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2篇
  免费   438篇
  国内免费   583篇
测绘学   230篇
大气科学   472篇
地球物理   433篇
地质学   917篇
海洋学   371篇
天文学   52篇
综合类   133篇
自然地理   215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4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3篇
  193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81.
近55年中国大陆地区降水突变的区域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中国大陆1951~2003年160站较为完整的降水观测资料,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和小波分析方法,确定了中国大陆不同区域降水突变事件的大致时间,研究揭示了近55年中国大陆降水突变事件变化的区域特征。得出如下结论:(1)近55年来,中国大陆年平均降水量正在逐步减少。华北地区、四川盆地和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减少明显。年降水量增加的区域位于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另外,西北部分地区和青藏高原南部略有增加。(2)中南地区和青藏云地区年降水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出现突变,华北地区降水突变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东北地区突变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华南地区降水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出现突变。  相似文献   
182.
中国西北地区云的分布及其变化趋势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1983年7月—2001年9月ISCCP D2云的月平均资料,针对西北地区15种不同类型云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中、低云量之和以及高云量在3个气候子区的多年变化趋势,初步探讨了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水层云、冰层云、水雨层云、冰雨层云和深对流云的光学厚度和云水路径值最大;水层云主要出现在天山山区、北疆地区和陕西南部,冰层云主要出现在北疆地区,水雨层云、冰雨层云和深对流云以及水高层云、冰高层云、卷层云的云量高值区在天山—昆仑山—祁连山一带以及陕南和/或陇南地区,因此上述地区也是有利于人工增水作业的地区。近20年中,高云量在3个气候区都呈明显下降趋势,中、低云量之和则呈上升趋势。西北地区云与地气系统之间可能存在这样一个过程:地面气温的升高,促使地面蒸发加剧,从而导致中、低云量增多而使降水增多,同时高云云量减少。  相似文献   
183.
在婺源大鄣山卧龙谷景区、鸳鸯湖景区、月亮湾景区、城区和部分村庄选取7个能够代表当地生态环境特征的监测点,进行为期2 d的负离子浓度、温度、风向、风速、空气相对湿度和气压流动监测,并与南昌城区负离子浓度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初步分析了负离子分布规律,以及负离子与首要污染物(PM10)的关系.分析结果认为,负离子浓度与植被覆盖率、海拔高度呈正相关,与首要污染物浓度呈负相关;风景区的负离子浓度高于城区:植被状况与瀑布对负离子的空间分布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84.
围绕林业院校制定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时如何发挥学校优势的问题,重点讨论了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措施的确定,以及课程体系的设置。  相似文献   
185.
简要介绍了空间信息多级网格的核心思想以及网格编码系统,利用Visual Basic开发工具和美国ESRI公司的MapObjects控件,通过空间点坐标、基本网格行列号、网格级别和编码间的转换关系,实现了在地图空间数据基础上生成多级网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6.
针对天然地基承载力较低而设计要求的承载力较高、沉降变形要求又比较严格的地质条件,采用CFG桩复合地基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结合具体工程实践,对CFG桩复合地基设计计算、施工技术、处理效果等方面作了较全面的介绍。  相似文献   
187.
对藏北羌塘盆地南缘色哇地区的三叠纪与侏罗纪地层进行研究,在下侏罗统曲色组之下发现了一套以灰岩为主的地层,建立了索布查组,该组下部产晚三叠世腕足类、双壳类、六射珊瑚,上部产早侏罗世菊石,因此确定索布查组地质时代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三叠系-侏罗系界线应在索布查组之内,三叠系与侏罗系可能为整合接触。  相似文献   
188.
本文在阐述北京城市地质工作和地质遗迹景观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地质公园建设实例,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当地居民就业、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提升地学旅游品位和公众保护地质遗迹意识等三个方面论证了地质公园在保障城市经济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有力阐明了开发利用地质遗迹景观资源是北京城市地质工作服务的一个新方向。本文还提出了今后北京地区地质遗迹景观资源开发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89.
早中生代的扬子大陆向华北大陆的深俯冲碰撞作用以及中、新生代的华北东部岩石圈减薄作用是国际大陆动力学问题研究的两个热点。然而,把它们有机联系起来,探讨深部岩石圈演化动力学过程的研究还很少。报道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先导孔(CCSD-PP1)橄榄岩的矿物岩石化学分析结果。这些橄榄岩亏损玄武质组分(如低w(CaO+Al2O3)、高Mg^#等),并经历了中元古代来自软流圈的碳酸岩熔体的交代作用和早中生代的超高压再平衡过程。结合已发表的华北捕虏体橄榄岩资料,对这一橄榄岩的原始地幔属性进行了分析。发现CCSD-PP1橄榄岩与华北古老岩石圈地幔组成相似,是早中生代来自华北岩石圈的构造侵入体。早中生代华北岩石圈的伸展减薄与苏鲁超高压变质岩石的折返提供了早期软流圈物质上涌的构造体制。  相似文献   
190.
地震活动热红外异常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屈春燕  单新建  马瑾 《地震研究》2007,30(2):113-119
对地表热红外辐射的基础理论和各类地物的热红外辐射特性进行了简略介绍;对地形地貌、地物类型和气象等非震因素对地表热红外辐射的影响及地表热红外亮温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各类非震因素的去除方法进行了探讨。初步认为,充分研究活动构造区带在各类非震因素影响下的热红外影像特征,掌握无震条件下的红外亮温时空演化过程,建立红外亮温变化的基准模型及各类非震因素的扣除模型,将有可能较好地排除非震因素的影响,检测出与地震活动有关的热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