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39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203篇
海洋学   2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城市多媒体电子地图集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多媒体电子地图制作软件TeleAtlas3.0,结合台湾十个城市多媒体电子地图集的设计与制作,总结出城市多媒体电子地图集设计与实现的基本思路。在概述了多媒体电子地图集的发展现状以及城市多媒体电子地图集的功能后,简要地介绍了多媒体电子地图集的开发环境,详细地描述了城市多媒体电子地图集的设计与制作过程,并以《台湾电子地图集》的设计与制作为实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2.
城市多媒体电子地图集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基于多媒体电子地图制作软件TeleAtlas 3.0,结合多个城市多媒体电子地图集的设计与制作,总结出城市多媒体电子地图集设计与实现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03.
动力变形条件下Au迁移、富集的构造地球化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海南二甲金矿和广东河台金矿形成的动力学条件进行了一系列的构造地球化学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动力变形中发生了明显的力学—化学耦合作用。云母矿物变形强烈,塑性变形,定向拉长显著。黑云母发生了褪色作用,从褐色变成浅褐色甚至无色;白云母干涉色从鲜艳的蓝色变为黄色,甚至无色。随试验温度、压力条件的升高,岩石、矿物从脆性变形向塑性变形演变。动力变形还使岩石和矿物中的元素呈现化学迁移和富集作用:云母矿物中的杂质容量降低,导致铁质释放;硫化物矿物的反射率增高,成矿元素特别是Au在其不同部位发生一定的变化。自然金颗粒在析出过程中,与Si、Fe分离而纯化。动力变形中成矿元素(特别是Au)的迁移、富集等效应是通过压溶作用实现。  相似文献   
104.
塔河油田加里东期岩溶储层特征及分布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岩溶储层是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的主要储层,是海西早期与加里东期岩溶作用的结果。海西期岩溶储层主要发育在石炭系直接覆盖于中下奥陶统之上的地区,上奥陶统覆盖区的岩溶储层主要是加里东期岩溶作用形成的。地震剖面奥陶系反射波组底部上超、顶部削切特征,牙形剌化石带的缺失、志留系层序地层对比均证实奥陶系在加里东中期有过隆升剥蚀,说明塔河油田具备有加里东岩溶作用的地质条件,锶同位素特征证实了加里东期岩溶洞穴的存在。在上奥陶统覆盖区,岩溶储层主要发育于加里东不整合面(T47和T27)下300 m之内,岩溶储层中,岩溶洞穴高度主要为0~30 m之间,最大可达75 m,显然是加里东中期岩溶作用的产物。加里东期断裂控制了加里东岩溶储层的发育,由此预测了加里东期岩溶储层的发育区带。  相似文献   
105.
黄河宁蒙河段凌情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统计分析了黄河宁蒙河段1950-2004年流凌、封河、开河日期特征值,并对河道最大槽蓄水增量作了初步分析。研究表明宁蒙河段开河时一般从上游向下游解冻,河槽蓄水量沿程不断释放并加入,使开河时凌峰流量沿程增大;凌情的发生、发展及消失演变的过程,主要取决于河道形态(地理位置、走向及边界特征)、水文条件和气象条件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水库的运用对凌情的演变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6.
本文提出了土壤和含水层中污染物的监控系统。这个系统特别适于对地下储油罐周围的土壤(UST)进行连续、远程和实时监控,例如石油加油站。由于该系统可以配置为土壤透气系统,所以它还具有修复作用。该系统的原型在意大利Genova加油站已经运行了3年多。每天使用的结果表明,常见的中-小等程度的渗漏可能会发生,这也许与个别的渗漏有关,这些渗漏发生频率最多的是储油罐石油向地下水渗漏。在这些实例中,该系统能够判断渗漏并且用专业的土壤通风方法进行修复。本文讨论了一些好的评估方法,有效使用这些方法,确保与石油储存和制造有关的土壤不受污染。  相似文献   
107.
低位能源     
能源缺乏和环境污染已戍为全球性的两大难题,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类进入工业经济时代后所使用的大量不可再生能源的燃烧,已经致使大气臭氧层破坏、大气温室效应加剧、全球气温升高,形成酸雨、飓风、沙化、赤潮.更导致了人类帧以生存的土壤结构恶化、水利资源污染、枯竭……。 寻找可再生清洁能源是我们人类当前所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可再生能源领域即浅层地能,广泛存在于地下数百米之内的恒温带中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中,它们不同于传统概念上的深层热能,基本不受地域和气候的影响,通过热泵随处均可采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设备的进步和完善,成熟的地源热泵系统使浅层地能的采集、提升和利用成为现实。 本期《动态》收集了美国、欧洲、俄罗斯和日本等国家近几年利用潜层地热能的有关资料并进行整理、翻译,希望借此有助于从事浅层热能的地质工作者了解国外潜层地热能的研究与应用。不妥之处.请指正。[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8.
作者介绍了浅层和深层垂直埋管换热器的数学模型。根据设计的数学模型可以得出:1)流体流速,2)热源温度,3)根据换热器出口循环水的温度和从地下提取的热能的总量以及地表有效热能的总量,确定某一换热器的几何结构。  相似文献   
109.
远东地区约占俄罗斯领土面积的40%,其冻土.水文地质条件非常复杂并且呈现多样性。远东地区拥有各种水文地质体和火山成因盆地,而自流水盆地约占该地区面积的30%。远东的联邦行政大区区域属于俄罗斯拓荒者开垦地区。该区域的开垦和自然资源利用在于最大限度利用这个地区的自然原料源。按人口密度和集中程度、区域经济开发类型和生活的自然条件,远东地区分成3个纬向人口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0.
贵州烂泥沟金矿属挤压破碎带型。研究该区围岩在模拟地质条件下,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断裂过程及特征,是探讨该区金的活化、迁移和富集的重要手段,也是解决整个成矿过程的重要环节。本项工作选择了该区的矿化围岩作三轴高温高压试验,并对试验前后样品进行扫描电镜研究,分析对比微观组织,研究主要赋金矿物迁移、富集过程,从而了解和揭示金的迁移和富集机制。研究表明,在该金矿较为复杂的围岩岩相中,三轴高温高压作用可使其中的有机质、硅酸盐和一些含铁、硫、砷等元素的矿物向裂隙处迁移并富集。研究还发现,在本次实验条件下,岩矿裂隙在石英处产生时,是以热疲劳条带形式出现的,即断裂以间歇式张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