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6篇
  免费   350篇
  国内免费   562篇
测绘学   207篇
大气科学   404篇
地球物理   302篇
地质学   876篇
海洋学   364篇
天文学   51篇
综合类   114篇
自然地理   190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4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3篇
  193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32 毫秒
501.
我国野外现场金快速分析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文广  郑景宜 《矿产与地质》2001,15(Z1):486-489
综述了我国具有特色的野外快速分析金方法,对于黄金勘探、开发取得较好的成效,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02.
郑建平 《广东地质》1998,13(4):37-42
阳江市平冈地区断裂是北东向恩平-新丰深断裂带西南段海陵-苍城断裂带的组成部分,形成于加里东期,经历了华力西-印支期,燕山期,新生代仍有明显活动。  相似文献   
503.
气象卫星遥感预警福建省森林火灾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NOAA卫星遥感资料,研究森林防火期内森林植被的干燥指数的变化,结合分析相应的森林火灾的资料,做出福建省森林火险等级空间分布,应用福建省地理信息系统,根据高火险等级的地理位置,预警该地可能发生森林火灾。  相似文献   
504.
祁秀香  郑永光 《气象》2009,35(11):17-28
2007年夏季川渝地区及江淮流域持续性降水、极端强降水和强对流事件频发.利用强暴雨发生时段2007年6月28日至7月26日逐时FY-2C红外TBB资料对这两个地区及周边区域(25°~38°N、100°~130°E)进行普查,共获得570个生命史≥3小时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CS).MCS的定义为-52℃ TBB闭合等值线内TBB≤-52℃的面积≥400km~2,不区分形状与生命史.MCS识别由计算机自动完成,MCS追踪由人工完成.普查结果发现,云南西北部至四川西部、四川东部与重庆、云贵高原东部和广西北部山区至洞庭湖、淮河流域四个区域是MCS活跃区,但淮河流域又有三个波动状MCS活跃中心.普查区域内总体MCS和川渝地区活动最频繁的MCS持续时间为3~7小时,但江淮流域活动最频繁的MCS生命史为4~9小时.按时间尺度将570个MCS分成三类,第一类MCS生命史3~5小时,第二类MCS生命史6~11小时,第三类MCS生命史≥12小时.三类MCS的地理分布特征及触发机制各不相同:第一、二类MCS在西太平洋副高平均位置的内、外侧都有发生,它们的发生、发展及移动受中尺度因素影响明显,可能与地形、中尺度辐合线等有关;第三类MCS发生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平均位置的外侧,其发生、发展及移动路径受天气尺度环境控制因素显著.三类MCS日变化具有明显不同的日变化特征.三类MCS的形成高峰都出现在午后.第一类MCS无显著的夜发性特征,第二、三类MCS有较显著的夜发性特征.第一、二类MCS在午后最活跃,但第三类MCS活动最活跃时段在下半夜(18UTC).川渝地区和江淮流域的MCS都具有多峰型日变化特征,但二者的活跃时段有所不同.本文还给出了2个引发强降水的MCS典型个例及1个长生命史MCS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505.
北京一次罕见夜间突发性强增温事件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然  郑永光  陈敏 《气象》2020,46(4):478-489
夜间降温是正常的地表气温日变化,但统计表明北京及周边地区冬半年时常出现入夜后气温不降反升的现象,甚至出现了小时升温超过10℃的剧烈增温事件。这种增温具有明显的突发性,且很快转为降温,常对业务预报造成困扰。2010年11月26日夜间冷锋过境该区域造成了最强达12℃·h^-1的夜间急剧增温事件,与气候统计结果相比,该次增温幅度和影响区域范围非常罕见且极端。文章对其进行了详细诊断分析,使用的资料包括自动气象站、常规地面和探空、铁塔、卫星、风廓线雷达等观测资料和美国环境预报中心(NCEP)最终分析资料。分析结果表明:该次过程对流层低层有非常显著的冷平流;垂直速度诊断、卫星和风廓线雷达观测都表明,对流层中低层都存在显著的强下沉运动;铁塔观测和北京探空观测演变都表明增温过程中近地面大气有显著的湍流运动。分析此次罕见过程的机理包括三个方面:高原地区地面位温显著高于平原地区(二者最大可差10 K),是该次罕见增温事件形成的首要条件;强下沉运动使得低密度高位温空气强迫下沉到边界层,是增温必要条件;强湍流混合作用则是地面空气增温的必要机制。估算结果表明,边界层急流伴随的强湍流混合可引起约8℃的罕见地面空气增温。最后,给出了该次事件的机理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506.
