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36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7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根据SAR信号对干燥地表的穿透性能,在对罗布泊湖盆区域复杂散射机制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野外考察和实验室测量的数据,利用双层散射结构模型对湖盆区域的微波散射特性进行描述,并对次地表稳定沉积物的体散射分量进行模拟.为了对模型进行验证,本文利用Cloude极化分解方法将ALOS PALSAR数据进行散射机制的分解,并以体散射贡献量作为标准数据,与模型模拟的结果进行对比,得到的水平和垂直极化方式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62%和1.68%,证明了模型的可用性和有效性.同时,对模型的相关参数进行扩展分析,结果表明,次地表稳定沉积物是罗布泊古湖盆演化结果的直接反映,沉积物的含盐量是罗布泊"大耳朵"特征形成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2.
范湘涛  卢华复  阎福礼  郭华东  邵芸 《地质科学》2002,37(3):257-263,287,T001,T002
通过新疆库车县北航天飞机TM和SIR-C/X-SAR图像的处理,利用多参数雷达图像对浅覆盖物下隐伏构造的探测能力,从雷达图像上提取研究区低序次的构造信息,以此分析左行走滑活动相关变形产生的正、负花状构造的地面特征。采用分数维分析方法,研究不同冲积物图像表面的粗糙度特征,确定了库车冲断带前缘在库车县北向西端延伸的位置。显示出多波段多极化成像雷达对新构造的识别能力,从而确定库车冲断带前缘的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33.
中等分辨率成像光谱仪(CMODIS)具有34个光谱段,包含了从可见光、近红外、短波红外和热红外波段的波谱信息.本文结合2002年5月在北京地区开展的地面同步观测实验,对CMODIS数据质量进行了初步分析与评价,并对其在土地利用覆盖和水体污染分布监测等方面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研究结果说明,CMODIS 数据质量达到了应用要求,可正确地反映不同地物类型的波谱响应.  相似文献   
34.
邵芸  谭衢霖等 《地球物理学报》2002,45(C00):205-213,T001
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是一种最新的大地形变测量遥感技术方法,本文对差分干涉技术的原理及具体实现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讨论了差分干涉测量结果的误差。利用欧洲空间局1996年4月15日获取的ERS-1数据和4月16日获取的ERS-2数据,以及1997年12月2日获取的ERS-2数据,应用差分干涉测量技术对发生于1997年11月8日的西藏玛尼地震进行了提取区域形变场的应用研究,从得到的变化检测条纹图中可识别出地表破裂带,还可定量推算震中周围和两条断裂带附近的变形情况,差分干涉测量结果与地面调查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35.
利用航天飞机3号SIR-C数据对额济纳旗北部中-蒙交界处浅层地下水的分布与形成原因进行研究,分析了在SIR-C图像上呈亮条带的机理,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浅层地下水区能被ISR-C图像特别是L-HV以及L-HH极化以亮黄色强烈显示,这是与该带地下水位浅,植被长势好,植被固沙形成沙垄等因素造成雷达波体散射以及后向散射强烈所致;(2)在研究区的中-蒙交界段正是地形由缓向陡转折处,这是与拉张正断层原因导致中方上盘相对下降,并在此处具备储水条件有关。(3)雷达遥感能敏感地探测到微地形的变化,可很好地反映地表植被分布和地表及次地表水分,使其在干旱区应用研究具有极大的优势,此研究可能为西部干旱区寻找浅层地下水提供一条快捷,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36.
海洋环境微波遥感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芸  张风丽  田维  王世昂  谢酬  宫华泽 《遥感学报》2009,13(S1):154-159
介绍了微波遥感技术在海洋环境污染, 如藻类暴发、溢油污染监测中的应用原理、方法, 并对近年来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利用微波遥感技术完成的几个海洋环境污染事件典型案例监测进行了介绍,最后对海洋环境微波遥感监测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7.
基于小波变换和局部相关系数改进IHS变换的图像融合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得到分辨率高、光谱畸变小的融合图像,该文根据图像处理理论和小波变换的时频局部 特性,采用Quickbird数据,对多光谱波段经IHS变换的I分量和全波段图像分别进 行小波分解,用全波段图像经小波分解得到的高频系数替换I分量小波分解的高频系数, 替换时根据图像的地物光谱特性引入局部相关系数进行有选择的高频替换.经过IHS反变换得到空间分辨率高且没有光谱畸变的融合图像.  相似文献   
38.
合成孔径雷达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以其全天时全天候的观测能力在地表目标识别、灾害监测等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高分辨率、全极化等各类先进SAR载荷卫星的发展日新月异。相对而言,微波与地物目标的相互作用机理仍有待深入研究。在可控无电磁干扰的测试环境下开展典型目标微波特性测量实验,可以再现SAR卫星电磁波与地物目标的相互作用过程,有效提升微波电磁波与典型地物目标相互作用机理的认知水平。本文基于“陆地目标微波特性测量与仿真成像科学实验平台”,在可控环境下对两种典型的人工目标(金属球与四旋翼植保无人机)以及典型自然地物(水稻)目标分别开展了全频段微波散射特性测量与多波段、多极化、多入射角、多方位角成像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金属球的雷达散射截面积RCS(Radar Cross Section)测量值精度较高,在2.5 GHz以上与Mie级数模拟值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09 dBsm(HH极化)与1.00 dBsm(VV极化);同时实验平台能够较好地呈现无干扰环境下目标多入射角、多方位角的散射特性。此外,由于结构特征的不规则性和介电特征的不连续性,水稻的0.8—18 GHz连续微波波谱曲线起伏变化较大,这也是导致对自然地物目标的SAR图像解译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9.
通过对内蒙古阿拉善地区的美国航天飞机成像雷达 (SIR A ,B ,C)图像和加拿大雷达卫星ScanSAR图像的分析 ,并结合LandsatMSS ,TM图像和数次大面积的野外调查 ,识别出今天风吹沙覆盖下的古河道和古湖盆 ,确立了横贯本区北部的一条古河湖串联水系系统 ,揭示了此区流沙带主要是以古河道作为通道移动的规律 .初步建立了自第三纪以来这一 30 0 0 0 0km2 地区的水系演化模式 ,确证了地质历史时期阿拉善高原曾经是湿热的河、湖众多的自然地理景观 ,初步恢复了自“青藏运动”以来的新构造运动对本区地势高、低反转的影响过程 .  相似文献   
40.
差分干涉雷达遥感在地质学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是当前雷达遥感的热点研究领域,对地质学特别是地震、火山、大地构造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文章对差分干涉雷达遥感的原理及具体实现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分析了差分干涉测量结果的误差,郑重阐述了差分干涉雷达遥感在地震、地表形变测量、火山监测、板块构造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