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4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篇 |
大气科学 | 1篇 |
地球物理 | 3篇 |
地质学 | 8篇 |
自然地理 | 9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2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2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4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13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32.
横断山地区是中国今后生态保护、清洁能源生产、川藏和滇藏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的重要布局区.这里高山峡谷纵横,气候和植被分布区域性与垂直地带性显著,孕灾环境复杂,亟待开展横断山地区气候-植被区划,以便有效服务于农业生产与生态建设、山地灾害风险防范和重大工程建设等国家需求.为此,本文基于横断山地区最新划界成果,采用横断山地区及其周边122个气象站点1990~2019年气温、降水量、气压、日照时数、风速、相对湿度等地面观测数据和高精度土地覆被类型遥感反演数据,制定了适用于横断山地区高山峡谷复杂大地貌格局、气象站点稀少、气候和植被分异显著等综合自然地理特征的气候-植被区划方案,并将横断山地区划分为5个温度带、20个干湿区、55个植被小区.该气候-植被区划方案分别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日数、年干燥度指数、主要植被类型作为划分温度带、干湿区、植被小区的主要指标,且以≥10℃积温、最冷月气温、最暖月气温等为辅助指标.与之前区划方案相比,本方案遴选并优化了适用于横断山地区复杂地形的薄盘光滑样条气候空间插值模型;结合地理探测器,科学厘定了存在争议的气候带(区)间区划指标阈值;提出逐步降尺度窗格划... 相似文献
33.
喜马拉雅山脉中段的珠穆朗玛峰等地,海拔高差巨大、生境复杂多变、土地覆被类型多样且植被垂直带谱完整,是全球范围内研究土地覆被垂直变化的理想场所。本文基于30 m空间分辨率的土地覆被数据(2010年)和DEM数据,在ArcGIS和Matlab平台的支持下,提出并运用脊线法、样带法和扇区法3种山地南北坡划分方法,研究了喜马拉雅山土地覆被垂直分布与结构差异。结果表明:①山地土地覆被分布具有明确的垂直地带性结构特征,喜马拉雅中部土地覆被垂直带谱为南六北四式,土地覆被垂直带谱中具有人类活动的特点。②南北坡之间的土地覆被垂直带谱差异明显,南坡土地覆被类型完整多样,北坡相对简单;对同类型土地覆被而言,南坡较北坡分布高程低、幅度宽。③依据各类型分布面积比随海拔变化情况,土地覆被类型在南北坡上的垂直分布可分为4种模式:冰川雪被、稀疏植被和草地为单峰分布型,裸地为南单峰北双峰分布型。④3种划分方法中,南坡的土地覆被垂直带结构具有相似性,而北坡的土地覆被垂直带结构存在差异,扇区法较好地反映了土地覆被自然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34.
地理科学与资源科学的国家智库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理科学与资源科学智库建设在地理科学与资源科学发展及学科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建所80年来,地理科学与资源科学智库为传播人类文明、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和持续利用、维护国家和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回顾了80年来、尤其是2000年以来地理资源所在高端智库建设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以时间为主线,总结了智库建设的重点领域及特色方向,包括综合科学考察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国家重大区划与规划、国情分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新型城镇化与城市群建设、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与美丽中国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与国家安全、生态环境保护与科技防灾减灾等方面研究和决策服务;提出要继续瞄准国家发展战略需求,继续提升智库建设在研究所发展与学科建设的战略地位、围绕国家“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对标SDGs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建好智库,围绕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和应急重大事件建好智库,强化地理模拟技术和智能化技术对智库建设的技术支撑,以智库建设推动地理科学与资源科学建设。力争通过5~10年努力,把研究所建成最具影响力的国家高端智库,成为生产智库产品和支撑国家发展决策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35.
自然地理学创新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自然地理学自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建立以来一直是立所的核心学科,长期以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为使命,在综合自然地理、气候、地貌、水文、土壤地理、生物地理、化学地理等各学科领域取得一批重要科技成果和进展,奠定了自然地理各分支学科在国内外的优势,为国家科技创新、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回顾了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自然地理学的创新发展历程,总结了自然地理学取得的学术成就与标志性进展,并展望了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自然地理学未来发展,提出以陆地表层要素—过程交互作用机制,陆地表层格局动态研究,陆地表层系统过程的综合集成与模拟,陆地表层系统有序人类活动的可持续范式和调控机制为核心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6.
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土地覆被的垂直分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aracterized by obvious altitudinal variation,habitat complexity,and diversity in land cover,the Mt.Qomolangma region within the central Himalayas is one of the most sensitive areas to climate change in the world.At the same time,because the Mt.Qomolangma region possesses the most complete natural vertical spectrum in the world,it is also an ideal place to study the vertical structure of alpine land cover.In this study,land cover data for 2010 along with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ata were used to define three methods for dividing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slopes in the Mt.Qomolangma region,i.e.,the ridgeline method,the sample transect method,and the sector method.The altitudinal distributions of different land cover types were then investigated for both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slopes of the Mt.Qomolangma region by using the above three division methods along with ArcGIS and MATLAB tool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land cover in the study region was characterized by obviously vertical zonation with the south-six and north-four pattern of vertical spectrum that reflected both the natural vertical structure of vegetation and the effects of human activities.From low to high elevation,the main land cover types were forests,grasslands,sparse vegetation,bare land,and glacler/snow cover.The compositions and distributions of land cover types differed significantly between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slopes;the southern slope exhibited more complex land cover distributions with wider elevation ranges than the northern slope.The area proportion of each land cover type also varied with elevation.Accordingly,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different land cover types on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slopes could be divided into four categories,with glaciers/snow cover,sparse vegetation,and grasslands conforming to unimodal distributions.The distribution of bare land followed a unimodal pattern on the southern slope but a bimodal pattern on the northern slope.Finally,the use of different slope division methods produced similar vertical belt structures on the southern slope but different ones on the northern slope.Among the three division methods,the sector method was better to reflect the natur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land cover. 相似文献
37.
我国西南由近南北向相间排列的一系列高山峡谷组成的横断山区,自然条件复杂而独特,素以“纵谷区”著称于世。 横断山区处于第一二级地势阶梯转折位置,具有高原、山地、河谷和盆地等地貌类型,往往呈相间交错排列。山地垂直自然带普遍发育,生物区系成分的南北交流混杂, 相似文献
38.
青藏高原自然地域系统研究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青藏高原是一独特的自然地域单元。受大气环流和高原地势格局的制约,形成了高原温度、水份状况地域组合的不同,呈现从东南温暖湿润向西北寒冷干旱的变化。高原自然地域系统的划分遵循生物气候原则,即地带性原则,按照温度条件、水份状况和地形差异依次加以划分。以日均温≥10℃的日数作为主要指标、最暖月均温为辅助指标,划分出高原亚寒带和高原温带两个温度带;以年干燥度为主要指标、年降水量为辅助指标,区分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早等不同水份状况的地域类型。青藏高原自然地域系统的修订方案为:2个温度带、10个自然地带、28个自然区。 相似文献
39.
关于陆地系统科学的若干认识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黄秉维先生最近提出,地球系统科学是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基础。在地球系统科学所包括的陆地、海洋、大气3个子系统中,陆地系统最复杂,但研究的深度最欠缺,应在中国着力开展陆地系统科学的研究。本文就陆地系统科学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陆地系统科学的对象和性质、研究方法论、时间尺度以及基本构架等方面的问题,阐述了学习黄秉维先生学术思想的心得和体会。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