢复初期更适合的徐径.  相似文献   
26.
用XRF和ICP-AES方法,分别测出中坝遗址地层中Rb、Sr和Ti含量,结果显示Ti元素在地层中含量的变化与对应地层中指示环境干湿的Rb/Sr值变化呈显著的正相关。对比泔井河流域含Ti矿物物源和化学蚀变指数(CIA),发现地层中Ti变化与流域元素迁移集聚无本质关联;而对应地层中的TOC含量与Ti含量有对应关系,同时有机物产生的有机酸可使含Ti矿物(如钛铁矿)发生离解过程,中坝遗址地层中Ti含量变化取决于沉积环境的Eh值和有机质的分解产物。通过与其他环境指标对比后,认为在准静水沉积地层中Ti元素对干湿环境变化具有普遍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7.
闫慧  殷学永 《热带地理》2012,32(6):613-617
河流溶解无机碳对于评价区域水环境的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若能获得古水体DIC的地球化学特征,则可以为重建过去环境变化提供大量基础数据,因此寻找δ13CDIC替代指标十分迫切。对花溪河淡水双壳类河蚬进行了室内养殖研究,结果表明:河蚬壳体碳同位素与生长期间水体δ13CDIC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δ13CDIC是影响δ13Cshell的重要因素,壳体记录了其形成时期水体的信息,δ13Cshell可以用作δ13CDIC定性的替代指标来区分具有不同δ13CDIC值的水环境。由于新陈代谢作用的影响,利用δ13Cshell重建的δ13CDIC值与真实的δ13CDIC值相比,平均偏负约2.00‰,且这种差异随着河蚬年龄的增大而增大,因此δ13Cshell不能够直接用来定量提取水体δ13CDIC。  相似文献   
28.
利用多种探测资料及NCEP/NCAR FNL 1°×1°再分析资料,对2019年4月24日发生在山西的大范围强对流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过程是在弱天气尺度强迫背景下,地面锋面气旋发展和低层偏东北气流伸入河套地区,触发了1个持续拉长状对流系统(persistent elongated convective systems,PECS)和1个β中尺度持续拉长状对流系统(meso-β-scale PECS,MβECS)发生发展造成的。2)与MβECS对应,雷达回波上表现为涡旋状的回波中镶嵌着多个对流单体,PECS则表现为4个线状回波和1个强降水单体风暴。雷达产品能更精细刻画较小尺度系统特征,但分类强对流的某些典型特征并不明显。3)物理量诊断揭示,低层锋生作用不仅使暖锋加强触发MβECS发展造成北部强对流,且使得冷锋加强和气旋发展,此背景下形成的边界层急流和地面中尺度系统导致中南部对流单体合并、加强并高度组织化。强对流范围和强度与涡旋或辐合线尺度及风场辐合强度密切相关,气旋内温压风湿场的扰动特征能更好地解释较小尺度系统形成发展的物理机制,且这些特征较强对流提前1~3 h出现,对强对流临近预报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4)低层东北气流是干冷与暖湿空气的一个倾斜交界面,该面上各种要素并不均匀,围绕该支气流形成一个气旋式次级环流圈,是中尺度对流系统的重要触发机制;气流两侧存在较大纬向风垂直切变,是造成对流风暴传播、持续时间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9.
从实现和推广农村土地集约化经营出发,以成武县为例,对农村土地集约化经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制约因素及前景进行了分析,提出提高农村土地集约化经营效益是土地集约化经营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0.
贵州省遵义市降水中低分子有机酸对自由酸度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省遵义市是我国酸雨高发地区,研究遵义降水中有机酸对自由酸度的贡献是认识遵义市有机酸地球化学循环和酸雨机制的重要内容。在遵义市中心城区进行了一年的降水采集,并利用离子色谱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对主要阴离子(包括无机和有机阴离子)和阳离子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年均pH值为4.11(范围3.12~6.04),pH〈5.6的样品占93.1%,说明遵义市酸雨污染仍然严重;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四季的pH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明遵义市降水酸化程度具有显著的季节性特征;甲酸和乙酸的雨量加权平均值分别为9.29umol/L和6.47umol/L,检出率分别为98.68%和93.42%,表明有机酸在降水中广泛存在;应用热力学理论计算了有机酸对降水自由酸度的贡献量,发现在pH〈5的遵义降水中甲酸和乙酸对自由酸度的平均贡献量分别为14.79%和3.66%,表明有机酸对降水自由酸度具有重要贡献;对比显示,遵义市的有机酸贡献量低于边远地区,这与遵义市降水的低pH值和高无机酸度有关;四季的有机酸贡献量大小为:春季(31.95%)〉夏季(26.16%)〉冬季(11.17%)〉秋季(8.02%),可见有机酸对自由酸度的贡献量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在低酸度和低水温的春季降水中,由于人类活动或有机物质的燃烧所释放的大量有机酸(如汽车尾气的排放、燃煤的燃烧),促使有机酸对降水自由酸度的贡献量最高;其次是在低酸度和强降雨的夏季;而在低酸度的秋季和冬季,有机酸对酸度的贡献量相对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