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14篇
海洋学   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4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61.
钟巍  舒强  熊黑钢 《地理研究》2001,20(1):91-96
根据尼雅剖面孢粉含量的分析,结合14C年代、δ13C和低频磁化率Xlf值的变化,探讨了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尼雅地区近4 000年来的气候环境演化。结果表明,近4 000年来,此地区气候持续干旱,但期间仍有几次相对湿润的波动,即在约3 600 a BP前后(1 650 BC)、2 500~1 900 a BP(550 BC~50 AD)和1 400~1 000 a BP(550~950 AD)期间,生态环境湿润程度有所增加。研究还表明,干旱区孢粉分析结果对于古植被、古气候环境的恢复以及古人类活动变迁的推测可提供较为有用的信息,剖面中1.70~1.60 m(100 BC~50 AD)孢粉组合禾本科花粉含量的峰值很可能是古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所至。  相似文献   
62.
天山北坡经济带经济增长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2,他引:10  
李偲  钟巍  王立国  张明 《干旱区地理》2002,25(4):354-359
时间增长极理论,研究了天山北坡经济带作为新疆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域的基本格局,阐明了地域发展必须以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为成长核心。通过经济指标之间相关系大少,运用R型因子分析指出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通过城市之间的地域差异,运用Q型因子分析确定了不同分类机制的城市群。最后指出乌鲁木齐是全区核心经济增长级,克拉玛依是工业经济增长级等不同层次的增长极。  相似文献   
63.
本文根据兰州烟洞沟剖面的磁性地层学研究指出,甘肃期准平原面结束时代应不晚于1.7MaB.P.,代表了兰州盆地在地质演经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侵蚀期。  相似文献   
64.
临夏盆地王家山剖面沉积物地球化学元素特征与季风演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临夏盆地王家山剖面(上新统以上段)的沉积物地化元素含量波动特征表明,上新世气候频繁、剧烈和大幅度波动体现了上新世气候演化的过渡性特征,与第四纪早期相对稳定的湖相沉积地球化学元素的波动明显不同。这种差异的产生具有深刻的环境及构造背景,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亚洲季风从上新世开始不稳定过渡到第四纪早期相对稳定的动态过程,与青藏高原隆升有密切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65.
由博斯腾湖全新世湖相沉积碳酸盐同位素所揭示的全新世气候变化特征表明,其气候演变具有显著的西凤型环境演变特征,表现为冷与相对湿润、暖与相对于旱的水热配过关系。由δ18O所反映的温度波动存在显著的阶梯式增温特征,该地区全新世期间出现了一系列冷暖变化,其中几次强烈的冷暧事件波动具有全球意义。  相似文献   
66.
东疆北部全新世气候不稳定性的湖泊沉积记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新疆东疆北部巴里坤湖2.5 m深的沉积剖面进行了年代学、沉积物粒度、TOC、磁化率和CaCO3含量分析,对比研究确定了巴里坤湖的碳库年龄约为750 a,据此建立了研究剖面的年代序列。研究表明,各气候代用指标序列揭示了巴里坤湖地区全新世期间存在多次干湿气候波动,并伴随着一系列突发气候事件,其中有6次事件可以与全新世北大西洋浮冰碎屑事件及GISP2冰芯氧同位素记录进行良好对比,且呈现出显著约1.6 ka的变化周期,表明高纬度北大西洋地区的气候变化可能通过对西风环流的影响与中国西北干旱区的气候变化密切相关。谱分析揭示出研究区气候变化还具有显著的200 a,133 a,108 a和77 a周期,可能与太阳活动周期有关。6300—5200 cal a BP和4300—3500 cal a BP期间巴里坤湖地区气候较为干旱,结合广泛的区域对比认为,中全新世干旱事件具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   
67.
采用相关系数、波谱分析等方法对近0.5 ka以来广东省的干湿变化及近期演变趋势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厄尔尼诺事件与粤西、粤北地区的旱灾具有显著正相关,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两地的旱涝分布格局;湿润指数序列与格陵兰冰芯δ18O记录、中国东部冬温序列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呈现出典型的季风区水热配置模式;周期分析揭示了干湿演变序列中一系列与太阳活动相关的特征周期,表明其驱动机制可能与包括天文因素在内的多种影响因素有关。湿润指数的多尺度分析表明,21世纪中叶以前,广东省将处于偏旱状态,2040(±5)年后将会出现较大强度的涝情,在未来几十年甚至百年内,广东省的干湿变化幅度有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68.
塔里木盆地南缘自然与人文历史变迁的耦合关系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5  
通过对里大盆地南缘自然与人文变迁的耦合关系研究,表明其自然生态环境演化、人文历史变迁是自然因素与人文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若气候湿润、水量丰沛,则有利于绿洲经济、文化生产的迅速发展提高。反之,则环境恶化、沙漠化过程加快、绿洲废弃。早期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所占比重大,而后期人文力量起主导作用。自然条件决定了环境的特征及其演化的内在基础,人类活动是本地最活跃、最能动的因素。这在自然生态环境特别脆弱的地区表  相似文献   
69.
为消除信号产生器内温度变化对信号相位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恒温控制和实时相位调整相结合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中,除恒温控制外,基于对信号产生器内部温度、相位测量值变化率、设备调相分辨率和相位波动指标等的分析研究,合理计算实时相位调整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相位调整,有效地减小信号产生器内部温度变化引起的相位波动,提高了输出端信号相位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70.
塔里木盆地南缘和田绿洲约特干遗址剖面多指标综合地记录到了近6.7 ka BP以来的环境变化。考虑到此地区人类活动的历史,各指标的变化记录了自6.7—4.0 ka BP期间环境变化的自然过程,揭示出6.5—6.7 ka BP期间的显著湿润期以及出现于4.0 ka BP之后的转干和3.0 ka BP前后的相对冷湿期。自2.0 ka BP开始,人类活动的影响渐趋于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