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43篇
大气科学   34篇
地球物理   63篇
地质学   84篇
海洋学   11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在2m3等温云室中进行了塑料小泡压爆及超声速气流在过冷雾中产生冰晶性能的试验,在-1℃到-17℃温度范围内测试其产生冰晶效率。发现这两种方法均能在过冷雾中产生大量冰晶,直到-1℃。在-8℃时每升空气产生的冰晶为1011-1012量级。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催化过冷云雾的方法,很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2.
一个用于人工冰核研究的2m3等温云室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介绍了一个以研究人工冰核为主要目的的2m~3等温云宝及其结构、测量仪器、实验程序及性能特点。井用对三种不同配方发生的碘化银气溶胶成核率检测结果与国外同类云室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已进行的各种试验表明,云室性能稳定,重复性好,是进行人工冰核研究的有效的专用设备。  相似文献   
203.
正确判别室内断层位移测量的干扰因子是识别地震异常信息的前提。本文以新丰江站为例,详细叙述了干扰因子的判别方法及其影响方式。认为在诸多干扰中降雨对水准,温度对基线的短期影响是室内断层位移测量首要考虑的干扰关系,并提出了对短期干扰效应和长期干扰效应使用不同的排除干扰方法。 作者还提出以断层活动矢量的误差园作为识别地震异常信息的标准,并在该区的3次中强地震中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204.
本文简要地评述了大气中冰核的起源和活化机制,并与云中冰晶形成的观测研究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5.
新生代以来,欧亚与印度两大板块间的碰撞拼合及后续的汇聚挤压塑造了现今青藏高原的高海拔地形地貌和巨厚地壳。位于青藏高原最北缘的榆木山构造带,其内部构造变形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记录了地球最新演化历史过程中,构造、剥蚀和气候变化之间的复杂关系。长期以来,其构造成因和属性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对最近完成的深地震反射剖面的初步处理,其反射剖面初步揭示了榆木山构造带的深部地壳结构:榆木山构造带之下莫霍面深度为45~48 km,整体由北向南加深;同时,深部反射和地表层析速度成像结果显示榆木山下方存在明显的反射透明区、高速异常体,结合地表地质调查,推测其可能为花岗岩体,同早古生代祁连洋的闭合有关;在榆木山构造带之下存在明显的壳内滑脱面,推测其隆升受控于两条背向逆冲断裂带的控制。本文同时结合其他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初步提出了青藏高原北缘的演化模型,为青藏高原北缘的向北扩展、盆山耦合及块体间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6.
成都平原内汶川Ms8.0级地震的地表变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大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推覆构造带上,除映秀—北川断裂、灌县—江油断裂上各形成240 km和72 km 长的地表破裂带外,可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什邡市师古镇附近形成一条弱地表破裂带.成都平原内的地震地表破裂带与龙门山区的2条地震破裂带构成倾向北西的叠瓦状逆断裂地震地表破裂系统.野外调查发现,师古镇南肖家院—庆云庵建筑物严重破坏带、水渠跌水、地表褶皱、喷砂和地裂缝带走向30°,延伸长度约7.5 km.探槽开挖表明,地表地震褶皱陡坎下的地层发生弯曲变形,汶川地震使断层上盘的地面和最新地层褶皱隆起0.2 m.TC2探槽中的粘土层底面褶皱隆起0.4 m,它可能记录到汶川地震之前另外一次与汶川地震大小相当的古地震事件.浅层地震勘探资料表明,平原区出现地震地表破裂的位置不仅存在晚更新世活动断裂,而且伴生有第四纪活动褶皱.  相似文献   
207.
芦山地震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前缘.关于芦山地震的发震断层,有的认为是前山断裂——双石—大川断裂,有的认为是山前断裂——大邑断裂拟或其他隐伏断裂,发震断裂究竟是哪条断裂以及芦山地震是不是汶川地震的余震?目前仍存在较大争议.震后穿过芦山地震区完成了一条长近40km的深地震反射剖面,以确定芦山地震的发震构造.反射剖面显示浅部褶皱和断裂构造发育,在上地壳存在6条逆冲断裂,下地壳存在一条非常明显的变形转换带,在深度16km左右还存在一个滑脱层,浅部的6条断裂最终都归并到该滑脱层上.参考主余震精定位结果,芦山地震的发震断裂应该是位于双石—大川断裂和大邑断裂之间的隐伏断裂F4,F2和F3断裂受控于发震断裂而活动,形成剖面上"Y"字型余震分布现象.隐伏断裂F4属山前断裂,不是前山断裂,因此芦山地震不是汶川地震的余震.  相似文献   
208.
浅层反射地震方法是城市活断层探测常用的技术,但在基岩埋深比较浅的地区,往往只能识别出基岩顶面的反射波,而仅根据反射地震剖面上单个同相轴的变化很难准确判定断层是否存在.浅层地层的错断往往会引起速度的横向变化,利用高分辨折射地震方法采集的数据,应用层析成像方法获得的速度剖面,能够反映地下速度结构的变化,可以从另一方面揭示浅层断层存在的可能性.在四川某地,将这两种方法同时应用于活断层浅层地震勘探中.结果表明,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浅层反射地震勘探方法在基岩埋深较浅地区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9.
介绍了用于副矿物中岩浆包裹体研究的油浸淬火法、与显微热台直接观察法相结合的显微热台淬火法及适用于具体有较高压力包裹体的高压气体淬火的主要优点,方法原理和要领。  相似文献   
210.
1984年4月25至27日在乌鲁木齐召开了新疆1:100万土地利用图编制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是为落实中国科学院开发新疆规划会议提出的关于《新疆农业自然资源图编制》课题任务的一部分。参加编图的中国科学院新疆地理所、新疆大学地理系、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系等单位的编图人员出席了会议(兵团勘测设计院二分院的同志因出野外缺席)。自治区土地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