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36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7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在PC机上运行GAMIT/GLOBK软件包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GAMIT/GLOBK(GPS AT MIT)是由麻省理工学院等机构研究开发设计在UNIX平台工作站上运行的一种用于GPS数据处理的软件,其在处理长基线和连续时段的静态定位GPS数据方面有很多的优点。一般是由客户机程登陆到工作站上进行解算,近期也推出了面向微机的版本。笔者在进行南极GPS数据处理的过程中,进行了GAMT/GLOBK在PC机上运行的实践,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22.
含水含盐土壤的微波介电特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邵芸  吕远  董庆  韩春明 《遥感学报》2002,6(6):416-423
用微波网络分析仪测量了实验室制备的各种不同含水量,含盐量的土壤样品的复介电常数,研究了介电常数的实部和虚部与频率、盐度、含水量的关系。研究表明:频率、盐度对土壤介电常数实部的影响很小;对于某一特定土壤,其介电常数的实部由土壤的含水量决定;在较低频率范围内(f<2GHz),虚部随着频率的增大而迅速下降,高频部分则趋向于一定值,波长较长的波段,如P波段或L波段对土壤含盐程度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含盐量对虚部在较低频范围(f<5GHz)影响很大。同时,采集了内蒙古吉兰泰盐湖区的土壤样品,并测量了其复介电常数,与同步过顶的RADARSAT图像进行了相关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雷达图像记录的后向散射强度与含盐土壤复介电常数实部的相关系数为0.23,与虚部的相关系数为0.66,即雷达图像观测的含盐含水士壤的后向散射强度与土壤的含盐量相关性较高。这为利用微波遥感进行土壤盐碱化程度监测,提供了可能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3.
内波海面的电磁计算模型一般把流体力学-电磁波模型简单处理并与SAR图像模式相结合,根据电磁散射模型的计算要求,提出了一个等效的海浪谱模式,并用在电磁散射的计算,最后,用SIR-C/X-SAR在中国南海海面的内波表面图像进行了对比,对L-和X-波段具有很好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24.
有效地抑制或消除斑点噪声是SAR图像地学应用的前提,通过基于单视数SAR图像的Speckle统计特性和已发展的空间滤波算法分析。发展了一种改进的全方向动态窗口自适应SAR噪声滤波算法,该算法对处理的每一个像元可按图像边界细节划分为需要的全方向子窗口,利用相对标准差判断滤波窗口及子窗口内斑点噪声及边缘信息的存在情况,可实现滤波窗口大小动态调整和窗口内参加滤波像素的自适应选择,对ERS SAR SLC图像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单视数SAR图像具有较强的Speckle抑制能力。且可较好地保持图像的纹理边界细节信息,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5.
程晓  张艳梅  李震  邵芸 《水科学进展》2005,16(2):268-273
简单介绍了微波辐射的原理与应用现状,利用美国国防气象卫星计划DMSP F系列卫星携带的SSM/I辐射计南极地区极投影网格亮温数据进行了分析与处理。结合微波亮温等温线图和南极等高线图分析了南极地区亮温分布的特点。选取8个特征区域,对1992-2000年的日亮温数据进行了时间序列分析,分析了冰盖和冰架的亮温特性、季节和年度变化、短期波动等特征。研究表明南极大陆外围冰架和南极半岛地区的亮温呈增高趋势,而内陆冰盖地区则保持相对稳定;揭示了近年来随全球气候的变暖,南极冰架和南极半岛的融化正在加剧的趋势。  相似文献   
26.
云、雾、雨往往导致获取同步观测陆面-大气或海面-大气的遥感数据的复杂性,使得多圈层探测的遥感数据缺乏连续性、实时性、准确性和可用性。所以,多云、多雨环境一直成为遥感对陆面和海面探测与研究的瓶颈。对我国来说,只有实现在多云、多雨地区的全天候、全天时地对地观测,我国的遥感应用才能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我们提出了多云、多雨地区遥感这个概念,介绍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解决这一瓶颈问题,通过多云、多雨环境下对地观测系统数据获取与信息处理的多学科研究,提出发展适用于多云、多雨环境的对地观测系统的科学思路与方案。  相似文献   
27.
水稻生长期微波介电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植被介电常数的Debye-Cole双频色散模型,模拟计算了广东肇庆水稻试验区1996年晚稻和1997年早稻人插秧期、发蘖期、扬花期到成熟期各生长期的介电常数值,并根据计算结果,探讨了电磁波频率、水稻含水量、温度、含盐度及水稻冠层干体密度对介电常数的影响。其中,不同生长期水稻的介电常数各不相同,不同水稻类型(早稻和晚稻),介电常数的变化趋势不尽相同。电磁波频率、水稻含水量、温度和水稻冠层干体密度均对介电常数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含盐度却对介电常数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8.
邵芸 《遥感学报》2009,13(S1):95-100
简略回顾了近30 年来雷达遥感技术的发展, 详细介绍了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微波遥感研究室自成立以来在海洋、陆地生态系统、干旱环境监测、灾害监测评估等领域所取得的最新应用进展, 展望了雷达遥感技术与应用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9.
以成都市区Radarsat图像为数据源,基于雷达图像服从的分布,对城区变化存在的平滑转变和阶越转变2种类型,运用指定 的数学算子和最大似然规律进行图像变化检测。通过和实地数据对比,得到了比较理想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30.
近些年,全球极端天气事件增多、自然灾害加剧、暴力恐怖活动激增,给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危害。如何综合利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聚合分析天空地多源多维异构数据,实现精准应急服务与指挥决策,是实施"一带一路"国家重大战略的重要支撑。突发事件复杂多样,而以往的应急信息服务过于粗放,急需建立天空地协同的精准应急服务技术体系。天空地协同遥感监测精准应急服务体系构建与示范项目于2016年7月立项,将围绕地震灾害、暴恐事件、冬奥会和电网应急保障4种应急服务需求,以遥感技术为核心,协同多种空间信息技术,通过3年的技术攻关与应用示范,改变以往粗放、漫灌式的信息服务,构建新的精准应急服务技术体系,解决多源应急信息彼此孤立、割裂的难题。本文概要介绍了该项目的目的意义、总体目标、研究内容与方法、预期效益等,旨在为相关领域科研工作和后续重点专项立项提供参考,并通过交流,深入思考如何更好地实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