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0篇
自然地理   7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71.
深圳城市规划对土地利用的调控效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规划实施效能研究已开始由定性走向定量,引入GIS空间分析技术,利用相关政府部门提供的资料和实地调查资料,以深圳为案例从定性与定量角度系统全面地开展了城市规划对土地利用的调控效能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城市规划对土地利用调控效果显著:①城市规划对深圳城市空间结构的控制与引导十分有效,使得其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仍然保持良好的城市空间结构。②城市规划对特区土地利用的调控效果较好,城市建设基本按照规划进行;而城市规划对特区外土地利用基本失控,城市建设无序蔓延,城市规划没有起到应有的调控作用。③城市规划管理对土地利用也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规划审批用地挤占了大量耕地、园地、林地和水域等,引起了深圳各区域土地利用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72.
好莱坞电影产业集聚体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好莱坞自20世纪初期以来,先后经历了电影产业浮现、好莱坞的黄金时代、好莱坞的转型时期以及“新好莱坞”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实际上由好莱坞电影制作的垂直一体化的形成、衰退以及垂直分离的发展等过程逐一演替。而自20世纪80年代好莱坞卫星生产地如温哥华的崛起,则展示了全球化时代好莱坞电影制作“核心”与“外围”的关系。好莱坞电影产业集聚体的演进,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如下启示:未来垂直分离是发展趋势、注重小企业的发展、区分合作与控制、注重创意中心的建设。  相似文献   
73.
近年来中国城市化与全球环境变化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化与全球环境变化研究已引起全球范围学者的广泛重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上升,城市化质量不断提高,同时城市化也产生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生境退化等诸多问题,尤其是近年来气候异常、自然灾害频发等使学术界更加重视城市化与全球环境变化的研究,开始思考人类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处理人地关系的问题.文章在分析国内学者关于城市化与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界入视角与关注重点的基础上,对国内研究从研究内容、方法与尺度3方面进行评价,并指出从人文地理学角度出发的3个研究议题,包括城市生计与全球环境变化、城市系统脆弱性与全球环境变化以及城市管治与全球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74.
文化/创意产业、创意城市等相关概念辨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的学术界以及政界政策报告中,出现了“文化/创意产业”和“创意城市”等诸多相关概念。本文对文化/创意产业、创意城市及其相关概念的背景、定义作了深刻的阐述和辨析,这既有利于学术界进一步的研究,也有利于各级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我国在积极借鉴西方的理念之时,要注意分清它们的差异,以求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75.
20 世纪90 年代广州市从业人员的社会空间分异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1990 年以来中国城市的内城区传统工业向郊区外溢,郊区大量劳动密集型国际资本进驻等因素带来城市不同职业从业者的居住空间格局的重构。以1990 年、2000 年广州市“街道层面”的两次人口普查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借用经济学中的区位商指标,分析1990~2000 年广州市不同职业从业者的居住空间分异特征,发现工业、低端服务业、高端服务业及政府 机关职员等从业者呈现出差异化的空间分异特征。工业从业者的居住空间从内城区向近郊区、远郊区等转移,低端服务业从业者的居住地一直高度集中于内城区,高端服务业从业者聚居于政府机关附近和高校、科研机构密集区,政府机关职员居住区完全与政府机关相重合。就业地与居住地的临近性是20 世纪90 年代广州城市从业者居住空间最为显著的特征。旧城区产业结构调整、城市空间扩展、郊区国际生产资本进驻、政府为迎合全球化而进行的政策及空间的调整、土地开发与住房商品化以及原有国家事业机关“单位制”居住模式的惯性等成为1990~2000 年广州市不同职业从业者社会空间分异的主要原因。基于区位商的方法来分析不同职业从业者的居住空间分异,为深入解析城市社会空间分异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76.
周素红  闫小培 《地理学报》2006,61(2):179-189
行为研究是近年来人文地理研究中颇受关注的领域之一,对微观行为进行宏观归纳,进而解释人地关系是提升其理论价值的重要方向之一。GIS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研究手段上的瓶颈问题。本文将GIS与传统的研究方法相结合,构建基于智能图的微观行为调查方法体系,并利用GIS实现微观行为及空间感知的宏观空间模拟,探讨基于城市居民通勤行为分析的空间解读方法。同时,将该方法运用于广州市,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街区进行研究。通过调查,获取典型街区实体空间信息、被调查者社会属性、通勤行为空间和对通勤沿路相关实体要素的感知等信息,进行分析与模拟。一方面,分析认为,居民通勤行为空间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实体空间的现状及其演化,同时,与社会空间有一定的关系;另一方面,以调查获取的数据为实验基础,利用GIS进行基于个体对实体空间感知的宏观效果模拟实验,该方法能较好地解读实体空间的特征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具有一定的可拓展性。  相似文献   
77.
闫小培  毛蒋兴  普军 《地理学报》2006,61(6):613-623
在评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利用遥感土地利用数据和统计资料,应用定量分析和GIS空间分析技术从定性与定量的角度系统全面地开展了珠江三角洲巨型城市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人文因素研究。定性分析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土地利用变化与人口、经济发展、城市化与工业化及政策因素密切相关,这些因素深刻影响着该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定量分析是对定性分析的验证,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珠江三角洲巨型城市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因子可归纳为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与工业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外资等6个因子,并且各因子的影响作用大小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