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6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地理遥感信息模型是在地形模型、物理模型、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型模型。面向对象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系统建模技术。该文论述面向对象技术应用于地理遥感信息模型建模的可行性 ,以面向对象技术基本理论为指导 ,采用面向对象分析方法 ,将地理事物分类、抽象成具有一定地理意义的独立因子团 (即面向对象模型中的对象和类 )。提出了面向对象的地理遥感信息模型的建模方法、数据结构以及建模优势  相似文献   
32.
旅游竞争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本文回顾了国内外旅游竞争研究的主要内容,总结出不同阶段旅游竞争研究的特点和走向,并指出了旅游竞争研究存在的问题。最后就我国旅游竞争研究的发展前景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33.
山区农业土地利用模式的设计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分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提出了山区农业土地利用模式的构想。指出影响我国山区农业土地利用模式的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因素、市场因素和土地制度因素 ,特别是市场因素和土地制度因素对于农业土地利用模式设计的影响在新的历史时期尤为突出 ;强调山区农业土地利用模式设计必须遵循自然地带规律性、与农业经济多样化和规模经营相结合、与开拓产品市场相结合的原则 ;以河南省洛宁县为例具体说明了山区农业土地利用模式设计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34.
非渗透表面对广州主城区地表热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Landsat 5号和7号获得的遥感数据,评估广州地表热特征。为了量化城市土地利用程度和开发密度,对研究区基于子像元的非渗透表面丰度进行了分类。通过选择一定的非渗透表面丰度域值定义城乡边界和城市开发密度,应用陆地卫星热波段研究城市热格局。分析认为:可以基于量化的城市土地利用程度和开发密度确定地表热特征和格局。广州城区在日间具有热效应(热源),这种热效应与城市开发密度高度相关,即高丰度的非渗透表面通常与高地表温度相关联。基于植被冠层覆盖信息,证明城市非渗透表面丰度的时空分布及与其关联的热特征是量化城市土地利用、开发密度和城市热格局的有效资料。  相似文献   
35.
汕头市土地利用景观指数粒度效应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决策树、归一化光谱混合分析(NSMA)方法,参照全国土地分类标准,分类解译汕头市2006年ETM 数据,并获取不同粒度系列景观类型图。在此基础上,借助Fragstats 3.3软件,从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两方面分别选取8个景观指数指标,探讨不同粒度景观类型图条件下,景观指数随粒度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类型水平上景观指数粒度效应变化明显,但规律性不易把握;景观水平上,随着粒度的增加,多数指数呈现尺度效应且存在尺度转折点。参照指数特征及转折点确定汕头市ETM 数据土地利用景观指数计算的适宜粒度范围(150~210 m)。  相似文献   
36.
珠江三角洲土地覆盖变化对地表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钱乐祥  丁圣彦 《地理学报》2005,60(5):761-770
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1978年以来的25年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土地覆盖变化,特别是城市扩展速度非常之快。通过把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研究了土地覆盖变化及城市增长状况,并且评估了城市增长对地表温度的影响。利用陆地卫星多时段数据监测了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通过陆地卫星热红外单波段反演了地表温度,研究了土地覆盖变化特别是城市增长对地表温度的影响。结果发现,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地覆盖变化明显,城市增长显著且不平衡。城市的发展使城市化地区的地表温度提高了8.9K。研究表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结合,在监测和分析土地覆盖变化,特别是城市增长状况以及评估城市化对地表温度的影响方面,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37.
流域空间经济分析与西部发展战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在阐述流域空间经济的整体性和关联性、区段性和差异性、层次性和网络性、开放性和耗散性等特征的基础上 ,分析了流域开发的系统性、综合性、分区性、立体网络性和以水资源开发为中心的原则。以区域增长和空间经济发展模式为指导 ,以点轴开发为流域开发的重要组织形式 ,提出了依托大中城市 ,强化中心 ,通过“点”的经济技术力量向两翼腹地的辐射和扩散 ,又通过轴作用的向外 (上、下游 )传递 ,如此形成一种由点沿轴波及面的点线面渐进开发模式 ,最终使整个流域的国土资源和空间得到充分合理的全息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38.
制图资料数量指标的分级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钱乐祥 《地图》1994,(1):42-46
制图资料数量指标的分级方法钱乐祥(聊城师院地理系252000)用统计数据资料编制专题地图,必然要遇到数量指标的分级问题。例如,用各种统计数据资料编制分级统计图、分区统计图表图及用符号大小表示点状物体时,均要确定级数和分级间隔。因此,分级方案及分界点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