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2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38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界定了大武夷山区域的范围,阐述了其生态特征及其地位.对其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1)自然保护区呈分散性岛状分布,具明显的岛屿生物地理学特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功能受到明显限制;(2)自然保护区的生境还未得到根本改善,许多重点保护物种仍呈减少态势;(3)自然保护区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矛盾较突出.提出了大武夷自然保护区群网建设的概念性设想以及需要着重解决的5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2.
论述了自然保护区在生态建设中的作用、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分布、福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类型及其分布,提出了自然保护区群网建设的必要性.针对保护区建设的现状,提出了现阶段的工作重点:⑴建立自然保护区之间的群网关系;⑵开展自然保护区群网建设与研究工作;⑶保护区群网建设与森林涵养水源的重大意义和保护区域水的生态安全和生态效益;⑷保护区群网建设与发展循环经济;⑸主导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⑹统一落实经费筹措;⑺加强部门、人员协调;⑻配合生态省建设工作·从而促进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和生态工程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3.
融合小波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研究区内不同尺度上决定区域生态信息分异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起伏度在研究区中起总体控制作用,坡度的作用有一定范围,人类作用有明显表现.该方法可有效地分解出不同尺度上各作用因子的作用强度,有可能进一步拓展应用于生态信息研究.  相似文献   
24.
大武夷自然保护区群网建设设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界定了大武夷山区域的范围,阐述了其生态特征及其地位.对其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⑴自然保护区呈分散性岛状分布,具明显的岛屿生物地理学特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功能受到明显限制;⑵自然保护区的生境还未得到根本改善,许多重点保护物种仍呈减少态势;⑶自然保护区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矛盾较突出.提出了大武夷自然保护区群网建设的概念性设想以及需要着重解决的5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5.
福建省富营养化水库沉积物磷形态及对水体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3年7月至2004年4月,每季度对武汉市南湖大型底栖动物进行定量和定性的采样分析,共发现大型底栖动 物30种;优势种为霍甫水丝蚓和刺铗长足摇蚊,均呈聚集分布;大型底栖动物的年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4437 ind/m~2和 17.79 g/m~2,其密度和生物量春季最高,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和 Margalef 多样性指数的年均值分别为1.515和 1.123.比较分析了南湖大型底栖动物组成的历史变化,对水环境进行了生物学评价,并提出了南湖大型底栖动物合理利 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26.
融合小波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研究区内不同尺度上决定区域生态信息分异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起伏度在研究区中起总体控制作用,坡度的作用有一定范围,人类作用有明显表现.该方法可有效地分解出不同尺度上各作用因子的作用强度,有可能进一步拓展应用于生态信息研究.  相似文献   
27.
根据近年作者及国内相关研究数据,分析茶园生态系统中各子系统Al的库容、循环流量和速率,提出茶园生态系统Al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模型.生态系统Al的惰性库、调节库和活动库之比为10 000∶200∶1;Al的内外循环量都很大,分别达51.89 kg.hm-2.a-1和33.48kg.hm-2.a-1;调节库和活动库Al的周转速率非常快,年更新率分别达0.34%和55.48%,体现了其他生态系统所没有的特别高的Al循环特征;茶园Al循环导致了土壤的加速酸化、无机态Al向有机结合态Al的转化和生态系统中有机结合态  相似文献   
28.
闽东南沿海一些地理环境特征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郑达贤  陈佳源 《地理学报》1991,46(4):405-414
本文认为,闽东南沿海的气候为南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土壤属半干润老成土;原生植被不可能是湿润季雨林,而可能是具有旱生特征的常绿硬叶阔叶和针叶混交林或森林灌丛;在土地利用上以旱作为特征,应把该区与台湾海峡一起作为一个自然区划单元划出,建议称为闽东南沿海与台湾海峡半岛岛屿州。  相似文献   
29.
在闽中山地的穆阳溪流域上游区域广泛分布着海拔600 m左右、800 m左右和1000~1200 m三级残余古地形面.这些残余古地形面是闽中山区宝贵的土地资源.本文分析了该区域残余古地形面的地貌特点、成因及其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30.
福建滨海木麻黄林下土壤性质的变化及其林带更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达贤  沙济琴 《地理学报》1994,49(4):345-35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