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西方劳工地理学研究进展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与新古典工业区位论和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地理学论将工人视为一种生产要素和抽象劳动力不同,劳工地理学将工人视为具有能动性的社会主体,研究工人如何按照自身的意愿创造有助于自身生存和再生产的空间。这种劳工认识论的转变在国际经济地理学界产生了极大和持续的反响,促使劳工地理学发展成为具有独特概念体系的经济地理子学科。本文梳理了近20年西方劳工地理学的研究进展,围绕工人能动性的概念、表现形式、形成机制以及它与空间、尺度、地方、全球生产网络之间的关系展开分析。最后基于劳工地理学前沿问题的分析,认为中国劳工地理研究应重点关注中国特色工会体制下工人能动性的构成、经济地理影响与形成的地域条件,并探索有助于社会升级的制度安排。开展劳工地理研究有助于拓展经济地理学的劳动力研究范畴,对认识中国市场经济深入发展时期面临的劳资矛盾和探索共享发展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2.
分析了粤东北山区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研究其区域旅游资源组合层次,提出应从纵、横向上对粤东北山区进行资源的有机整合.基于五华县"山、水、泥"生态旅游资源组合优势以及客家文脉之旅的区域组合优势,探讨如何从客家文脉、资源布局、线路组织、产品开发、精品培育、建设管理等多个方面的组合战略,促进五华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科学合理开发利用粤东北山区独特资源,盘活山区旅游区位非优区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3.
能动性视角下中国新工人空间生产的研究框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新马克思主义空间政治理论对劳动力地理的研究经历了从阶级斗争地理到劳工地理的转变。阶级斗争地理强调资本主导的空间生产发源于资本主义阶级斗争,劳工地理研究则将劳动力视为与资本一样具有“时空修复”能力的行为主体,工人能动性开始受到广泛关注。中国正在崛起的新兴产业工人——农民工群体,随着社会进步和代际变迁,其在权益焦点、表达方式及实践效能等方面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并不断以其特有的“时空修复”改变既有的劳动关系和塑造自身的经济地理景观。论文将研究视角接续到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生产理论中,尝试构建能动性视角下的中国新工人空间生产研究框架。能动性视角是一种批判性视角,在日常空间实践过程中,抗争的生产与再生产政治、融入的生活政治和创造的身份政治构成新工人空间生产的能动机制,并在全球化、在地等外部机制推动下,三元机制互动形成新工人感知空间、构想空间、生活空间等3类空间生产的基本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社会关系格局和地方劳动力市场管制体制的重构。最后,论文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新工人空间生产的机制及其经济地理重构的关系研究、新工人能动性的区域差异研究、新工人能动性与地方劳动力市场管制体制的互动研究、乡村回流劳动力的能动性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