玛因鄂博韧性剪切带位于阿尔泰山南缘额尔齐斯大断裂东段,玛因鄂博断裂以北,带内岩石糜棱岩化强烈,线理、面理构造发育,局部剪切变形明显部位发育S-C组构、σ型和δ型残碎长石斑晶系,均指示为左行韧性剪切变形.带内变形岩石宏、微观特征显示:玛因鄂博韧性剪切带是以压扁变形为主的左行剪切变形,韧性变形深度相当于地壳10~15km深处,温度约300~450℃,压力在0.25~0.40GPa,是一种发生在地壳中-浅构造层次和中-低温度、中等压力条件下的韧性-脆性变形,其变形变质作用相当于中低绿片岩相,局部达高绿片岩相;剪切主应力方向为NEE向,约83°.剪切位移量和剪切带宽度大致相当,总剪切位移量约9.2~11.5km.该韧性剪切带的剪切活动持续时间较长,高峰期为290~270Ma,而其最后结束时间为230Ma左右.  相似文献   
507.
郑子平  刘培红  奉友新 《气象》1983,9(2):28-28
井冈山地处湘赣边界罗霄山脉的中段,地形复杂,平均拔海高度在1200米左右。 1982年2月初,受寒潮侵袭,从2月3日至14日连续降雨和冰粒,气温渐降。日平均气温由12.7℃降到-1.2℃。过程降温13.9℃,极端日最低气温为-2.1℃。过程降雨(雪)量为136.0毫米,日最大降雨(雪)量为31.9毫米。在此同时,2月  相似文献   
508.
2015年6月1日21:30左右长江湖北监利段发生"东方之星"客轮翻沉特大事故。本文根据事发周边陆地区域现场天气调查结果,结合卫星和雷达观测资料分析认为,6月1日21:00-21:40左右事发江段和周边区域发生了下击暴流导致的强烈大风灾害,最强风力超过12级,并具有空间分布不连续、多尺度和强灾害时空尺度小等特征。事发周边区域北部受中气旋影响陆地区域(顺星村、老台深水码头、四台村养猪场附近、新沟子养鸡场附近等)灾情较南部阵风锋及其后侧下击暴流影响的陆地区域更为显著。综合雷达观测资料和现场调查资料分析判断多数调查点灾害为显著微下击暴流所致,其中老台深水码头有龙卷发生的可能。导致此次风灾的强对流风暴气流具有显著的多尺度性;事发周边区域北部的四台村养猪场附近树林中同时发生了多条相邻的微下击暴流条迹,呈现出辐散和辐合交替分布的特征,展示了此次强对流风暴中大气运动的复杂分布特点。虽然下击暴流会伴随中小尺度的涡旋特征,但此次现场调查发现的与下击暴流相联系的辐合特征水平尺度仅几十米,远小于弓形回波两端的书挡涡旋或者中涡旋等几千米级的水平尺度。  相似文献   
509.
郑和文  朱全明 《气象科学》1991,11(4):457-463
本方法是针对江苏抗台防涝的需要,重点解决当台风进入“台风暴雨警戒区“时必须作出:本省是否有大于100毫米和200毫米的降水?如有,则全省过程总雨量最大能下多少?落区、落时?在因子选取方面,是紧紧围绕着台风暴雨发生的基本物理因子和有利的环境场,通过普查和人机结合筛选出优异的预报因子,最终用逐步回归的数学统计模型建立出相应的五个预报方程。它们的历史拟合和预报实践能力均是理想的。  相似文献   
510.
2017年5月20—22日,受高空槽和切变线影响内蒙古地区的天气过程有利于实施增雨作业,此次过程中共开展飞机增雨作业16架次,地面作业209次,作业影响区总面积为56 996 km2,增雨总量为16 116万吨。该文运用云降水精细化分析处理系统(简称CPAS系统),利用多普勒雷达数据、FY2卫星反演产品、GRAPES模式产品、探空等资料,对此次过程的作业需求、天气形势、云系结构、作业效果进行了详细分析。此次增雨作业效果良好,有效缓解了旱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